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山中白崖寨 谁也攻不下的南国小长城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白崖山,白崖寨,关帝庙
  • 发布时间:2013-09-17 09:35

  600多年的风雨,没能让这座南国小长城倒下。它不但抵御了贼寇,更让张献忠和陈玉成的大军束手无策,只能高喊着“老子攻不下,只等天来败” 的狠话愤懑离去……

  600多年前,当乱世的烽烟战火燃烧到安徽省宿松县的时候,一个叫吴仕杰的人站了出来,带领大家拜完关帝庙后,在白崖山中修建了一座白崖寨,最终抵御住了贼寇的侵袭。从此,这座寨子被当地人视为受到“武圣”关羽的护佑。

  寨子的城墙绵延10余里,有着“南国小长城”的美誉。险峻的地势曾经让无数英豪在此折戟--因为失去白崖寨这座后勤基地,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中被朱元璋打得没了脾气;张献忠在白崖寨战败,只得退走西川;而陈玉成更是苦攻寨门数月不下,留下“老子攻不下,只等天来败”的狠话,含恨而去……

  三个好汉筑成的长城

  鄱阳湖水战的后勤基地

  提到长城,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说到“南国小长城”,却少有人知道。这座小长城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趾凤乡境内,因为建在白崖山上,所以叫做白崖寨。白崖寨的寨墙,环绕周围的东峰、西峰、西阳尖、雁恋坡、大印坡五大山峰,蜿蜒起伏长达10余里,巍峨壮观。

  和北方的长城不同,白崖寨并不是朝廷修建的防御堡垒,而是当地人保卫家园的杰作。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如怒潮涌起,在那个遍地狼烟的年代,尽管农民起义军有的是正义之师,但更多的则是浑水摸鱼的贼寇,他们到处烧杀抢劫。县志记载,当时的宿松除了陈友谅、朱元璋等大规模武装,仅流寇队伍就有十多支,百姓迫切需要一个堡垒来防范安全。

  白崖寨的出现成了必然。根据《宿松县志》记载,最先提出来要修建白崖寨的,是一个叫吴仕杰的人。吴仕杰是一方豪杰,为人仗义疏财,颇有孟尝遗风。他本来是河南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才逃到宿松。可谁知道这里也不太平,眼见蒙古军队、红巾军和贼寇打成一片,他决定带领乡亲们一起修建山寨,保卫家园。

  修建这样一个山寨毕竟是个大工程,吴仕杰独力难支,于是又拉来了自己的结义兄弟石良和陈汉先。兄弟三人聚首,看中了白崖山的险峻地形,于是召集强壮的村民开工。为了充分达到抵御贼寇的目的,白崖寨的寨墙全部采用大石块垒砌,险要地段还建造了双层的墙堞,同时设置了入寨城门5座,居高临下,完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

  山寨中有大片的田地和源源不断的山泉,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怕封锁和围困。白崖寨建立之后,防范贼寇的效果明显。前前后后来了好几股贼寇,但是看到这里山高路陡,墙门重叠的架势,完全没有办法下手,只能悻悻散去。随后,附近乡里看到山寨的作用这么大,纷纷投靠吴仕杰并效仿建寨自保,一时间,宿松县周围前前后后一共修建了48个山寨,密密麻麻令人咂舌。

  这么多山寨的出现,一般的小贼寇是不敢打这里的主意了,却引起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两大首领--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注意。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想获得这些山寨的支持,纷纷派人来游说。吴仕杰的结义兄弟陈汉先和石良先后投靠了朱元璋,吴仕杰不愿加入,索性退隐了山林。

  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正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争夺江南的拉锯战。石良和陈汉先的加入,不但让朱元璋获得了屯兵、练兵的基地,而且为朱元璋带去了大批粮草和熟悉水性的人,极大地壮大了朱元璋的水军,为后来的鄱阳湖大战奠定了基础,最终大破陈友谅的军队,而寨主石良也因为作战英勇,被册封为“武德将军”……

  只等天来败

  张献忠与陈玉成是如何战败的

  现今进入白崖寨的道路,仍是当年吴仕杰以数千块山石砌成的石阶,石阶紧贴峭壁悬崖,宽不过0.6~1米,走的人胆战心惊。石阶的尽头,是一座用大石块垒砌的寨门,上书3个大字:攀龙门。

  攀龙门是白崖寨的5座寨门之一,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寨门。因为两旁的山脊巨石排列像龙骨而得名。600多年过去了,当初修建白崖寨的人早已经不在,但留下的攀龙门却依然耸立在狭窄的山径上,石块垒砌的寨墙上还有隐隐的刀剑划痕,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起那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史料记载,明王朝建立之后,威胁乡里的贼寇也逐渐被清除,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但白崖寨却并没有就此被闲置,险要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军队驻扎的堡垒。就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白崖寨迎来了一个晚明著名人物--兵部尚书史可法。

