大冶:“矿海”枯竭后的华丽转身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冶,百胜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1-11 16:38
作为一个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城市,当面对矿产资源逐步枯竭这一困境时,大冶“另辟蹊径”,探索了一条城市整体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几千年前,人们就在湖北东南一座小城发现了一片矿海,从此在此大兴炉冶,“大冶”由此而来,更以“铜都”闻名天下。
开采金银铜铁对于大冶而言,很多年间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可是慢慢的,人们发现这片“挖不完”的宝藏渐渐露底,随之而来的是裸露的山川、塌陷的土地以及满天飞舞的粉尘。
多少年来,靠矿吃饭已是大冶人祖祖辈辈的谋生法则,对于大冶这个城市,矿产意味着经济命脉,毕竟其矿业收入占到财政税收的70%以上。
面对矿产资源即将消耗殆尽的现实,大冶人顿时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没有了矿产,大冶还有什么宝贝?
“2006年大冶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持续发展,所以决定以经济转型为核心,全面推进机制、生态、社会、文化等五大转型。”大冶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荣绪俭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说。
2006年起,大冶宣布不再引进外来矿山企业,不再新吸纳矿老板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是官方发出的明确而强有力的转型信号。
2008年,大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意味着大冶的转型之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然而在荣绪俭看来,政策支持固然是有力的“外力”,但依赖“等、靠、要”,终究会落得“一时饱一生饥”,自身“造血”永远比“输血”重要。
时隔七年,大冶再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名单,这是湖北唯一入选的县市,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荣绪俭又接过了“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的奖杯。
对于中国众多资源已经或即将枯竭的城市,如何“转身”寻求发展能量,或许,大冶是一个可借鉴的现实样本。
“地下”空了,“地面”实了
“大冶转型的特色是调优产业结构,形成推进转型的牵引力;拓展园区平台,增强推进转型的承载力;抓好招商引资,强化推进转型的后劲力;做强镇域经济,提高推进转型的支撑力;完善机制体制,激发推进转型的新活力。”荣绪俭说。
大冶积极借用“外脑”,广邀国内顶级专家献计献策,编制《资源型城市湖北大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这其中,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转型产业被认为是城市转型的第一重点,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矿竭城衰的局面。
“地下”空了,“地面”实了。如今,大冶市已形成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2012年集群产值超过650亿元,其中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5%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20%。
在荣绪俭看来,经济开发区是大冶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理应成为大冶经济转型发展的先导区。
大冶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是湖北省首批省管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城北新区、城西北工业园、罗桥工业园、劲牌工业园,先后引进各类项目386个,其中工业项目124个,亿元以上项目67个,招商引资总额218亿元。
提起“巨蛋”这个投资30亿元的黄石山力兴冶薄板项目,大冶无人不晓,它也是大冶经济开发区寻求由地下向地上发展的转型成果。
“巨蛋”由黄石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作为一家矿企业,在2006年大冶主动走上经济转型之路后,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也开始寻求自己的转型之路。而黄石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板材深加工雄厚的技术人员和研发团队。于是,一方出资金,一方出技术,共同孵化出了大冶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
优化产业结构固然是大冶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功能,然而大冶政府也意识到,增加科技含量和民生投入才是开发区长久发展的必由之道。于是大冶经济开发区启动了园区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如今,开发区科技型企业达3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5家。
与此同时,大冶也十分注重对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兴办了一批仓储物流、研发设计、民办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使园区面积从20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19个园中村变成了新社区,2.2万多农民变成了新居民。
“首席服务员”的招商“秘诀”
“县与县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招商引资的竞争,大冶发展的潜力在招商,希望也在招商。”荣绪俭对《小康》说。
目前,已有百胜集团(肯德基)、华润集团(华润燃气、苏果超市)、雨润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公司落户大冶,而随着一大批“重量级”项目的进驻,大冶的招商开始迈入良性循环轨道。今年1至9月,大冶市新签约项目77个,合同金额150.3亿元,预计全年将完成合同引资额200亿元。
