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海航将与海南共进退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航,陈峰,海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17 13:23
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身着黑色中山装的陈峰异常忙碌。
作为海南省最大企业海航的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陈峰穿梭于“经济学家六问”、“公益慈善与社会企业的亚洲探索”等多个活动作谈话嘉宾,也因航空业和海航发展等问题被媒体记者“围追堵截”。
在论坛间隙,陈峰更要与多位企业家“密会”,谋求合作。
“一个小镇能够举办扬名世界的国际性论坛,我觉得是个奇迹。”陈峰难掩自豪感。
从只有1000万元启动资金的地方企业,发展为年收入逾1200亿元的商业巨鳄,海航的发展壮大在中国民航业内也堪称“奇迹”。
20年前,海航起家于海南。那时的海南,建省仅仅5年。建省之初,海南省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交通:投资者和旅游者不可能坐船来,没有发达的航空运输,根本不可能实现发展目标。海南迫切需要组建一家本地航空公司,以建立方便、快捷、能通往内地和世界各地的空中通道。
1990年,曾先后在中国民航局计划司、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从事管理工作的陈峰,担任当时海南省省长刘剑锋的航空事务助理。刘剑锋对陈峰说:“给你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航空公司。”现实是,这笔钱还不够买只飞机翅膀。
那还不是海航最困难的时刻。从海航组建到1999年上市,再到目前海航的国际化,这家企业历经风浪。
面对困境,在海南省的支持下,海航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并另辟蹊径地选择了“先干线后支线”的发展模式,通过“品牌兴业”战略,以差异化服务和优质品牌迅速在主流干线市场站稳脚跟。
截至2012年底,海航总资产近36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逾1200亿元。
“过去20年,海航的发展一直植根于海南省的发展,为海南与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海南各项经济建设,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陈峰说。
有人问他,执著于走出去、执著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海航是否会离开海南?对此,陈峰的回答很坚定:不会离开,海航和海南共进退。
与海南共进退
《瞭望东方周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地方政府的需求是什么?地方政府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陈峰:海航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需要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及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有必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规范的环境。
海南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企业发展,并出台了支持政策。海南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企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多企业将迅速发展壮大。这将成为促进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海南省的发展?海航又如何融入到海南的经济发展之中?
陈峰:在我看来,海南一共有三次发展机会。
第一次是1950年海南解放。但是长期以来,海南是海防前线,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建设,所以在办特区之前还是一个海岛渔村。
1988年建省是海南的第二次机会,虽有发展,但应该说没有完全把握住机会,没有完全实现发展目标。
第三次机会就是201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把海南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指明了海南的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同时国际旅游岛也是一个长期任务,我们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式、国际化的水准、人员素质都需要整体转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海航作为本土企业,把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给海航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多机遇。目前海航已建立起了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的基本格局,我们认为海航发展的产业链条和目标符合未来中国的产业转型,也符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
未来,海航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核心业务,开辟更多国内国际航线,进一步提高航空业和机场的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的开发力度,促进海南的旅游业、酒店业和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机场新建、扩建和迁建工作,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园区。
二是形成核心产品,通过搭建管理构架和工作团队、建立相应的运行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确立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三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产融结合、虚实互动,形成综合运作模式。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集团,把在外地发展的产业归入到海南来,用我们发展的成果,助力海南加速国际旅游岛建设。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海航集团将把20%的股权捐赠给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陈峰:海航一直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自创立以来,用于此项事业的资金超过8亿元,先后举行了“海航光明行”、“至善井”、“海防林”、“关爱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受益人数众多。其中,仅“海航光明行”活动就已让近4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恢复光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联合国的表彰。
2010年10月,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这是海航公益项目的平台,资金主要用于赈灾救助、扶贫济困、慈善救助、公益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
海航集团董事局决定,将始终秉承“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取之于社会、回归于社会”的企业理念,持续地向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捐赠股权。第一期将捐赠价值30亿元的股权。这些股权的收益将用于慈善事业和社会事业。这也意味着海航集团将会“还于公众、还于社会”。
航空经济助力地方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海南最大的企业,你怎么看待航空经济对海南省的作用?对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航空经济热潮你如何评价?