  明崇祯十年(1637年)的三月,南国正是大地春回的光景,白崖寨山上的杜鹃刚开出明艳的花朵,山下却都是黑压压的士兵,一场惨烈的战斗正蓄势待发。包围白崖寨的,是赫赫凶名、后来屠尽全川的张献忠。他兵出潜山,一路攻克了太湖、蕲州、黄州等地,向安庆杀来,却没想到在白崖寨遭到了史可法的顽强抵抗,一直无法攻下攀龙门。气恼的张献忠决定采用围城之计,要将史可法活活困死。

  兵乏粮绝的史可法,无奈中在白崖山东峰的石壁上留下了“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的对联,打算以此作为自己的殉职遗言。这时,白崖山上的禅寺里,一个叫云崖的高僧找到了史可法,表示愿意帮助他到安庆搬救兵。云崖和尚从山崖冒险悬索而下,找来了左良玉的援军,出奇不意地前后夹攻,张献忠吃了大败仗,只能退走西川。

  战后,史可法在白崖山的西峰亲书“最上一乘”四个遒劲大字,认为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还将白崖寨改为“云崖堡”来答谢云崖禅师的帮助。令人遗憾的是,史可法希望的后福并未到来,迎接他的却是一个悲剧:史可法被南明朝廷拜为首辅后,遭到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排挤,领着3000残兵独守扬州,被10万清军围困,高喊着“城亡与亡”而英勇就义,只留下一段清初作家孔尚任笔下的《桃花扇》传奇流传世间。

  史可法令白崖寨名声大噪,也为未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历史的车轮向前行进200多年后,白崖寨迎来了新的挑战者--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

  咸丰九年(1859年),陈玉成率领军队转战安徽,知道白崖寨的险要性后,他率军直捣这里,而历史给他安排的对手是“湘军之父”曾国藩。面对白崖寨的悬崖高墙,陈玉成束手无策,只好也使出了围城之计,企图困死曾国藩。但没料到曾国藩以一出“死狗计”,骗退了陈玉成的大军。曾国藩被困数月,即将弹尽粮绝之际,他下令收集寨内所有粮食,煮熟了全部喂狗,然后再将死狗丢到太平军阵前,太平军士兵发现死狗肚子中都是白花花的大米饭,陈玉成看后仰天长叹,咆哮着留下“远望白崖寨,近看一危崖,老子攻不下,只等天来败”的狠话,然后撤兵而去……

  关帝庙与九曲居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建筑

  到了清朝末年,宿松县先后建立的48个山寨,只剩白崖寨一座了。这是为什么呢?当地人告诉笔者,因为白崖寨修建时也修建了关帝庙,有武圣关二爷的护佑。

  白崖寨的关帝庙,也叫白崖寺,有5座大殿,33间殿房,大殿前的万年台上排列着各种神像。当地人认为,白崖寨之所以能够在战火中屹立,是因为山上关帝庙显灵,暗中保佑着这座山寨,每逢战乱之时,人们也会到关帝庙进香许愿,庙内一时香客不断、香火鼎盛,是宿松县历代的宗教活动核心地。

  县志还记载,1932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进行战略转移,中途进入白崖寨整编。没想到刚整编完,就立即遭到国民党46师的围攻。红军立即将司令部转移到关帝庙,并在关帝庙内制定了作战计划,然后如有神助般一举击溃了敌人,还全歼了敌人1个团的兵力,彻底打破了敌人的围剿。战后,红军在关帝庙开了庆功大会,还成立了蕲(春)、宿(松)、太(湖)工作委员会,如今白崖寨西门外的百花石旁,犹存有几座无名红军烈士墓,诉说着那次战役的惨烈。

  寨中还有一座与关帝庙齐名的建筑:九曲居。九曲居的主人,是光绪年间当地富豪贺颀和贺欣两兄弟,兄弟俩曾同榜中了进士,被称为“兄弟两大夫”。在荣归故里后,他们派人扩建了白崖寨,并请最好的工匠按《易经》八卦图布局,修建了这座神奇的建筑。建成后,当地传说建筑得到了鲁班护佑,更有传说小偷误入其中迷路,见到鲁祖显灵的故事……

  令人遗憾的是,关帝庙与九曲居见证了辉煌的战役,也没逃过“文革”的碾压:关帝庙和九曲居都被作为“四旧”焚毁。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关帝庙,是90年代的重建建筑,而那在故事中神乎其神的九曲居,则只留下一个石基供后人感叹……

  文/沐飒寒 图/江胜 吴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