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键盘间的破灭与重生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音乐,钢琴
  • 发布时间:2013-11-11 09:19

  一首旷世钢琴协奏曲,跌宕着征服音乐峰巅的悲壮搏击,回旋出长情大爱的质朴真谛,也交织起人与音乐水乳交融的和谐美妙。澳大利亚音乐家传记故事片《闪亮的风采》通过一个天才少年成长、成功、挫折和救赎的故事,讲述了爱与音乐在钢琴黑白键盘间的破灭与重生,从父爱情爱、音乐教育、心智成长、社会关怀等诸多层面为观众带来深深的思考。

  因音乐失去父爱

  天才琴童戴维很小就展露出音乐天赋。在各种钢琴表演比赛的角逐中,他在黑白键盘上挥洒自如,出类拔萃,甚至赢得了国外著名音乐院校发出的入学深造邀请函。

  然而,昂扬的青春旋律却遭到了偏执父亲的粗暴“休止”。

  原本也曾有过音乐之梦的父亲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儿子。他一遍遍把自己童年时梦想破碎的经历讲给孩子,对其中用全部积蓄购买的小提琴被不许学音乐的父亲踩碎的细节,故意用发问的方式让戴维叙述出,最后还让他用这样的感慨为故事收尾:“我是幸运的孩子”。他让儿子戴维用音乐圆梦,而圆的却是他自己的梦。他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想,而是规定孩子只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生活甚至去思维。

  尽管经常拥抱着戴维说,“世界上只有我最疼爱你”,父亲还是不能容忍他要去国外深造,把美国音乐学院的入学邀请函扔进炉灶,让熊熊火焰将那五彩斑斓的梦想一点点吞噬掉。因为“家在这里,你要和亲人在一起!”对于孩子的不满,这位经常笑容可掬的慈祥父亲竟然眼露凶光,不惜施暴。

  终于,忍无可忍的戴维不顾“只要出去,就别想回这个家”的威胁,义无返顾地远渡重洋,奔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

  好多年之后,当父亲再一次回忆自己儿时经历,问询小提琴被踩碎的细节时,戴维目光茫然地说,“我记不清了”。

  本应该豁达温情的父子情感纽带,竟然在“父爱”和“呵护”中无情断裂。窗前,戴维面无表情地目送着父亲离开,那背影悲凉有加落寞无限。

  竭力冲击“拉三”,导致精神崩溃,戴维“越活越小”,说话语无伦次,生活无法自理,成了行为上的孩子。

  面对这个貌似弱智,内心却充溢着才情灵性的钢琴王子,女医生吉丽安怦然心动。纯净的心湖泛起涟漪,两颗彼此倾慕的心儿渐渐融合,最终结为伴侣。

  没有世俗,没有功利。

  对于生活无法自理,时时弄出状况的戴维,吉丽安无微不至张开了爱的怀抱。维瓦尔弟的《荣耀经》有如天籁,满怀圣洁情怀的叩问和爱恋的美好憧憬,从灵魂深处翩然而起,悠然回荡在天际心宇。

  在温情的浸润下,一切悄然改变。再度端坐在钢琴前,戴维的双手已然不似往昔那般沉重。所有的音符都插上了翅膀,在音乐厅里轻盈飞翔。一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终了,全体观众起立致敬,欢呼声、掌声如潮似涌……台上,激动的戴维泪流满面。

  有如上天安排,父爱失去情爱回归,戴维的情感爱恋历经大落大起,终于从破灭走向重生。

  征服“拉三”

  戴维第一次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从家中的老式唱机里。

  父亲示意大家安静,伴随着黑色胶木唱片的转动,那昂扬激越的旋律有如层层叠叠的海潮奔涌而来……戴维印刻下这个关乎自己一生的俄罗斯作曲家和他的不朽作品,也记住了这是父亲最喜爱的音乐作品。

