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夹虫

  耳夹虫是一个庞大的种群,世界范围内的耳夹虫种类有上千种之多,仅在我国境内就有约190余种。耳夹虫适应能力很强,在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区也能偶尔发现它们的存在。

  一直以来,在东西方的民间传说里,耳夹虫都被赋予“偷听者”(英文名“earwig”)的形象--传说中,耳夹虫生性狡黠,专门偷听人们的枕边耳语,更有甚者,西欧爱尔兰人认为耳夹虫会被某些“通灵者”利用,钻进人们的耳朵,监听人们的对话交谈。

  同西方的传说相比,中国民间对耳夹虫的看法似乎更“残酷”一些。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人们相信,耳夹虫不仅会钻入人耳,还会顺着耳道进入大脑,慢慢啃噬,直至受害者癫狂死亡。比如,成书于明代的《苗疆风俗稗抄》就曾记载:一位苗疆的“蛊师”充分利用耳夹虫的这一习性,将它炼制到“蛊毒”里,中蛊者不仅会受尽苦痛而死,并且,死前所说的话还会一字不漏地被施蛊者知晓,可谓歹毒无比。

  那么,现实中的耳夹虫真的像传说中那样令人毛骨悚然吗?据《昆虫学词典》的权威记载:耳夹虫广泛分布于世界亚热带、温带地区,成虫体长8~35毫米,体狭长,略扁平,有短翅或无翅,尾须呈夹状。耳夹虫为杂食性昆虫,无毒,可归为“对人类无害”的昆虫类。

  科学的观察研究破除了笼罩在耳夹虫身上的邪恶名声,通过对它们生活习性的进一步研究,耳夹虫“恶名”的由来也水落石出。由于耳夹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场所,所以人们总能在废墟、坟茔、腐木下面发现它们的身影,耳夹虫相貌丑陋--浑身上下黢黑黯淡,身体扁粗,无论雌雄尾部都有一个气势汹汹的大夹。晦气的居所,再加上欠佳的容貌,耳夹虫想不被误解都难。这些感性上的误解被人们逐渐放大,并以讹传讹,终于造就了耳夹虫“入耳噬脑”的恐怖形象。

  除了本质上与人无害,在昆虫学家看来,耳夹虫还是自然界中最有“母爱”的昆虫。相比绝大多数昆虫产下卵就不管的习性,每当雌性耳夹虫产下卵块,它们都会像鸟类一样,趴坐在卵上孵卵。而且它们还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它们受到真菌危害。幼虫孵出后,雌性耳夹虫还会出巢捕食,养育幼虫,悉心照顾直到幼虫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据英国基尔大学昆虫学系的一份观察记录记载,1997年,该系的两位研究员曾在利物浦一处农场发现了群居的耳夹虫,某些耳夹虫“家庭”已数代同堂。难道通常独居的耳夹虫已经进化出了家族意识?这个有趣的问题至今仍充满猜测,没有答案。

  文/金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