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杜鹃之路 白马雪山穿越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滇西北,杜鹃,白马雪山
  • 发布时间:2013-01-18 13:47

  U形峡谷、月亮湖、红坡、中国最美杜鹃林

  滇西北的白马雪山,是一条适合于次中量级徒步探险者的理想线路,它既有一定难度,又遍布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路穿峡谷、翻雪山、过冰川、涉溪流、经草甸,置身“中国最美的杜鹃林”,还体验了浓郁的藏家人文风情……

  对于已经有一定户外探险经验的驴友来说,如果要选择一条既有一定难度,又遍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风情的线路,那么最好去徒步穿越云南的白马雪山。这条线路从214国道白马雪山垭口出发,穿过白马雪山U形峡谷、月亮湖,翻越扎拉雀尼雪山垭口,经过扒此不闹牧场,最后在红坡结束。沿途除了滇西北与众不同的峡谷、雪山、冰川、溪流、灌丛、草甸之外,还可观赏到“中国最美的杜鹃林”。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隶属德钦县,其山脉源自西藏唐古拉山,蜿蜒进入云南后被称为“云岭”,成为澜沧江和金沙江的自然分水岭。保护区北部与西藏芒康县接壤,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德荣县相望,在大约2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有20座,其中,神山扎拉雀尼的海拔为5430米。

  6月中旬,我带队走上了这条探险之路,穿越队员有黑锅、徐姐、陈勇、老赵、蚂蚱、尹建华、小王婆和小陈等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已经71岁高龄的老师傅孙伟。

  白马雪山U形峡谷,堪称大香格里拉地区最美的峡谷,它呈东北-西南走向,底部地势低缓,是一条风景绝美又适合于次中量级徒步探险者的理想线路。

  欣赏白马雪山的壮美景色,最佳位置是在梅里雪山浓松山谷的入口处。从这里极目向东,越过澜沧江月亮湾大峡谷,你会看到一排排白雪皑皑、直刺青天的雪峰犹如一群白色的战马奔腾而来。有时候,变幻万千的白云和雪峰融为了一体,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峰……但是,白马雪山的U形峡谷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色,只有你深入到其中,才能真正领略到天地之大美。

  白马雪山U形峡谷,堪称大香格里拉地区最美的峡谷。这条峡谷属于金沙江水系,呈东北-西南走向,U形开口的顶端分别连接着两条冰川,冰川融水汇成的小河在U形底部汇合,流向金沙江。峡谷底部地势低缓,海拔变化不大,是一条风景绝美又适合于次中量级徒步探险者的理想线路。

  在通向214国道白马雪山垭口的一个大湾,我们远远就看到有两辆微型面包车,车下聚集着一群汉子,间或有两三个女子。我知道,那应该是阿玛吉和他的藏族协作团队。3年前,我第一次从红坡翻越扒此不闹牧场和扎拉雀尼雪山垭口,下穿到白马雪山U形峡谷,就是阿玛吉的弟弟鲁茸次南率领这支团队在这里接的我们。如今,鲁茸次南不幸病逝,哥哥阿玛吉就成了高山协作的新头领。熟悉的面孔,真挚的情谊,热情的拥抱、握手,还是那帮哥们儿,只不过高原的太阳和风霜雨雪实在厉害,和3年前相比,这群藏族兄弟的脸上大都增添了些许皱纹,但仍然豪爽、强悍和精壮。

  商议完穿越的相关事宜,交代好后续的保障内容,我们和阿玛吉道别,约好3天后在红坡见。然后,队伍在协作队长康珠的带领下,一行20多人开始了向U形峡谷的进发。

  我们从214国道白马雪山垭口下到U形峡谷底部的右侧,海拔高差仅几百米,再逆时针方向朝扎拉雀尼雪山垭口平缓地爬升,峡谷中间是一条从扎拉雀尼冰川流下来的清澈的小河,小路沿着小河向上延伸,右边是平缓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不知名的野花,黄、蓝、红、紫……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低矮的杜鹃花开得正艳,正前方就是我们将在两天后穿越的扎拉雀尼雪山垭口。

