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方案如何出台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单独二孩,计划生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6 14:00
“单独二孩”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调作用,但是对远期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下调作用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了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新一轮重大调整。
这次调整被舆论简称为“单独二孩”政策。在本刊2011年4月发表的封面报道《“二胎政策”探索信号渐明》中曾提及,该政策将作为整体二孩政策放开的“第一步”,并在三四个省份先行试点。
事隔两年,此番“单独二孩”政策避开了试点思路,选择了直接全面放开的方式。这一政策调整经过了怎样的筹划?政策启动后对中国的人口和社会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即使普遍可以生育二孩,人们也并非一定要生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此前,“双独二孩”政策已经释放了一部分人群的生育需求,“单独二孩”再释放一部分,将来整体的“二孩政策”若有调整将实现平缓过渡,震荡较小。
二胎政策此前多年在部分地区探索的结果,可以看做“单独二孩”政策调整的事实依据。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全国对“二孩”政策收紧之时,一些很少为人关注的地区包括甘肃酒泉、河北承德、山西翼城、湖北恩施等,继续着“放开生育二孩”。
这些地区都曾被当时的国家计生委确立为“二孩”政策试点地区。
1985年,在国家计生委专家咨询组成员梁中堂向国家计生委申请后,山西翼城成为特批的第一个试点。紧随其后,又有20多处地方效仿翼城。然而,随着1987年中央政策收紧,绝大部分地区的“二孩”试点均被取消,坚持下来的几个试点,则在“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中得以保存。
20多年过去,二孩试点情况如何鲜有公开报道。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专门针对“二孩”试点地区的调研。
调研的四个地区是维持了20多年“二孩”政策的酒泉、承德、翼城、恩施,覆盖人口约840万。这些地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其中一部分属于贫困地区。调研结果显示,多年来,这些地区人口保持低增长,出生率或生育率都低于或接近与它们条件相似但执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
酒泉的情况是,20年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200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4,低于全省的1.7,同时酒泉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比较平缓,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17%,基本实现了试点的预期效果,即控制人口,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
2009年,本刊记者深入湖北省长阳县,针对该县自2000年以来城镇人口二孩政策放开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自2000年该政策执行后,并没出现生育高峰。长阳县计生局提供的生育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依然低于同期全国、全省的水平。
没有出现“抢生、超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城镇人口中有“多子多福”观念的人群老去,错过了最佳生育期,而年轻人有新观念,不愿把精力、财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给出如下分析:即使普遍可以生育二孩,人们也并非一定要生二孩。主要原因是考虑孩子教育、经济负担和政府导向。生育政策的约束作用已不是主导人们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
试点取消的顾虑
在此番全国推行“单独二孩”政策之前,其实不少省份都在申请成为“单独二孩”试点地区。2010年9月,中国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从2011年起,我国将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允许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广东可谓是全国最早申请“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2011年3月13日,时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表示,广东正积极向国家争取试点允许“单独”生二孩。同年8月,广州市人口计生局负责人透露,广州计划在广东省成为国家试点省份后,基于城市的承载力及城市户籍人口数量等因素,申请成为省的试点城市。
而事隔两个月,南方日报刊登了《广东人口计生委称计生政策5年内不会重大调整》的新闻,并刊登了时任国家计生委主任李斌对放开二孩政策的回应:“人口再生产不能一放了之。”
2012年8月,广东省计生委一名工作人员对当地媒体透露,广东确实尚未正式收到批复。各省都有提交申请,广东比较积极。广东作为人口大省,被批准为试点的几率不是很高。
试点申请被否定的背后,依然伴随着担忧。超生,可以说是决策者最大的顾虑。“如果放开‘双独’(父母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可能很多人‘单独’都放了;放开‘单独’,很多人可能把二孩都生了。如果放开‘二孩’,可能都不止二孩了。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决策者会把政策制定得紧一点,加上一点超生,正好达到目标。”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彭希哲分析说。
这种顾虑直接体现在二孩试点地区的评价上。20年来,很多人去考察过二孩试点地区,包括中国人口学会和原国家计生委,一位前国家计生委官员曾对媒体这样评价:“所有实行试点的地方,都可说是成功的。”尽管如此,最后总结都是一句话:效果很好,但不宜推广。
顾虑重重之下,人口政策的调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境地:放开二孩,从长期来看,确可以改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但不得不长时间承受一个庞大的人口体量;而坚持现有政策,任由出生率下降,将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快速驶入老龄化。
政策调整将使中国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之间内在相克的关系,让人口政策的调整陷入两难境地。选择必然要面对,而最终结果是,国家并未试点“单独二孩”,而是在调研后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目前,浙江、天津等地均表示将积极落实,尽快在2014年施行。
呼吁已久的“单独二孩”政策正式推出,将对整个社会引发哪些效应?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生育率。“我国总和生育率将有一个相对显著的回升,虽然今后几年回升可能比较快,最高点可能超过1.8,但累计效应释放后,生育率会波动在1.6~1.7左右。”翟振武如此评估。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经高达7左右,人口增长率高达2.5%。上世纪9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下降到2.1以下,并随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继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5~1.6。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曾经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对当前人口发展利大于弊。政策调整将使中国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分析认为。
目前调整生育政策,虽然只会影响2074年以后的老年人口总量,但是会影响到人口老龄化水平—2030年将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单独二孩”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调作用,但是对远期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下调作用。
今后15年,我国劳动力规模快速下降,而生育政策调整将使新增人口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劳动年龄人口规模,203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8.75亿增加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增加到7.26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经30余年,近4年虽有所下降,但程度有限,仍严重偏离正常范围,目前已多生出2200万至3400万男孩。“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性别一定会相应下降,但未必能恢复正常。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丨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