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宴无味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酒宴,美食
  • 发布时间:2013-08-21 14:51

  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往。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赔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经常赴宴的人,肯定都有这种感受:宴会场所很高档,餐具很高档,甚至客人也很高档,菜肴自不必说,山珍海味,但就是吃不香,也吃不饱,回家后,没准还得来碗泡面。

  那大宴,实在吃得累。为了证明这点,台湾作家高阳找出了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慈禧晚餐的菜单。他发现,很多菜都是重复的,比如十六道菜中,鸭肉就有六道,鸡肉五道。下午三点半就开饭了,这么吃,想必是没什么胃口的。所谓钟鸣鼎食,其实也不过如此。

  其实,在宋朝以前,吃宴席是很辛苦的。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没有椅子凳子。大家吃饭,主人坐在榻上,客人可就得席地而坐了,要是和长辈、皇上吃饭,没准还得跪着。宋朝前后,椅子凳子开始普及,有由床榻简化而来的硬椅子,也有折叠椅子,和现在的折叠椅唯一的区别,就是把不锈钢管换成木头条,坐面不是塑料海绵,而是绳子布带(就是马扎带靠背)。木泊梁山论资排辈,谁坐第几把交椅,那交椅不是蒙虎皮的大椅子,而是——折叠椅。

  吃饭不舒服,除了家具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规矩多。中国古代的贵族吃饭,很讲究规矩,因为当时请客摆酒,主要是为了祭祀。不过越往后流传,就越离谱。比如客来要敬茶敬酒也就罢了,甚至桌席规格也要与客人的地位相称。各桌上餐具不一样,菜数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就是为了分出人的层次差异来。长幼尊卑、亲疏远近,搞得一清二楚,真不知道是排座次还是吃饭。清朝叶梦珠在《阅世编·宴会》中说,入席前要先敬酒,之后才能入座;大家按身份从左到右坐好,还要说客气话,作揖,这才能坐下。想必这样的饭是吃不香的。

  北宋年间,有一位大将军韩琦,就在酒席上为了规矩闹过脾气。韩琦是哪位呢?他与范仲淹一起防守边疆,与西夏作战,所以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吓破胆”之说。韩琦后来人相,请客应酬,正式的酒席上有个专职司仪,叫“白席人”。韩琦拿起荔枝,白席人就喊:“韩资政吃荔枝了,请大家同吃荔枝。”韩琦心里烦,心想我偏不吃,把荔枝放下,结果白席人又喊;“韩资政不吃荔枝了,大家都放下吧。”生生把韩琦给气乐了。

  现在的商务宴请,也很少有好吃的。特别是一些四星级五星级的酒店,收费很高,饭菜却并不可口,那么好的食材,做出来也就比单位食堂的好点。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还以为是自己宴席吃多了,吃不出味道呢,其实不然。我有个朋友曾经经营一家商务宴请公司——专门安排酒宴的。他告诉我,商务宴请地点一定要好,价钱一定要贵,以显示对客人的礼貌与重视,显示主人的身份。但一定不能安排过于好吃的菜肴,因为吃的一好,人们的注意力就不自觉地转移到吃上,正事就不好谈了,主宾都尴尬。他还特别强调,如果有女客在席,则尽量不要点飞禽类,因为女人很难克制啃翅膀的欲望。那样的食物上来,啃则不雅,不啃则难受,也是很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无论古今,吃大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不一定吃得好,也不一定能吃饱。所以,真正的吃客,对那些场面上的酒宴都敬而远之。真正的美食,在路边摊肆,在自己家的厨房,而很少出现在豪华的酒店。

  (郑汉辉荐自《南国都市报》)

  文/老猫 责编/小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