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谁是被宰的羔羊?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信,电信,腾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17 13:21
微信被电信运营商收费似乎已成定局。
2013年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正在协调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一事,并表示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4月2日,《证券市场周刊》报道称,根据工信部某知情人士的说法,“微信收费是肯定的,但具体如何收费还在斟酌研究中。”
微信所拥有的庞大的3亿用户群,使得这个事件远远超出了产业界线,升级为一个公共热点事件。
在4月6日召开的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原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问到微信收费这个问题。博鳌论坛还展开了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的人占19%。
“微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加重,而运营商从用户收取的流量费尚无法平衡网络成本。”4月7日下午,王建宙在参加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办、《瞭望》周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姬斌主持的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移动互联网圆桌会议时回应称。
同场的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用户在流量上已经付了基础费用,而运营商因为微信等应用收到了更多的流量费。“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微信这一类即时通讯业务收费。”
刘炽平同时强调,微信将不会对用户收费。
然而,微信被收费真的跟用户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激辩收费
电信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的理由是:微信服务占用大量的控制信道,可能引发“信令风暴”从而造成基础电信网络瘫痪,因此微信应该缴纳“信令费”。
实际上,不仅是微信,所有的OTT业务(OverTheTop,互联网公司越过电信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都是电信运营商意欲收费的对象。
以微信为代表的OTT软件有一个特点,即定时通过网络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或“心跳帧”),让对方知道自己“在线”,以确保链接的有效性。这被称为“心跳机制”。
“心跳机制会造成网络负担加重,固网没有这个问题,但这会给无线互联网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难题。前不久,GSM的总干事专门跟我邮件探讨这个问题,究竟OTT服务商需不需要向运营商分摊网络成本。”王建宙在博鳌表示。
刘炽平也承认,“心跳问题”在中国的2G和2.5G网络上会表现得尤为严重。“如果在3G或者以后的4G,这个问题相对会容易解决一些,因为整个网络设计更有弹性。”
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对微信收费最迫切的是中国移动,因其3G网络TDSCDMA在三大制式中最为弱势,用户大多仍停留在2G和2.5G上。相比之下,以3G为主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并没有受到太大困扰。
对微信收费的意图很快遭到抨击,从前述小范围调查便可窥一二。
4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表声明称,“基础电信运营商在未经有关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试图增加收费名目是不适当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向客户收取了使用通信设施费用,如果再次收取费用,则涉嫌双重收费,于法于情于理均站不住脚”。
也有支持微信收费的。
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飞象网CEO项立刚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微信花费的流量很小,却对信令有非常大的压力。这样,运营商做了很多投入,却得不到回报。”
有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所收取的流量费不足以弥补其损失,向腾讯收取的费用,实则是用户所交的流量费与运营商成本之间的剪刀差。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质疑:“并没有数据显示移动的收费低于成本。他们不能自说自话,必须有第三方来监测。”
杜子德认为,目前运营商并没有充分证据说明微信造成了网络阻塞,因此以这样的借口来收费是没有依据的。
独立IT分析师付亮告诉本刊记者,这种简单的收费并不能解决问题。即使收费,也不代表用户就不会再使用微信,那么网络阻塞的问题仍无法根本解决。“双方应合作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要考虑怎么把影响降到最低。”
利益纠葛
OTT造成了移动网络的信道阻塞或许是对微信收费的重要原因,却并非全部。
《越南新闻》4月6日报道称,受OTT服务蚕食其利润影响,越南电信运营商Mobifone和Vinaphone日前宣布提高其3G数据服务计划的收费。报道称,自2013年4月份以来,这两家电信运营商提供的3G数据服务计划收费已由40000越盾(约合1.90美元)提高至50000越盾(约合2.40美元),涨幅达25%。
