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目标效应

  马克·麦考马克在《在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经营之道》一书中讲述了一项关于目标制定的研究,参与研究的是1979年哈佛大学MBA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都被问及同一个问题,“你是否为将来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并且计划要实现这些目标?”调查结果如下:84%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目标;13%有目标,但是没有将目标写下来;剩下3%的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明确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10年之后,这群1979年哈佛大学MBA的毕业生再次接受采访。结果如何呢?那些拥有目标的13%的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是毫无目标的84%的毕业生的两倍。更让人震惊的是,那些目标明确并且写下自己目标的3%的毕业生的收入,则是其余97%的毕业生总收入的10倍!

  我多次见过这个研究被引用,只不过有时候版本不同。学校换成耶鲁大学,学生换成耶鲁大学1953届毕业生。

  随后,事情变得有趣起来。我偶然读到一篇名为“事实或虚构?关于哈佛大学目标制定研究真相”的文章,作者曾经也引用过与上文类似的东西,但经过调查,他认为哈佛大学这项著名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该作者称他曾在《FastCompany》杂志上读到一篇名为《如果你的目标是成功,无需咨询大师》的文章,其中文章作者采访了耶鲁大学1953届的毕业生,他们无法提供证据证实目标研究故事的真实性。

  作者还发现,耶鲁大学官方曾经公开声明:所谓的1953届毕业生的目标制定研究,学校没有任何的相关记录,任何一届毕业生都未参加过此类研究。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目标制定是否有价值?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是否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积累财富?

  答案是:要想成功,世上没有魔法。制定目标确实有助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你能根据真实可靠的历史数据,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最佳信息。

  建立社交关系网。如果2013年你的目标是换一份新工作,那么就需要积极建立社交关系网。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就是现实世界找工作的方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通过社交关系网获得,而不是你随意投放简历就可以找到的。既然社交关系网如此重要,你又何必倾注大部分精力在其他方法上呢?

  记录个人成就。无论你是要求加薪,参与绩效评估,或是更新个人简历,工作中总有需要列出你个人成就的时候。现在就开始养成习惯,记录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各种成就。如果6个月或是一年之后再回忆曾经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那时候就麻烦了。并且,一定记得保留各种有用的资料,用于今后填写个人档案或是更新个人网页。

  认识自身价值。如果你是在绩效评估或面试的前天晚上才发现自己的薪酬低于市场价值1.5万美元,这太不应该了。你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的市场价值。你可以核对在线薪酬数据,掌握所在行业的薪酬信息,更理想的是,能够获得面试机会。曾经一起工作的销售人员告诉我,他每6个月就要参加一次面试,即使他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提升你的技能。2013年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是那些永不过时的技能,例如公共演讲、写作、销售,或是当下流行的技术,例如响应式设计、Bigdata、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式开发,或是与你行业相关的特殊技能。我们知道,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推动事业发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地学习,无论你决定学习哪种新技能。所以,关注自己所在的那个领域,学些新东西。

  给自己间隔期。追求事业和梦想,让你意气风发。但生活不只是工作,理解这一点不需要哈佛大学MBA学历。所以,为了避免劳累过度,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享受人生,应该利用休息时间,为个人发展、家庭生活和出门旅行制定目标。

  吉姆·霍普金森 五分钟,你的私家商业教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