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了一趟意大利。正碰上复活节,古都佛罗伦萨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听他们的口音,有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等。至于东方游客,虽然有日本人也有韩国人,但是占多数的还是中国人。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国留学,每次放假都背着背包,独闯神州南北。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而在长途火车上的中国旅客,几乎清一色是男性。他们要么去出差,要么回家探亲,很少有人旅游。当时,纯粹属于玩乐的旅行,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兴起。在当时的中国,虽然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实际上男女两性的地位并不相同,火车上的情形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不能理解我这个外国女孩一个人坐上火车干什么,所以常把我当作是卖衣服的个体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中国正处于旅游热潮中。我前些日子看到了万里长城和上海南京路上游客拥挤的照片,但是万万没想到,到欧洲名胜去观光的中国游客也一样多。
在佛罗伦萨、比萨等地方,我看到了好多跟着导游走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男女老少旅游团。也见到了几批显然是跟同事到欧洲出差,顺路观光的中国先生们。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游客里二三十岁的中国女性;她们有的跟闺密一起,有的陪着年迈的双亲,都是勇敢踏上自由行之路的游客。
我最初注意到她们是在佛罗伦萨中心区餐厅吃晚饭的时候。我旁边位子的客人是三名东方女性,从口音判断,她们显然来自中国大陆。众所周知,西方各城市好一点餐馆的客人,向来以夫妻、情侣或者家庭小团队为主,同性伙伴聚餐的情形,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一直比较少见,特别是晚餐时间。所以,三位中国女性占一个桌子,多多少少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好在佛罗伦萨不愧为世界级的观光地,无论什么样的客人,餐馆伙计早已司空见惯。对于东方娘子军,伙计们彬彬有礼,伺候得很好。她们点菜的时候,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于是我估计,这三个女孩大概是就读于英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趁复活节假期来意大利旅行的吧。她们喝着矿泉水,各自吃完一盘菜,半个钟头后就走了。
第二天晚上,我去火车站附近的另一家餐馆,碰上了同样年岁的两名中国女性,一进来就点了当地名菜佛罗伦萨式牛排。这种菜式一定得用所谓的T骨牛排,并且一份的标准分量是一公斤。两个中国女孩齐心协力,挑战大盘烤肉,在成功地吃光烤肉后,还加点了甜品和咖啡。
和我前一晚遇见的“三人帮”相比,这两个中国女孩在餐馆里呆的时间更长一些。从表面上看,这几位同性伙伴之间也许还算不上“闺密”,只是单纯的同乡或同学,很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结伴出外旅游而已。
又过了几天,我去比萨看斜塔。在佛罗伦萨火车站,看到一位30多岁的中国北方女性带着60多岁的父母亲,三个人一起自由旅行。我猜她可能是一名未婚的职业妇女,有钱也有本事带领父母亲欧洲游览。老人家年轻时候,估计连想都没有想过,他们的女儿有朝一日不仅能去国外念书,而且能在国外工作赚钱,还能策划他们一家三口的西洋漫游。在佛罗伦萨的商业区,我有好几次都看到女儿陪父母一起旅行的中国人。
此情此景,让我感慨良多。想起30年前,中国的长途火车上几乎没有女性旅客,身为资深背包客,我知道,单独在国外旅行很不容易,何况还得带领两个不会讲外语、说不定也吃不惯外国菜的老人家一起行走。我真佩服中国妹妹们的勇气。
30年前,我们是单独闯世界的第一代日本女孩;15年前,我注意到,台湾女孩开始往外跑;现在,中国大陆的女孩子们,也终于成群去国外念书旅行,同时不忘记孝顺父母。
有趣的是,闯世界的东方女孩身边,很少看到异性伙伴。古老东方的女孩子,觉得人生处处是拘束,因而渴望向外寻找自由的空间。相反,古老东方的男孩子,则从小被宠爱,觉得无需到异乡吃苦。
无论如何,旅游是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国家经济的发达,给公民提供了自由到国外旅行的条件。这一点,中国绝对称得上是在进步。
新井一二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