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高官的升迁传奇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慈禧,张履春,龙汝言
  • 发布时间:2013-08-21 14:08

  晚清官场之中,谁上谁下,常凭运气决定。

  1

  一天,慈禧太后让翰林院提供有关江西情况的“内参”,当天值班的张履春就去汇报了。不管张履春汇报得怎么样,反正慈禧记下了“张履春”这个名字。第二天朝会,湖北武昌知府出缺,不等军机大臣推荐人选,慈禧随口说:“张履春可用。”军机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晓得张履春是何方神圣?但老佛爷已经发话了,大臣们不好反驳。张履春就这样从七品的翰林编修,破格提拔为四品的知府。

  张履春,草根出身,科举考试的名次又不高,好不容易留在翰林院,当编修又不到两年,资历最浅。按资排辈也好,择贤选能也好,外放当官都轮不到他。差役来向张履春报喜的时候,张履春压根就不让进门。他说:“这是下人们来诈我的赏钱!这等好事比中彩票还难。”第二天上班,同僚们纷纷道贺,又见着了正式文书,张履春这才知道自己真中了头彩。

  2

  王政之基在州县。州县长官人选对于王朝统治至关重要。清朝原先很重视地方知府、道台的人选,往往任命那些考核优秀、为官多年的老成持重之人。清朝中期以后,权臣、督抚保举推荐的,皇帝、太后随意任命的,越来越多,打乱了正常的人事秩序。连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昌的知府人选都随口任命,可见慈禧对州县政权的轻视。她都不重视,还能希望那些随手任命的州县官员们重视吗?

  嘉庆年间,安徽桐城人龙汝言科举不第,家境贫寒,不得已投身一个满洲副都统家当家庭教师。一年皇帝万寿,大臣按例要上贺表。这种官样文章,副都统懒得做,就吩咐龙汝言代写一份交差了事。龙汝言找来康熙、雍正、乾隆等人的御制诗集,东抄一句西抄一句,拼凑而成。巧的是,嘉庆皇帝当年对贺表突然来了兴趣,想看看大臣们是如何向自己表忠心的。看到副都统的这一份,嘉庆拍案叫绝,认为构思精巧,忠心可嘉,召副都统来问话。

  副都统以为贺表出了问题,抢先说,这不是奴才写的,是龙汝言写的。嘉庆更高兴了,说:想不到一个南方汉人,竟然如此熟读先帝诗文,可见忠诚能干、才堪大用。于是赐龙汝言举人出身,参加当年科举。

  当年科举结果出来,嘉庆翻阅后叹道:本科金石质量欠佳。事后,主考官拉近侍太监出来问:本科录取的都是一时俊彦,质量不错,皇上何出此言?太监问:你们录取龙汝言没?回答:龙汝言才智平庸,文章泛泛,故未录取。太监说:问题就在这,皇上刚夸龙汝言才堪大用,你们却置他不录,不是说皇上不会识人吗?考官们恍然大悟。下一次科举,龙汝言一举摘得状元桂冠。嘉庆高兴地说:朕果然没看错人!

  3

  1843年翰詹大考,将决定翰林院、詹事府各位书生官员们的进退前途。有一位老翰林自知竞争力不强,找到考试负责人许乃溥,请求关照。许乃溥答应下来,和他约定在卷子空白处微洒数点墨水作为记号,以便辨认。老翰林欣然而去。

  参加考试的有一位翰林院检讨,叫做曾国藩。曾国藩答完卷后,给毛笔盖笔帽,无意中滴了几点墨水到考卷上。许乃溥阅卷时,误以为曾国藩的考卷是老翰林的考卷,把它评为二等之末。更巧的是,道光皇帝亲自翻阅拟定名次的考卷,翻到二等最后一份,也就是曾国藩的卷子时,没来得及看就有事离开。他没有更改拟定的排名,只是随手把曾国藩的卷子放在卷首,下发了。皇帝无意,大臣有心。经手官员见皇上特意拿出了曾国藩的卷子,以为皇上要刻意提拔他,妄揣圣意,毅然把曾国藩定为二等之首。事后,曾国藩由从七品的检讨越过编修、修撰连升三级,成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了。而那位老翰林则在考试中淘汰出局了。无意中的数点墨水误洒,省却多少年的奋斗啊!

  4

  更神奇的晋升发生在左宗棠的楚军中。晚清时期,先是镇压太平军、捻军,之后又编练水师、收复新疆,湘军、淮军和楚军等为了激励官兵,褒奖极滥,一有功就保举当官。僧多粥少,绝大多数人只能“记名”(有级别没有实职),最后记名提督八千人,总兵不下二万人,副将以下军官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远远超过了实际职数。清末高级官员要想得到实职,非地方实权督抚密保不可。

  龙汝言的同乡、桐城人陈春万,出身农夫,有一股蛮力,可惜大字不识一个,有勇无谋。同治初年,陈春万投军,随大军转战关陇,因功保举至记名提督。因为不识字又缺乏谋略,陈春万在左宗棠麾下当了十几年营官,后来裁军,被裁掉了。陈春万因此失业,穷得竟然没盘缠回安徽老家,漂泊异乡。

  最后,陈春万走投无路,去找左宗棠,希望能安排个工作,职位高低不挑,只要有口饭吃就行。谁知,左宗棠一见他,就连声道贺。陈春万吃惊地说:“标下是来求中堂赏口饭吃的,何贺之有?”左宗棠说:“你升官了,大印比我还大呢!”不等陈春万明白,左宗棠就张罗着设香案,命陈跪听圣旨。

  原来,圣旨特简陈春万升任肃州镇(在今酒泉)挂印总兵,一品大员。挂印总兵,地位尊崇,和一般总兵不同,常常兼任将军衔,可以专摺奏事,直接找皇帝,不受地方总督指挥。圣旨寄到左宗棠军中好多天了,大家找不到陈春万,正着急呢!陈万春得官,出乎陕甘一带官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时人称他为“意外总兵”。

  后来,左宗棠从近侍太监处得知,陈春万也是“墨水得官”。军机处列出了满足肃州镇总兵任职条件的所有候选人,把左宗棠保举的两个人排在最前,奏请御笔圈定。皇帝一般选排名第一的人。这是例行手续而已。不料,同治皇帝提笔时,把朱墨蘸得太饱,笔还没举到左宗棠保举的两个人名字上面,就有一滴朱墨滴在了陈春万名字上。皇帝只好下笔,在陈春万名字上画圈,说:“就他了。”

  皇帝选官如此草率荒唐,是因为他们将政府与国家视作私产,想把官职给谁就给谁。他们却不曾想到,恰恰因为政府与国家是皇家的私产,荒唐用人最终伤害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吃亏的还是皇帝自己。荒唐用人与统治不利,只会空留笑柄。

  (马媚媚荐自《领导文萃》)

  文/张程 责编/我不是雨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