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动机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经济,人口普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7-24 13:25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准备正在有序展开。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经济普查准备工作。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5年为止,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7次专项经济普查。而这些普查被冠以“专项”二字,即意味着是针对国民经济情势的某些方面,并没有涵盖中国经济的全部领域,难以反映整体的经济情况。为此,2003年7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共同研究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对国家普查项目的设置和周期安排作重大调整。具体办法是:一、保留原有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每10年各进行一次;二、将属于专项经济普查的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把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
从以往两次(2004年、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的效果来看,这类在短时间内,集中化、系统性的普查确实能够让我们获得常规统计所难以得到的数据。并且,从2004年第一次普查开始,所有基层原始数据都已进入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普查数据库,方便经济工作者开展各种研究分析。
也正因为如此,通过前两次的全国经济普查,修正了我们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些认识,对宏观整体经济情况有了更精准的了解。
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信息。目前,有评论质疑经济普查为何不涉及住房信息。从经济普查的项目中来看,其中包括房地产业信息,但只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方面的普查,并不涉及房产。
掌握精确的住房信息确实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然而从经济普查的角度来看,住房信息不等同于房地产业,普查难度亦更甚于经济普查。更重要的是,住房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更适合放置于范围更宽泛的社会普查项目中。
相较而言,经济普查适宜于考察我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当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启动之时正值“十一五”规划制定即将展开,普查结果对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开展之时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因此当年的经济普查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特别扩大了主要能源品种和水的消费量的统计范围,调查各类企业和单位的能源资源消耗。
如今在金融危机五年之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更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第二季度GDP增速也不容乐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转型正在路上,我们必须承受调整结构带来的暂时的经济缓行期,但另一方面反映的事实是:中国经济三十年高增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制造业成本上升、环境和资源的相对约束等,必然淘汰一些落后的产业。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中国粗放式增长方式走到尽头,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对于决策层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制定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的,是清清楚楚的经济数据,明明白白的敞亮家底。唯有精准地知晓经济总量,才能以此为据,调整产业结构、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制定中长期的经济转型规划。
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普查增加了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正是符合宏观政策稳增长的主旨。
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提振消费、投资需求非常重要,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精准了解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隐含的深意是:它们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动机,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
本刊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