2011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6家电子厂谋划迁移至中部地区发展,先后前往湖南邵阳、安徽巢湖和大冶市考察,然而,三市各有优劣,落户谁家,6家电子厂意见不一。
听闻这个消息,荣绪俭知道此时的“临门一脚”至关重要,随即,他带领一名分管副市长、7名局长赶赴东莞。
“诚挚欢迎来大冶投资兴业,我是你们的首席服务员,手机24小时开机,有问题直接找我,第一时间给予明确回复。”这是荣绪俭看到六位电子厂家负责人后的第一句话。
这让六位负责人有点意外,“一把手”的诚意打动了他们,一番商议过后,6家电子厂一致同意投资大冶,并当场签订投资协议,每家电子厂投资1.2亿元,并邀请另2家电子厂一同投资。
一个月后,8家电子厂落户大冶,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打造大冶保安电子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全面开建,预计3年后产值将超过50亿元。
“到处都在招商引资,地理位置差不多,优惠政策也到位,人家凭什么到大冶来投资呢?”多年的招商实战经验,荣绪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秘诀,他认为驻点敲门、招大引强、做足功课和倾注真情是招商引资的“绝招”。
“要住在外地,将当地的产业弄清楚,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并在交往过程中真诚相待,这样才能招到大企业、大公司。”荣绪俭说。
不过,这些在荣绪俭看来,还只是成功招商的一个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招商前对产业集聚的整体考虑。荣绪俭对《小康》表示,大冶的招商是围绕整体产业链进行,比如“一镇一特色、一园一特色”产业定位,这样才能让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培养出优势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以劲牌公司为龙头,大冶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华兴玻璃、丽鹏制盖、雅兴彩印、华坤包装等相关产业,形成了集劲酒生产、制瓶、制盖、彩印、包装为一体的产业群,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保健酒基地。
“要招到规模大、品牌效益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确实不容易,我们也在努力。”荣绪俭对《小康》表示,现在他的手机仍是24小时开机。
不欠新账须还旧账
大冶在大量输出矿产资源的同时,曾经也为生态环境破坏付出过沉重代价,这成为一直萦绕在大冶人心中的隐痛,即使资源没有枯竭,大冶也面临着生态转型的现实考验。
3.66万平方千米的亚洲最大硬岩复垦生态林,是全国首座国家级矿山公园和森林化矿山,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堆砌硬岩石的废石场上,大冶人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成片复垦植树造林,用这种方式来还欠下的生态债。
大冶铁矿采用充填采矿法,废石不出坑,尾砂进坑充填,严格控制地面塌陷范围,降低尾砂进库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征地费用,消除了地面塌陷隐患,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两型矿山”。通过成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选矿设备,并改造选矿地下管网,形成封闭独立的循环水系统,实现矿区工业废水“零排放”和“零补充”目标。
一边守住原有的土地不被污染破坏,另一边还要防止新的污染源进入,即使是面对招商客户,生态环境仍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荣绪俭说,如今大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严禁重污染企业落户大冶,坚决杜绝“先上车后买票”。
大冶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典型的工矿城市,缺少青山绿水的宜居城市形象,然而在2012年,大冶市提出要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将高标准建设一批园林、景观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彻底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大冶“没有色彩”的印象。
“全民添绿”是大冶建设宜居城市的一大特点,大冶公开向公众征集“绿色方案”, “千株大树”进城种植活动燃起了很多市民对大冶的绿色向往。大冶同时鼓励市民种植、认养纪念树、纪念林,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兴建花卉苗木基地,发展乔灌花圃基地。
大冶湖是大冶的“眼睛”,然而由于周边及上游区域是大冶市的主要采矿区,矿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多,又多属高污染企业,生产废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入湖,造成大冶湖水质日益恶化,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大冶人民不仅失去了一个洁净的湖泊,水体污染严重的大冶湖还直接威胁人畜健康。不仅如此,大冶湖流域非法填湖愈演愈烈,湖面日益萎缩。过度围网养殖对大冶湖的水质、水生动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这让荣绪俭很是担忧,他曾经公开对媒体表示“大冶湖,填多少就还多少”,并且亲自带队对大冶湖沿线滩涂进行测量摸底,用GPS对沿湖岸线的鱼池、农田、建筑设施、滩涂等进行测量,责令对相关湖泊污染问题进行彻底调查,制订截污工作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11月初,国家环保部将大冶市列为国家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该市将获得2012年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1.021亿元资金扶持,专项用于大冶湖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重点乡镇的重金属污染防治。
“过去我们欠生态太多的债,现在要努力做到的是不欠新债,但是旧债必须要还。”荣绪俭对《小康》说。
文|《小康》记者 谈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