  从那之后,“拉三”成了横亘在戴维心头的一座大山。

  这段钢琴与乐队的经典对话不仅承载着父亲的光荣与梦想,融入了自己坎坷崎岖的心路历程,更凝聚着音乐攀登者所向往的无限风光。

  不顾自己年幼稚嫩、心智单薄、阅历肤浅,戴维开始在黑白键盘上对这座钢琴协奏曲的“险峰”发起冲击。

  然而,“拉三”毕竟是“拉三”。

  由于尚未掌握演奏它所需要的高难技巧,缺少其中蕴含的人生情感体验,满带理想色彩的尝试一次次止步于那些狂热奔放的旋律前。

  一位曾在拉氏面前成功演奏其《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老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来到了戴维身边。在他的指导下,这个一直为“拉三”撩拨、困扰着的钢琴少年鼓足勇气,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宿命冲击。

  老人嘱咐戴维,“拉三”是一匹狂烈的奔马,必须勒紧缰绳才能驯服它。只要成功驾御,“这首钢琴协奏曲就是你的了!”

  戴维太想赢,太想让父亲骄傲,太想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了。从小到大,自己一直是这曲子的奴隶,如今要彻底打败它,征服它!

  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聚光灯下,戴维全神贯注,奏响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个和弦。

  在乐队的呼应下,他完全沉浸在音乐世界里,时而纵身而入,与旋律激情狂舞,时而屏息悄然,聆听旋律的有力律动。演奏到极致,物我两忘的他甚至已经完全听不见自己弹奏出的恢弘乐句,冥冥间只见自己的手指在黑白键盘上机械游走……

  欢呼四起,掌声如雷。一个天才琴童奋力登上了仰视多年的音乐巅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超越。然而,就在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来临之际,悲剧发生了——由于耗尽了全部心力,大汗淋漓的戴维一头栽倒在钢琴旁,人事不省。

  那根虽然勇敢却很脆弱的神经之弦不堪重负,终于绷断了……

  经过一段漫长的疗养生活,戴维的心情和生活趋向平静。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不必再去完成那些父亲的“意志功课”,也没有了比试竞赛的“血淋淋游戏”,更没有学院礼堂同学瞩目的“拉三”“驾御”冲击,饱受压抑痛苦折磨的他终于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中。

  就在戴维于宁静中踯躅街头的时候,那神奇的感觉悄然回归。

  咖啡馆里,歪叼着烟卷的戴维一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技惊四座。伴随着双手在黑白键盘上灵巧移动,串串音符飘散开来,将所有客人带入欢快活泼刚柔交错的乐境中。

  蓝天下,戴维戴着耳机,在蹦床上跳跃戏耍。贝多芬《欢乐颂》的乐声中,赤裸的他有如逃离了樊笼的鸟儿,一次次飞向蓝天。

  一样的音乐,情境不同,状态不同,心情不同,竟然完全变了样子,从破灭中重生!

  用音乐拥抱生命

  黑白交错的钢琴键盘见证了一个天才少年爱和音乐的破灭和重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音乐难以负载其重,演就了戴维刻骨铭心的悲欣交汇,也为人们带来深深的思索。

  父亲想拥有戴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因此失去了儿子。

  戴维想拥有拉三,为了跨越演奏的巅峰,却因此失去了自己。

  爱,是全身心无私呵护,不能附加任何前提条件。

  热爱音乐就要与它融合、神通,而不是对抗、征服,更不能为其添加各种负载。应该用心灵去拥抱音乐、用情感去触摸音乐,让精神、灵魂与音乐美妙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如臻化境,感悟并享受音乐与生命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和谐。

  影片结尾,戴维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父亲的墓地。他面对墓碑唠唠叨叨,留下了自己磨难过后的悟彻:“或许都是我的错……都怪我……生活不是阳台,我们不能放弃……每当闪亮的土星飞过,都会为我们带来惊喜……万物都有它的季节,总会有一个季节的……生活得继续下去,永远不能放弃……■

  王幼民/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