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成为我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高考
  • 发布时间:2013-09-25 09:59

  高考分数出来了,老师问学生,打算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学生说:“他们还没有商量好呢。”--“他们”,是爸爸和妈妈。“你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呢?”“没想过。我想了也没用。”

  其实一点儿也用不着奇怪,这是学校常态。如果有个学生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表,班主任或学校相关部门立刻就会和他的家长联系,并且让他们签字。十八岁了,仍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敢有自主意识,以后能有什么用?钱学森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他一直在那里苦苦地想:为什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媒体介绍一些高考高分学生“从来不补课”、“每天睡眠八小时”,可是看看脸相就知道未必是真的:眼镜片厚成那样了,没有一个是壮实的。不信的话,测测八百米,可能跑不下来。也有“状元”坦言,除了做题,没什么爱好。

  我认识的一个可算潇洒。友人之女,理科班学生,高中三年,好像只用一半心思学习,还有一半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爱吃爱玩,用她母亲的话说,像是没心没肺,然而事事有主见。三年时间做了些什么呢?课外至少读完三百本书,自编自导了一部电视片,两度指挥了班级合唱,练了点武功,基本格斗没问题;双休日去地铁站做义工,到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高考复习期间,晚上在家给妈妈念诗,谈普希金、叶赛宁、济慈和纪伯伦。学习是不太用心,成绩一度落后,父母对她的生活习惯也不太满意,但她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高考前三个月,她才开始上晚自习,当一模二模考试成绩落后时,家长有些着急,可是她拒绝上补习班,拒绝找家教。模拟时“倒数”,高考考出班级最高分。有意思的是,得知这个结果,认识她的老师并没有谁“喜出望外”,都说“从没担心过她”,“内心极其强大”。家长说,真的担心过,就这么一个女儿,感谢学校,有她敬佩的导师,感谢那些宽容她,容忍她不做作业的老师,感谢她那些无话不说的伙伴。考上大学没什么,女儿成了一个“我”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高三时写的一篇杂感,八千多字,批评校庆活动热衷形式,浪费财力,批评接待工作有点势利,疏忽了一些细节,对一些老校友不够尊重。--没有人请她发表感想,可她就是看不下去,因为她爱学校。我想,学生能这样质疑批评学校,恰恰说明学校教育是成功的啊,如果不是因为爱学校,一名高三学生会花那么多时间写这个?篇幅相当于十篇高考作文呢。我把她的长文转给校长,校长看过,同意我的看法,说,这个学生很真诚,可以让老师们都看看。钱理群老师看过大为感慨,说,这样的学生要是能多一些就好了。

  有位老教师看了她的长文,流着泪对我说:“太感动了,我之所以遇到那么多困难而不离开学校,就是因为学校还有这样的学生啊!”当我告诉她作者是谁时,她睁大眼睛惊叫起来:“是她?这个小东西!高兴起来外语考九十多,不高兴就考个三十多!”

  有老师托她带本书给我,电话约好在学校前门见面,她送我一小袋米粉做的蛋糕,说,顺便在学校后门口摊子上买的,便宜又好吃,还有很多好吃的,下次再带。

  我喜欢这样的学生,学校就该教出这种有个性的、爱生活的人。一个学生懂得“让我成为我”,他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有价值的。

  【原载2013年7月17日《新民晚报·随想随说》】

  ●王栋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