  沿着小河缓缓行进,从容、淡定而安详。天气不算太好,云雾很浓,蓝天时隐时现。偶尔,扎拉雀尼雪山也会露出雄姿,却又在云雾中慢慢隐去。第一天的宿营地很快抵达,这里其实已经是U形峡谷的尽头,再往上走,海拔就开始升高了。营地宽敞而又平缓,开满了细碎的黄花和紫花。营地对面,隔着小河,是大片大片紫红的杜鹃,大家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在花海中畅游。

  营地建在U形峡谷顶端最靠近冰川的一个夏季牛场上,这里有一个用蓝色彩钢瓦搭建的牛棚,供牧民放牧时使用。此时还没有到夏季放牧的时候,因此牧场上没有牦牛和骡马,地面很干净。大伙七手八脚搭好帐篷,藏族兄弟们找来柴禾,在牛棚里生火,很快就冒出了炊烟。我们的饮用水取自牛棚旁的一条山泉,那山泉经过重重岩层的过滤,饮用起来更甘甜、清冽。

  饭后,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喝转杯酒,与康珠一帮弟兄胡吹神侃。不过最无奈的是蚂蚱--他9岁的女儿竟然从昆明打来电话,让他指导家庭作业。好在营地离214国道白马雪山垭口上的手机基站不远,直线距离也就十几公里,因此信号很好。蚂蚱自嘲:纵然躲到白马雪山深处,也逃脱不了家庭作业的“追杀”!

  一打开帐篷,满天璀璨的星星,仿佛伸手可及,好像稍不留神,繁星都可能砸在头上。星光下的白马群峰,峻美、冷静;如梦似幻的月亮湖,好似银河中的一滴水珠。

  第二天早上,我们从U形峡谷尽头的营地出发,一路向上,爬升两个小时后到达了月亮湖。月亮湖是扎拉雀尼神山冰雪融水形成的一个湖,湖面不大,呈月牙状,因此得名。湖水清澈见底,因为温度太低,看不到湖里有什么水生动植物。站在湖边的高地上,可以回望和俯瞰整个U形峡谷的右段。

  尽管这样的爬升对于我已习以为常,可是对于年过七旬的老师傅孙伟和第一次长途穿越的小王婆和小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人生新的体验,兴奋和激动之外,由于海拔已过4000米,他们多少还是有点高山反应,说话、办事都有点颠三倒四。考虑到年事已高的队员,大家决定就地扎营休息。

  我们的营地建在一片低矮的紫红色杜鹃花丛上,除了这一片地面平缓之外,周围都是沼泽湿地,根本无法搭建帐篷。远处,扎拉雀尼雪山垭口时隐时现,刺骨的雪风从垭口吹下来,风势很大。

  杜鹃花实在太美丽,我不忍心团队的人把帐篷直接扎在花丛中,担心压坏了花枝。但藏族协作告诉我说,紫杜鹃长得低矮,枝条柔软而不易折断,过几天花朵就枯萎了,来年还会开出更艳丽的花来。我徒步探险多年,帐篷直接扎在花丛中也还是头一次,躺在上面既柔软又干燥。

  半夜起来查夜,一打开帐篷,满天璀璨的星星,仿佛伸手可及,好像稍不留神,繁星就可能砸在头上。星光下的白马群峰,峻美、冷静;如梦似幻的月亮湖,好似银河中的一滴水珠。躺在柔软的鲜花丛中,听冰雪崩塌的声音,看钻石般璀璨的繁星,赏梦幻般的银河,非常惬意。偶尔,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惊醒了一群峰峦,流星一过,峰峦又安详地睡去。

  先行一步的老师傅孙伟,此时已站在扎拉雀尼雪山垭口,71岁高龄的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爬上海拔4760米的垭口,觉得这一生也就值了,禁不住老泪纵横。

  第三天一早,收拾好营地,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干净,打包带走。穿过一大片长满野葱的沼泽,开始进入扎拉雀尼雪山垭口的砾石坡。

