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保卫战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糖尿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6 13:47
年轻人得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以外,造成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喜欢吃喝,不运动, 晚上不睡觉,工作压力大,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其标志是一个蓝环—圆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象征着联合与合作;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也是联合国旗帜的颜色,表达各国政府携手抗击糖尿病的决心。
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意思是,健康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3.71亿人患有糖尿病,此外,还有2.8亿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不进行干预,到2030年,预计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亿。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据此推算我国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240万。
为此,《瞭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详解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目前糖尿病患者约有1亿人,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糖尿病在中国的蔓延是否会越来越严重?
贾伟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目前约有1/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个比率非常惊人。最近几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与30年前相比,有很大的增长。如果不引起广泛的关注、不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干预,那么未来糖尿病的发展形势将更加严峻。
《瞭望东方周刊》:这3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多少?
贾伟平:中国在30年前曾做过一项关于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198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86%,而3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9.7%。
《瞭望东方周刊》:数字巨大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贾伟平:我们要认识到,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般到这个历史阶段,很多国家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很低,因为当时物质没有那么丰富。比如吃肉,每个家庭中一个人一个月可能只有半斤油,四两肉。现在油和肉都敞开供应,如果不加节制就很容易造成摄入量过多。
同时健康教育又相对薄弱,老百姓健康意识普遍不高,相比较而言,人们都更乐于“好吃懒动”而不愿意做“苦行僧”,于是,血糖增高就成了必然。
肚子大、肝脏肥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增长比较快?
贾伟平:中国现在增长较快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要占到85%以上。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正是“好吃懒动”的恶习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数节节攀升。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是否也跟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贾伟平:我国的研究已揭示了中国发生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特点,一是肥胖以腹型肥胖为多见;二是脂肪肝在成人各年龄段中高发。这同时也揭示了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必然联系:肚子大、肝脏肥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病主要是两个原因:吃得好了,动得少了。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极大的丰富,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多了,吃得多了,吃得好了,吃得油了,走得少了,动得少了。原来走路,现在坐车了,原来爬楼梯现在进电梯了,本来晚上没事干,出去踢毽子、打篮球,现在都改看电视了,小孩看卡通片了,每天静坐的时间比动的时间多,这样就容易导致肥胖。
中国人群的肥胖增长率中尤以腹型肥胖增长为快,而腹型肥胖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可增加3~4倍。
《瞭望东方周刊》:年轻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否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贾伟平:这部分人十分值得关注。以前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年龄大的人才会得。这些患者大部分已退休,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健康教育、进行针对性治疗,依从性较佳。
而20岁到40岁的年龄层正值为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的黄金期,也是最忙碌、压力最大的时候,如果这时得了糖尿病,又因为工作忙、应酬多,无法接受规范的治疗,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眼睛失明、肾脏损坏、动脉硬化、中风、心脏病,等等,不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和家庭也要承受更多的负担。
加强教育,加强筛查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在您看来如何具体实施这两点?
贾伟平:一是加强教育,二是加强筛查。在教育上,要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少吃多动”的健康生活习惯。如能关注到好“吃”懒“做”是不好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以稍微的“管住嘴”、合理地“迈开腿”,就能把握住自己健康的金钥匙。
除此以外,全国对于糖尿病的筛查还不够。现在一般都是家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和一些单位体检中发现血糖高的人来医院筛查,但这些只是筛查出了小部分,大量的病患还需要通过政府加大筛查的力度来发现。
糖尿病80%可防,80%可治
《瞭望东方周刊》:每个糖尿病患者每年的花费大约在多少?
贾伟平:具体的治疗费用根据不同的方案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和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花费要高四倍左右。
事实上,糖尿病治疗既可以 “便宜”,也可以“昂贵”,这取决于干预介入的时间。所以如果能做到“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就可以预防、阻断或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患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便宜”的治疗。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如何呢?
贾伟平:不是十分理想,很多患者没能控制好血糖,原因多种多样。第一是有的患者因为没什么症状就不觉得糖尿病是个大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治疗也不积极。第二,工作很忙,没有空,所以疏于管理。第三个也可能是经济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通过自我管理的方法能够控制好血糖吗?
贾伟平:那是肯定的,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比不常监测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得要好得多。
糖尿病治疗有“五驾马车”:饮食、运动、教育、监测,最后才是治疗,前四驾都跟自我管理有关系。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管理好了,降糖药物可以明显减少甚至停用。糖尿病是一个非常强调自我管理的慢性疾病。
《瞭望东方周刊》: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
贾伟平: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糖尿病80%可防,80%可治。在现有环境下,如果能改变生活习惯,那么,就有可能使那些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得上糖尿病的患者病情得到逆转和遏制。
举个例子来说,年轻人得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以外,造成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喜欢吃喝,不运动, 晚上不睡觉,工作压力大,等等。如果改过来后,体重正常,少吃多动,按时睡觉,工作放松,压力减轻,那他甚至可能不用吃药,就能把血糖控制好。
所以说,治好糖尿病的法宝在自己手里。跟医生配合好,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饮食方案、运动方案,那“好吃懒动病”很大程度上是会好的。
我一直是很乐观的,我的患者也很乐观。在我的患者里,能够听从我的建议每天坚持走三十分钟、控制好饮食的,血糖都能很快降下来。不要祈求有什么新药新方法,把现有的手段用好,把“五驾马车”中四个自我管理的部分做好,那么,离治愈糖尿病也就不远了。
《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吕爽丨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