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姓

  炎帝神农氏的儿子,直接就叫做“农”,也被称作“炎居”,他的后代后来以农为姓,世代相传就形成了农氏。图为河南焦作的神农山,因炎帝神农在此播五谷、尝百草而得名。

  农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姓农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它在大陆和台湾的排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关于农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与大名鼎鼎的炎帝神农氏息息相关--相传农姓人在神农氏带领下,发明了木制农具,神农氏还尝百草来告诉人们什么能够种植食用,教会了人们稼穑饲养、制陶纺织之术,丰富完善了当时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农姓族人又被尊称为“农业之神的后人”。

  神农氏有个儿子,直接就叫做“农”,也被称作“炎居”,他的后代就一直以农为姓。到了西周时,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分封天下,将神农氏的后人封为“农父”,官职全称也叫“地官大司徒”,专司各项农事、祈祷丰年、国土管理、堪定诸侯境界等事务。农父下再设农正、农师、农史、农役等官职,分别协助掌管农田的耕作、记载农事等事务。他们的后代子孙中,也有很多直接就用祖先的官职称谓为姓氏,农氏也由此开枝散叶,逐渐扩大。

  农姓还有另一个重要分支来源,是源自北宋时广西壮族的侬氏。北宋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获得交趾(今越南)地区统治权的李朝,趁着北宋忙于应付辽和西夏的进攻,对广西的壮族进行掠夺和杀戮。不堪忍受的壮族,在侬智高的率领下起兵自卫。在多次向北宋要求归附和援助无果之后,侬智高索性造了反,率众攻下了邕州城(今南宁市),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

  侬智高称帝的行为,大大刺激了北宋朝廷,震怒的宋仁宗派遣大将狄青领军围剿,大意轻敌的侬智高被狄青在昆仑关归仁铺打败。取得胜利后的北宋朝廷,对侬氏壮族实行灭族政策,要么就“从良”为汉姓,要么就被杀头。侬氏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为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农氏壮族在战争之后休养生息,子孙逐渐繁衍,不少农氏族人还由广西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不过由于杂居在异地异族,这些农氏族人有不少已经异化为异国异族居民。

  如今的农姓族人,分布广泛,除了人数最多的广西壮族外,在广东、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黑龙江等省都有分布,甚至在港澳台,乃至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均有农氏族人分布。

  文/风子然 图/苏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