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银行手里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银行,信用社
  • 发布时间:2013-11-26 09:27

  过去的说法是:你借了银行三万元,你在银行手里;你借了银行三亿元,银行在你手里。没曾想,现在变成了: 你存到银行三万元,你也在银行手里了。

  在广东高州市,一位老人因中风无法行动,为了治病,得把老人存折里的三万元钱取出来。他儿子代为取钱,可高州农信社大路坡分社说身份证不对,令其到村镇开证明;证明拿来了,信用社又说要老人亲自来;家属只得将病重得“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取钱……僵持冲突之下,老人猝然死了!

  真是夺命的三万元存款啊!一个人偷盗了别人的钱,这个人有罪恶;一个人取不出自己的钱,银行有大恶;一个人为了取自己的钱还得赔上性命,整个制度环境、人性环境有邪恶。

  广义的银行包括信用社,真想不到,这个信用社有关员工的态度竟如此粗暴。储户绝对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如今依然靠计划经济吃饭的银行系统,日子好过得很,把衣食父母忘得一干二净,大概也算很正常。

  人性的制度性扭曲,根本原因也在这里:依靠巨大的存贷款利差,银行获取巨额的利润;而作为储户的普通老百姓,存款利率赶不上通货膨胀,存钱其实是“亏本”的买卖--由此,“银老大”有了傲慢的资本、傲慢的做派。恐怕只有等到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才有可能因为揽存竞争而提高存款利率、压缩存贷利差,日子才不会如此“爽歪歪”,对待衣食父母才不会如此傲慢无礼。

  早在二百多年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讲“同情共感”,他认为,人无论多么自私,其天性中显然会有一些原则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心--看到他人不幸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人性感情。奇怪的是,今天有的“理性经济人”,“同情共感”丧失殆尽,重病老人在你那里存钱已经为你创造了利润,反而被你折腾成这样!

  而且这还不是孤案。西安七十五岁的老人徐万发身患多种重病,住在医院里。几天前,为了银行卡的密码事宜,工行的工作人员说必须本人亲自来办理,最后只得用120急救车送老人到银行门口,再用担架抬进营业大厅,才完成有关程序……在这里,你看不到有效的市场,看不到有效的政府,看不到有效的人性,看不到起码的共感同情!

  试想,假如这倒霉的老人有权力、有关系、有背景,境遇会是那样不堪吗?中国有两大潜规则:一是权力潜规则,二是关系潜规则--这两大潜规则都在吭哧吭哧地腐蚀掉明规则,结果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环境。

  那天老人死后,双方一直僵持到当晚九点多,最后以信用社赔钱而告终。人死了,闹大了,信用社的“银老大”才觉得自己这下在别人手里了,拿“钱”来说话了。呜呼,看来在他那儿,还是钱最大!

  【原载2013年10月20日《潮州日报·百姓话题》】

  ○徐迅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