该报道称,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采用如WhatsApp、Viber、FacebookMessenger、Skype和iMessage等OTT服务,当地电信运营商每年的损失超过1万亿越盾(约合50万美元)。提高服务收费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电信运营商纷纷投入巨资改善其网络基础设施,以增加容量应对飞速增长的移动数据服务。
在微信出现之前,传输文字、图片、声音都要依靠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话、短信及彩信服务。而微信对这些功能的成功替代无疑触动了电信运营商的赢利根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降至6.2%和2.1%;而2013年前两个月,普通用户使用点对点短信下滑10.6%,而用户对于短信类信息服务的订购需求也在下降。
“微信动了中国移动的奶酪。中国移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进行技术和服务的革新。”杜子德说。
收费的另一个动因是补贴网间结算。
数据业务依赖基于骨干网络建成的基站,而骨干网络90%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里,微信带给中国移动的巨大流量需要经过网间结算。按照中国的网间结算制度,不论用户的行为如何,只要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产生流量,中国移动都要向其他两家运营商结算费用。这个制度最初是为了用移动业务的高利润补贴固定网络的基础建设。虽然后来结算价格有过多次下调,但大的补贴政策一直没变。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费用就达到了251.4亿元,占运营支出的5%,占总收入的4%。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移动如此积极地推动对微信收费,而另两家运营商却并不着急的原因所在。
而且,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占总比重的28.5%,为三大运营商之首。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为19.9%和14%。因此,微信对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冲击也最大。
“十几年来网络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网间结算政策应该调整了。”付亮认为。
在2G时代,中国移动曾独霸一方。进入3G时代,为了平衡其他两家运营商,中国移动被分配了最不成熟的TD-SCDMA制式,这令其3G业务一直陷于僵局,且2G和2.5G网络也无法面对激增的数据业务。
因此,中国移动正试图跳过3G、率先跃入4G,并希望能通过4G再次占据先机。
“心跳机制对网络造成的影响在4G时代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付亮说。
谁是羔羊
由于涉及3亿用户的利益,腾讯一直坚称“收费不会影响普通用户”。
腾讯在给本刊的书面回复中再次澄清:“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
然而,投入如此大的精力研发及运营一个产品,真的不是为了赚钱吗?
“就像用QQ,普通的服务是不交钱的,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会员,想玩游戏,就要交钱。微信未来也肯定是这样的模式,针对其增值服务部分向用户收费。所以,完全不收费是不可能的。”项立刚分析说。
腾讯在给本刊的回复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共赢,一起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腾讯有很多独特的增值内容和服务,可以为运营商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ARPU。”
然而,一旦电信运营商向微信收费,势必会增加腾讯的成本,但最终,还是会由终端客户来埋单。
“不是腾讯要向微信用户收费,而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或者两者一起向用户收费。微信走的是Facebook的模式,在这阶段绝不会向微信用户提出收费要求,而腾讯独自掏腰包弥补运营商短信的缺口也不太可能,所以腾讯最终很可能只有选择与运营商联运微信收费。运营商自然会很高兴出面向用户推出收费方案,而后双方再按比例实施分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预测说。
李开复认为,如果给这场利益之争推演出一个很可能的结局,运营商绝对可以对腾讯摊牌:“跟我合作,我来收费我们分;不跟我合作,我收你费。”
“运营商一向很懂得怎么向用户收费。以增值服务包月为名目直接针对某款应用进行收费,这样做太明目张胆,搞不好会激起众怒。”李开复分析说。在他看来,运营商也许会先给用户抛出一个“包月送微信流量计划”,超过这个免费流量额度的部分则另外收费,或者划定一个“重度微信用户”的包围圈,对这部分用户设计相应的付费方案。
“总之,消费者被消费的命运看来是无法避免了。”李开复说。
在他看来,最危险的还是这种“强强联手”捆绑销售的做法可能会对其他的手机应用造成一道无法逾越的壁垒,最终扼杀创新。
王建宙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也强调了对用户的尊重。“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不能光讨论电信运营商怎么样,OTT服务商怎么样,还要讨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广大的消费者。只有各方利益都得到兼顾的情况下,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特约撰稿岳家琛|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