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屋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皇家珍宝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琥珀屋,德国纳粹,康德
  • 发布时间:2013-05-21 13:32

  1711年,数百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和艺术家耗时10年后,终于建成一间琥珀屋。琥珀屋有55平方米,可以任意拼装,小屋至少耗费了6吨琥珀,还镶嵌着无数价值不菲的宝石和银箔饰品,是一件举世罕见的艺术品。

  二战期间,琥珀屋落入德国纳粹的魔爪,被转送到哥尼斯堡。战乱中,这件稀世珍宝离奇失踪。于是,关于宝物的各种猜测和传言纷纷扬扬,参与寻宝的人也络绎不绝。遗憾的是,它的下落仍然扑朔迷离……

  2003年5月27日,俄罗斯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市迎来了300岁的生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应邀出席了规模宏大的“生日庆典”。庆典上,稀世珍宝“琥珀屋”作为贺礼华丽出场,引来集体惊叹。这间琥珀屋高8米,用无数块琥珀板精心雕刻后拼接而成,在那些或呈奶黄色或呈暗红色的琥珀中,镶嵌着一颗颗天然宝石。

  其实,这间琥珀屋只是一个根据黑白照片仿造的复制品。真正的琥珀屋始建于1701年,二战期间,落入德国纳粹的魔爪,被转送到哥尼斯堡。战乱中,这件稀世珍宝离奇失踪……于是,围绕着它,各种猜测和传言纷纷扬扬,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搜寻同时展开。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下落仍然扑朔迷离……

  占地55平方米,用掉6吨琥珀

  普鲁士国王的昂贵献礼

  1701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在妻子的怂恿下,决定建造一个举世无双的皇家珍品--琥珀屋。数百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应召参加了这项工程,10年后,琥珀屋竣工。建成的琥珀屋有55平方米,可以任意拼装,12个柱脚和12块巨型护壁镶板全部用琥珀制成,在当时,琥珀的价格是黄金的好几倍,而整个小屋就用去了至少6吨琥珀。此外,还镶嵌着无数价值不菲的宝石和银箔饰品,让琥珀屋成为一件举世罕见的艺术品。

  1716年,俄国皇帝彼得大帝造访普鲁士,在任国王、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威廉一世向他展示了这间流光溢彩、豪华气派的琥珀屋。彼得大帝立即爱上了这件珍宝。当时,普鲁士正不断被邻国瑞士侵略,为了讨好俄国,得到它的军队支持和保护,威廉一世就把这件旷世奇宝作为礼物献给了彼得大帝。于是,琥珀屋被运到了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死后,女儿伊丽莎白继承了皇位。不久,女皇就把琥珀屋搬到了距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夏宫”,重新拼组,改装成一个富丽堂皇的宴会厅。

  1917年十月革命后,女皇的“夏宫”对外开放,有幸一睹琥珀屋风采的游客无不为它的精美和华丽深深震撼。

  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将整个世界拖进灾难。德国与苏联的关系骤然紧张。在圣彼得堡(当时叫列宁格勒)被德国纳粹围困期间,文物保护的负责人打算把琥珀屋秘密转移出圣彼得堡。由于年代久远,琥珀屋变得脆弱易碎,在拆卸中解体,碎片散落一地。苏联人将这些碎片藏在不起眼的壁纸后面,希望躲过搜查。不料,纳粹分子很快识破,琥珀屋从此落入德国人手中。据说,德国法西斯早就对琥珀屋垂涎三尺,攻占圣彼得堡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这件闻名天下的绝世宝贝。如愿以偿后,德国人小心翼翼地将琥珀屋分装在27个打有条纹的木板箱里,运送到哥尼斯堡收藏保存。

  1945年,二战进入到令人苦闷的最后几个月。哥尼斯堡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猛烈轰炸,整座城市几乎化为瓦砾。与此同时,苏联军队也沿着波罗的海的海岸向柏林冲锋。东普鲁士在一战后被一道波兰走廊与德国的其他区域分离。作为东普鲁士的首都,哥尼斯堡这块弹丸之地就成了德国投降后,苏军最先抵达的德国领土。有资料说苏军一进入哥尼斯堡,就立刻在废墟中展开搜索,但却一直没能找到琥珀屋。

  战后,苏联政府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全城搜查,结果一无所获。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琥珀屋仍下落不明。这件举世无双的皇家珍宝就这样从世人眼中神秘消失了。

  疑雾重重的下落之谜

  毁于英军轰炸还是苏军拆城?

  鉴于种种搜寻的无功而返,有人认为,琥珀屋早已毁于战火。曾经受命于苏联政府调查琥珀屋下落的亚历山大·布鲁索于1945年6月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和线索,可以确认,琥珀屋已经在1945年4月9日到11日的轰炸中被毁,不复存在了。”

  然而,报告发表后,苏联官方对琥珀屋的搜寻却并没有停止,这个自相矛盾的举动让很多人怀疑,这份报告只不过是苏联政府施放的烟雾弹。其目的在于混淆视听,企图独占琥珀屋。果然,报告人亚历山大在若干年后推翻了自己以前的“结论”,并宣称自己是迫于某些官员的压力才不得不撒谎。至于目的,亚历山大说是苏联不愿承担毁掉琥珀屋的责任。苏军进入哥尼斯堡时,曾尽其所能地抹去那里的日耳曼文化痕迹,把富有中世纪韵味的中心城区炸成了一堆碎石,其中包括1255年条顿骑士团建立的要塞和几世纪以来普鲁士君王的加冕地。因此,有英国官员说,琥珀屋根本就是毁于苏联人之手,英国皇家空军纯粹是被冤枉的。