  砾石松散难行,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积雪,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下面的空洞。藏民协作团队已先于我们出发,而老师傅孙伟自知体弱,不能和年轻人相比,便采取“笨鸟先飞”的战术,早早就随他们朝垭口进发了。

  要穿越垭口,就需要在砾石堆上呈Z字地爬上两个坡,最后一段是全长近200米的雪坡,很高很陡,坡度达到50度,积雪很深,没过了小腿。

  先行一步的老师傅孙伟,此时已站在垭口,71岁高龄的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爬上海拔4760米的垭口,觉得这一生也就值了,禁不住老泪纵横;徐姐在雪地上不停地下腰、劈叉、打坐,炫耀她的瑜珈功,很轻松就上到垭口;身材娇小的小陈背着一台硕大的单反相机,我很担心相机会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她没有倒下;而最困难的是小王婆,她实在走不动了,索性躺在雪坡底下,任凭一群人在垭口上喊破喉咙,就是不起来。已经快到垭口的黑锅见状,尽管已精疲力竭,伸着舌头直喘粗气,但一股英雄救美的豪情油然而生,只见他踉踉跄跄地转身,顺着雪坡慢慢滑下,从雪地里拽起小王婆,在众人的加油和鼓励声中,再次艰难地爬上来。快到垭口时,小王婆一个激灵,突然甩开黑锅的手,扑向已在坡顶等候多时的老师傅孙伟:“老师傅,我上来了!我终于上来了!”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和老师傅紧紧拥抱在一起。

  翻过垭口,就可见到对面的梅里雪山。听藏族朋友说,从这里观赏那边的缅次姆峰最近也最美,可惜天公始终不作美,我曾两次来到这个垭口,都没有见到缅次姆峰那美妙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垭口西边的路更难行,乱石堆也更陡、更长。好在藏族协作团队用石块做了很多路标,才让我们顺利找到路径。一路再往下,过了扒此不闹牧场,就到了白马杜鹃林。

  白马雪山的杜鹃林,在春季或春夏之交盛开时节,无论在什么地带都漫山遍野,沐着阳光争艳,顶着雪风怒放,那奇异的花朵、艳丽的色彩,都极具观赏性。

  走进杜鹃林,所有人都陶醉了。此处的杜鹃花,一把把、一片片、一丛丛、一串串,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迎面扑来,姹紫嫣红,粉的像藏家女孩的脸,紫的像高原女人的颊,白的像扎拉雀尼峰顶的雪,红的像缅茨姆峰傍晚的霞,黄的像卡瓦格博峰金色的光……

  上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叫做《闪闪的红星》的电影风靡大江南北。影片中火红的映山红和那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插曲《映山红》,成了当时的经典和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从那时起,我初识了映山红,不过到后来我才知道映山红就是杜鹃花,这种花在中国各地分布极广:在南方叫映山红、报春红;在北方叫杜鹃花。

  在中国,杜鹃花自古就是文人吟咏的对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北宋文学家元绛也在其词作《映山红慢》中这样吟道:“……露国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长记得天上,瑶池阆苑曾有……”由于受交通和地形地貌的限制,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没到过中国西部,特别是大香格里拉地区。如果白居易和元绛来过白马雪山U形峡谷,穿越过扎拉雀尼雪山垭口,畅游过白马雪山杜鹃林,那么他们描绘杜鹃的诗词中肯定会多几分风骨和傲气。

  中国著名森林专家张军先生这样评价白马杜鹃林:滇西杜鹃林的分布与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密切相关。在海拔2600~3000米的云南松林中,有大白花杜鹃、小粉背杜鹃等;在3000~4000米的阴坡、半阴坡的冷杉林中,有锈斑杜鹃、枇杷叶杜鹃、短柱杜鹃等;在4000~42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杜鹃多以群落分布。上述三类杜鹃组成了云南西部高山杜鹃林。在春季或春夏之交杜鹃花盛开时节,无论在什么地带,它们都漫山遍野,沐着阳光争艳,顶着雪风怒放,那奇异的花朵、艳丽的色彩,都极具观赏性。

