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朝阳几面镜子照照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张朝阳,乔布斯
  • 发布时间:2013-08-02 17:00

  人类所有的困顿与迷茫,都源于三个基本问题:功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富哪一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痛苦?

  “我什么都有,但是我居然这么痛苦!”张朝阳一声叹息,引来无数人驻足侧目。那一声叹息,就仿佛已经让接收到的人心头一颤。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2013年春天,中国梦渗透到每个中国人心中。为着唤醒每个人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激发中国梦,我们需要更深地进入张朝阳的痛苦和抑郁中。

  张朝阳让我记起了少年的经历。我在12岁上初中的时候,有半年多时间忐忑不安,那时我意识到了死亡的恐惧。村里人死了,很快就变成了土,变成了烟。在那时,我甚至想:一个人和一片树叶没有什么不同,一天和一万年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人活着干吗?人与人所不同的是什么?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过渡方法,我现在也还没有找到终解。但我可以感触到,张朝阳对人生意义思索的那种痛苦,是对一味外求的一种反省!

  没有人可以给张朝阳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张朝阳不需要指引,他有着充足的生命自觉。张朝阳需要镜子。人人都会在默默无言的镜子面前,照看一下自己。

  镜子一:乔布斯

  张朝阳不认同伟大企业家,也不认同乔布斯。他说:“在我的价值体系里,我既不羡慕比尔·盖茨,也不羡慕李嘉诚,我也不羡慕乔布斯——假如遇到他,我都没问题可问的。我羡慕最快乐、不焦虑的人。”张朝阳对伟大企业家的隔膜,显示了他还没有找到那个“心有所依的依处”。

  乔布斯找到了那个依处:活着就是创造极致的妙有以改变世界!他会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那个让他自己不舒服的地方,那个痛点。一旦找到痛点,他会抛弃任何成见,聚精会神创造极致的产品,用妙有来改变世界,这是他的使命。一次,乔布斯在树下打坐。一个意识突然降临:电脑是不可以有键盘的!正为电脑没办法微细化而苦恼的乔布斯,欣喜若狂。他找到1000个技术员,诉说没有键盘的电脑,那些人都毫无例外的摇摇头,那怎么可能呢?最后终于碰到一个技术员说,为什么不呢?我们可以试试!于是,他们千万次的失败,最后拿出了没有键盘的电脑。乔布斯是一个对生命的最终果地坚定不移的人。他虽然英年早逝,却真真切切地无中生有,倾宇宙之力造苹果之妙有,激励着亿万生命。

  张朝阳不是技术出身,他擅长人文,喜欢哲学和文化。那么我们就给他找第二面镜子照一照。

  镜子二:稻盛和夫

  与乔布斯一样,稻盛和夫也是技术出身,但是现在已经80多岁,干不了技术活了。稻盛和夫也是个匠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本性,让他洞悉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侥幸。他发匠人之心,行匠人之实,激发匠人之气,催生匠人的场域。白手起家创造两届世界级500强,80岁又拯救了频临倒闭的日航。他知道,活泼泼的大生命,不可能离开匠人情怀和魂魄。他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今年离开日航,到处奔走演讲,想唤醒更多匠人魂魄。他确信,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也带不走,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干净一点。他要用他的生命状态,唤醒更多人的生存感与价值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张朝阳没有像乔布斯那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产品和技术的极致细节中释放自己的潜能,也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把唤醒人的生命激情作为当下的抓手。用他的话说,不想伟大!那么,再给他提供一面镜子:我老娘。

  镜子三:老娘头拱地

  我老娘是个大字不认识一个的文盲,小脚女人。老娘在艰苦的环境中,头拱地养活了六个孩子。村里有两个孩子的,老大初中都不能上了,要回家帮老娘干活挣工分。而我老娘却说,头拱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1961年头拱地把我大哥拱进了南开大学,1963年把我大姐头拱地拱进了鞍山钢铁学院。一直到88岁临走前,还一直坚持前院后院扫院子,不要保姆,自己照顾自己。

  她常说,“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你自己把它拨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人得用事缠着。管它苦管它乐,只要有事缠着,就不会空落落的。”老娘一个文盲,却洞悉了一个天大的道理:人得用事缠着!张朝阳,你可以不学乔布斯,也可以不学稻盛和夫,但是你不能不看看一个农村老太太的活法。生命的意义都是由事(工作)创造的意义所支撑,事是一个农村老太太理解的,一种回答人生命题和探索世界本源的途径和方式。人得用事缠着,也就是匠魂。

  照完三面镜子,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离开了匠魂,还会有什么价值?

  张朝阳是对理性有更高追求的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所有问题,早就被2900年前的老子洞悉,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理性概括。

  老子:生命为本,本立而道生

  老子深邃的目光中仿佛沉淀着人类最大的痛苦和忧伤。他悲悯地告诉世人,天地之间本来就如同一个大风箱,一切善恶祸福高下都在瞬间转换。人类所有的困顿与迷茫,都源于三个基本问题:功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富哪一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痛苦?(“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的本末颠倒,或许正是张朝阳们割裂意识的根源。他会在知性的思维两极跳来跳去:遇到机遇,就天下第一般地兴奋与癫狂;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意隐退。这是用物质引领精神的必然结果。

  人们常常在思维上跳来跳去,被这些知识堆积物给弄糊涂了。张朝阳所概括的人生基本矛盾,不是需要彼此妥协的两个极端,而是阴阳和合的整体。智慧与成功这样两极和合的载体,就是头拱地做事。就是要有像老子提到的那种“至虚极、守静笃”,制心一处,往往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在他们巧夺天工的工作中,圆融的大道就自然显现了。如果这样的人是做企业的,那就可以说是伟大的企业家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超然的救世主,也没有超然的上帝,上帝和救世主只存在于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在工作中穷尽极致,上帝就会显现出来。

  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却很不容易落地。你可以试试用一个事缠住自己吗?

  王育琨,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管理专家和并购专家,地头力管理机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哲学家

  撰文-王育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