  这个责任究竟由谁来负,谁也说不清楚。但显然,苏联人没有足够的底气来反驳。

  但是,更多人相信,琥珀屋其实一直完好,在哥尼斯堡遭轰炸的前夜,已经在希特勒的密令下被偷偷转移了。据说,1945年1月21日到24日,希特勒命令当时掌管哥尼斯堡的纳粹官员艾瑞奇·科切秘密护送一批珠宝出城,有目击者宣称在火车站看到有20多个带有条纹的木板箱。根据他的描述,这很可能就是装有琥珀屋的那些板箱。随后,这些板箱被装上了廉古斯奥夫号邮轮。后来,这艘邮轮在波罗的海被苏联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海底。不久,苏联政府派出一个水下搜寻小组,在一个自称在二战期间服役的德国海军军官指点下,从波罗的海水打捞出17个箱子,可是,箱子里装的不是琥珀屋,而是滚珠和轴承。

  有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知道苏军有潜艇埋伏在波罗的海,一向狡猾的他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让价值连城的宝贝走这段海路。目击者看到的那些箱子其实是希特勒玩的一个障眼法,真正的琥珀屋很可能就藏在波罗的海周边的矿山上。也有人认为,琥珀屋压根儿就没有出城,一直沉睡在哥尼斯堡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1986年,艾瑞奇·科切在波兰监狱中病逝。这个杀人如麻的纳粹分子在掌管哥尼斯堡期间,以种种荒谬的理由杀害了无数无辜平民。德国战败后,科切仓皇出逃,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直到1949年在德国汉堡落网。战时,他曾多次接受希特勒的密令,转移收缴来的战利品。1959年3月9日,科切以战争罪被判处死刑,但却从未执行。这让很多人相信,科切用纳粹宝藏的下落换来了狱中的苟且存活,这些宝藏自然包含了琥珀屋。据说,科切在临死前留下暗示:“琥珀屋在哥尼斯堡。” 科切的死前暗示掀起了又一轮的寻宝热,无数寻宝组织及寻宝爱好者或公开或秘密地来到哥尼斯堡。从地下室到防空洞逐一过滤……令人遗憾的是,琥珀屋依然不见踪影。“琥珀屋在哥尼斯堡”成了流传在这座城市里,谁也无法证实的传说。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深感失望,有人开始相信,琥珀屋的的确确已葬身英军狂轰滥炸的火海。

  琥珀装饰板重见天日

  多名相关人蹊跷死亡

  1997年,正当无数人决定放弃的时候,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震动了整个“琥珀屋寻宝界”。一名德国男子发现一块精美的镶嵌板,经鉴定,这块板是琥珀屋4块装饰板中的一块。接着,有好事者调查出了发现者的背景,结果让人吃惊。这名男子的父亲战争时期在德国军队服役,琥珀屋被转移到哥尼斯堡前曾亲手将其打包。对于这个说法,德国男子坚决否认,并一再宣称,这块镶板是父亲在哥尼斯堡的战后废墟上捡到的……此后,这名男子突然失踪了。

  这让人不仅想起在他之前,和琥珀屋有关的几起离奇悬案。

  1970年代,苏联情报组织“克格勃”根据线人提供的情报,找到了当时在哥尼斯堡看管琥珀屋的一个老兵,面对“克格勃”的再三询问,他始终不肯开口,一周后,这名老兵和家人被发现死在自家的餐桌前,法医在他们所吃的食物中提取出微量的河豚毒素,但是,现场没有任何陌生人闯入的痕迹,老兵一家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成了一个谜。

  苏联的一家媒体曾经接到一封匿名信,写信人宣称自己参加了琥珀屋的秘密转移,愿以高价出售埋藏地点,当记者和政府寻宝小组的大队人马找到他时,却发现他已经在3天前死于一场蹊跷的车祸。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有人分析,当年参与转移琥珀屋的一些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让世人知道它的下落,对那些保守不住秘密的人,会痛下杀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二战的人一个个辞世,那些秘密有可能将被带进坟墓,成为永远的谜。

  夹缝中的“飞地”

  哲学家康德的故乡

  当年的哥尼斯堡已经改名为加里宁格勒,是夹在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一块俄罗斯“飞地”。虽然在主权上归俄联邦管辖,但却距离俄罗斯本土600公里之遥。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不冻港资源,船舶制造和琥珀工艺驰名全球,但却如同一个孤独的被遗弃的孩子。

  作为德国东普鲁士的一部分,1772年,哥尼斯堡成为东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二战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一分为二,南边归波兰,其余的归苏联,哥尼斯堡因此被划入苏联的版图。后来,为了纪念苏联领导人加里宁,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苏联解体后,立陶宛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于是,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被隔离开来,成为一个“孤岛”。

  身份、家园、祖国成为一个尴尬的话题。在市中心的胜利广场--这个广场在战时曾被叫做希特勒广场--列宁的身姿依然高高矗立。以前,这里常常有人献花,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喜欢去凭吊沉睡在科尼斯堡大教堂里的康德,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把德国普鲁士的历史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了。

  在哥尼斯堡土生土长的康德从来都没有走出过东普鲁士,却把自己当作一个世界人,而不是隶属于某个国家。他的一生都在追问三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 或许这三个问题可以解决夹缝中民族认同的尴尬,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康德。

  文/金琳 图/Stan Shebs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