陈峰: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海南将发展航空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民航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三亚的旅客吞吐量更是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民航经济为海南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先发展民航战略既符合海南的区域特点,也符合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要求。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给予海南一系列重大政策支持,海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民航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航空经济热潮,是中国国内航空市场仍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具体体现。根据中国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发展指标,“十二五”期间中国旅客运输量保持11%的年均增速,2015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含国际旅客运量)。另据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公布的市场预测,中国2013~2015年国内旅客运输量增速分别为11%、10.9%和9.7%,2015年国内旅客运输量达到3.79亿人。
中国目前人均GDP约6000美元,人均乘机次数约为0.24,而美国人均GDP为6000美元时,人均乘机次数已经接近1。由此可见,中国国内航空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国内航空需求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与此同时,各地航空经济热潮的出现将导致民航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航企将调整经营模式,通过规模网络化运营降低成本,并积极开发国内二三线和西北地区市场。国内航企还将积极联手各地政府和地方国企,或重组地方分公司,或投资新建地方航空公司。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海航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机会?
陈峰: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而城乡统筹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海航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业务与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起来,“中国集”正是这一思维的产物。
“中国集”是我们推出的根植于城乡接合部,集商贸、旅游、居住、产业为一体的城乡现代服务综合体。目前,“中国集”模式第一个操作项目已在天津宁河建成。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打造8~12个“中国集”,包括北京、上海、湖南、广东等省市。
这些“中国集”项目完成之后,占地将达到6万亩,面积2500万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解决60万城镇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加快国际化进程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
陈峰: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界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又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过的门槛。
海航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操作了17个国际并购,效果要比想象的更好。目前,海航集团境外实体运营企业共28家;正式员工近4000人,其中外籍高管约40人;境外资产逾750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的21%;收入136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的11%。我们的心得是,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严格的管理流程、统一的企业文化、国际化的人才,推进国际化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是个时间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海航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并购主要围绕哪些领域进行?是否会存在不好消化的问题?又是如何规避风险的?
陈峰:并购是海航海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海航将继续秉持“科学评估、稳健投资”的理念,依托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通过投资海外优质资产与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实现资源整合。
目前,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是海航集团三大支柱产业,未来集团海外扩张也将以此三大支柱产业为主要发展领域进行整体布局。在产业链上寻找并购重组机会,通过并购获得优质资产,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平台以及渠道等,同时强调各产业间的协同效应。
同时,随着海航海外业务的不断发展,未来海外业务发展方式会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与国外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协同海航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融合、双赢。
当然,海航的并购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困难和挫折,所以对于并购尤其是国际并购,我们的眼睛都是睁得大大的,从来不敢大意。
因此,我们始终把投资和航空安全并列为集团“红线”。海航从一开始就严控投资风险,严格按照“五不投”原则执行,并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严格、高效、谨慎的投资管理体系。正是由于海航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海航抓住了很多重大机遇并避免了发展中的重大风险。海航近年来所投资的ALLCO、GESEACO等成功项目既是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对自身发展的推进。
《瞭望东方周刊》:海航提出创建“世界级的卓越企业”,目前还有怎样的差距?
陈峰:海航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是以“造福于人类的幸福与世界的和平”为理想,为中国创建一个世界级卓越企业。
世界级卓越企业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规模步入世界500强前列;二是管理模式和文化堪称现代企业的典范;三是成为造福于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的社会企业公民。
无论对我还是我们的团队来说,目前的差距表现在我们的眼光、管理能力还有驾驭国际化运营的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仍需提高。所以海航在持续进行管理模式的再造、干部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邢静|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