  我踟躇在林中,抚摸着一棵棵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的杜鹃树,它们枝干纵横交错,有的已经苍老,有的才刚刚新生,老干与嫩枝交织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取景,相框里都好似一幅幅如椽大笔写就的中国书法,浓墨饱蘸,苍劲狂放;或刚健有力,气势磅礴;或妍婉秀美,潇洒俊逸;或剑拔弩张,雄健张狂;或龙飞凤舞,奔腾豪放;或铁画银钩、刚劲洒脱……

  我们穿越的这条路,虽然只经过了白马杜鹃林的很小一部分,但足以让我们震撼和惊艳--这就是“中国最美的杜鹃林”。

  在鲜美的藏家土鸡、浓香的酥油茶、琵琶肉、自酿的红葡萄酒和青稞酒的美味与浓情中,对藏族朋友的追思,历经艰险后成功穿越的自豪,都化作了酒液,奔腾在血液之中。

  站在扒此不闹牧场的坡顶,俯瞰山下美丽的红坡,眺望澜沧江对岸,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我又想起了藏族兄弟鲁茸次南。这条堪称“云南最壮美的徒步旅游线路”的成型,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它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出来的。他虽然走了,但我始终感觉他就在我身边。他的魂灵或者是那满山遍野的杜鹃林中的一棵,或者就是那迎风傲雪、含笑怒放的杜鹃花中的一朵。

  远远的看见阿玛吉和来接我们的车,过了红坡不久,就到了阿玛吉的家--云岭乡佳碧村。佳碧村的核桃树依然高大茂盛,遮天蔽日。从2006年10月第一次造访佳碧村起,这个美丽的山村7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云岭乡政府所在地云岭镇到德钦的新公路,已经从村子下面经过,到德钦只需半小时。

  来到鲁茸次南的家里,他尚健在的老阿爸阿玛吉和老阿妈曲农看到我们很高兴。我们怕老人家伤心,因此尽可能不提到鲁茸次南,让老人和我们一起共享相聚的欢悦。

  鲜美的藏家土鸡、浓香的酥油茶、琵琶肉、自酿的红葡萄酒和青稞酒……还有什么比得上这白马雪山脚下的藏家美味和浓情呢?我不知喝了多少酒,对藏族朋友的追思,对他们一家的真情,历经艰险后成功穿越的自豪,都化作了酒液,奔腾在血液之中。

  阿玛吉夫妇的卧室里挂着一套藏装,非常漂亮,是用兽皮、丝绸、天珠、玛瑙、银饰等材料精心缝制而成的。我们忽悠夫妻俩穿上,让我们拍照留念。穿上藏装的阿玛吉显得十分英武彪悍,他的妻子曲农也更加温柔美丽,大伙禁不住也要求穿上拍照。可是当我们费尽周折穿上藏装后,才发现自己的样子多么不协调,因为我们没有阿玛吉那样彪悍、英武的气质。

  痴迷于在雪山草地间寻找虫草的陈勇,在这次穿越中还是一无所获,却从经堂里找到两把猎枪,那是阿玛吉的爷爷留下的,已经损坏报废,不能再用。老赵抢过猎枪,对准正在穿藏装的尹建华,老赵一脸坏笑,尹建华则一身正气,但怎么看他俩都像小品《主角和配角》中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乐得大家哈哈大笑。

  告别的时候,阿玛吉一家依依难舍,曲农抱着徐姐哭得很伤心。老夫妇眼里噙满了泪水,老阿爸紧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些年来,因为徒步探险,因为鲁茸次南,我成了他们家为数不多的内地朋友之一。

  离开佳碧村,汽车沿澜沧江东岸由南向北朝德钦驶去。左边是梅里雪山,缅次姆、五冠佛、吉娃仁安、卡瓦格博等一座座壮美的雪峰在车窗前慢慢向后移动。心颤之余我知道,明年我还会再来……

  文 老猴 图 老猴 老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