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治校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教育
  • 发布时间:2013-09-25 10:02

  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学生闵汝舟,因为在教学楼上“吹泡泡”被学校开除引起广泛关注。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在学校里顽皮一下,居然被校方处以“极刑”,实在是骇人听闻。惊诧之余,我想起了民国时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是著名实验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他1918年学成回国后,曾在安徽第一师范和第一女子师范发表演讲,阐述教育的四大特征:

  第一,教育能改良个人的天性,能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能使国民识别领袖的正当与否,能使贫者变富、弱者变强,因此教育是最有效力的事业,师范生应该“专心致志,……以教育为专门职业”。

  第二,教育可以让愚昧的人变得聪明起来,让幼小的人快快长大,让落后的人迅速进步,因此教育是一种快乐的事业。

  第三,与大学、中学相比,小学和幼稚园的教育尤其重要。因此,大中小学的教员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应该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以学生之苦恼为苦恼。如果教师过于威严,让学生把教师当作阎罗或判官,就会失去办学的基本意义。

  根据这个道理,陆良一中对教育的理解,恐怕不是要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不是“让幼小的人快快长大,让落后的人迅速进步”,而是把学生当作罪犯或敌人。否则,他们就不会在开除闵汝舟的《布告》中说:因为“该生于2013年6月1日18时17分10秒,在教学楼三楼吹泡泡”,所以他们作出开除这个学生并停发毕业证的决定。把学生“违犯校规”的时间精确到秒,这不是阎罗或判官又是什么?

  陶行知还说:学校不是道观,不是寺庙,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学校是一个既能教坏人变好,也能教好人变坏的地方;是一个既能叫人成龙,也能叫人成蛇的地方;是一个既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的地方。因此,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和感情融洽特别重要。

  从“吹泡泡事件”来看,闵汝舟同学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稚气未脱,纯真还在;另一方面也许是想放松放松,缓解一下沉重的学习压力。对于这样的行为,校方没有循循善诱的精神沟通,更没有感情融洽的劝说引导,而是使用了最强硬的开除手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如果校园里充满暴戾凶残的作风和恣睢无忌的事件,那就肯定会对广大学生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年来,在校园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有抢劫的,有杀人的,还有自杀的,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其原因除了我们的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存在严重的问题之外,也与校长的失职、渎职以及滥用职权有关。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另外,校长不仅是一校之长,还是民众的导师,社会的榜样。所以陶先生认为:“要做一个学校的校长很不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如果有人对这个职位不尊不敬,那他就势必会成为“一只孤鸦,一个光棍”。这里所谓尊敬,当然包括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如果校长成了孤鸦或光棍,那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人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我想说的是“重典之上定是暴君”!

  又觉得校长也有校长的难处:他们一方面要有效地管理学校,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尽量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以便应对上峰的“管理”,舆论的评价,家长的期待。

  【原载2013年7月26日《湘声报·灯下小语》】

  ●智效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