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故事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业科技,融资故事,银行贷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5 14:33
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农业科技企业如何获得银行贷款,又如何能够借贷款发展壮大,无论是兰森农业还是莱恩农机,都给了我们新的融资思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1月31日发布,政策将重点关注保障农产品供应及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发展。
这给农业类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不过,在这些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融资难一直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莱恩农机:农业科技融资新案例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十分年轻的农机企业,2011年6月才建成投产,其“年产10000台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建设项目”被列为浙江省2010年“双千工程”重点技改项目,金华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
其董事长为杨仲雄,在这个行业当中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十年。1979年,杨仲雄到浙江四方集团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在四方集团,他整天与手扶拖拉机、单缸采油机打交道,因而摸透了他们的习性。
1995年,杨仲雄离职创办了永康柴油机有限公司,也为其今后事业的快速裂变奠定了基础。自2004年创办注册资金1240万美元的莱恩(中国)动力有限公司,到2009年创办投资3.38亿元的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杨仲雄仅用了5年时间。
2012年初,莱恩公司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4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已研发成型,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然而3亿多元的前期投入已使得公司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加之当时的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制约,以及公司原有合作银行的信贷规模较紧、贷款周期偏长等原因,使企业一度陷入无钱生产的状态。
如何筹集到公司批量生产的资金呢?杨仲雄此时心急如焚。
正在这个时候,浙江省农业发展银行金华市分行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
原来,农发行金华市分行负责人在偶然的一次对农业科技企业的走访中了解到杨仲雄创立的莱恩农机。对他们在农业科技领域做出的贡献也十分肯定。
与此同时,对于莱恩农机缺乏资金的消息也从侧面进行了了解。
因此,在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大背景下,该分行的负责人立即启动相关市场调研,最终以农业科技为切入点,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办理了准入、评级、授信、审批等程序,及时为其发放了第一笔农业科技短期贷款1000万元,并且实行基准利率,帮助公司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真得好好感谢农发行,要不是他们的鼎力支持,我们公司的农机产品不可能这么快批量投产。”杨仲雄感激地说。如今,莱恩公司的生产走上了快车道,具备了年产1000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能力,产品已成功打入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据悉,公司新研制的插秧机也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即将列入国家补贴目录。
“兰森农业”:林业融资新探索
浙江人汤裕强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高档苗木、高山无公害果蔬的种植和绿色生态农副产品的生产。而在此之前,他在义乌做小商品的外贸生意,后来因为利润等多种原因,汤裕强决定要“投资农业”。
“我分析,现在投资农业的方向是正确的,国家关注三农问题,老百姓关心食品健康,农业,特别是有高科技作为基础的无公害农业一定是个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我很看好这个行业。”谈起为什么放弃外贸生意转攻农业开发,汤裕强直言,这是自己谋定而后动的一次转型探索。因看好农林产业开发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当年汤裕强和爱人林素文注资1000万元创办“兰森农业”。
不过,由于融资无门,汤裕强刚开始创业的日子可谓十分艰难。“农业融资非常困难,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厂房,也没有办公大楼。没有什么能够可担保的,也没有能够抵押的。因此,想从银行贷款几乎不太可能。”汤裕强表示。
不过,熬了几年,汤裕强的融资之路有了转机。
原来,随着浙江省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以林业产权抵押的方式获得融资有了可能。看到这个机会之后,2009年,汤裕强就第一个向银行做了抵押贷款申请。
2009年10月下旬,通过林权证抵押,他从兰溪农村合作银行获得了10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据悉,这是兰溪市林改后发放的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2010年8月,他又以林权证抵押方式,拿到了农发行兰溪市支行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400万元。之后,该行又追加了600万元贷款。
利用获得的贷款,汤裕强创立的“兰森农业”拿到了位于兰溪马涧镇的500多亩可用作高档山地休闲景观开发的林地承包开发权,目前,该林地已经被他建成一个休闲度假山庄,生意十分兴隆。
毕尔生物:农业科技贷款之路
浙江毕尔锐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品添加剂(天然色素)制造、加工、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具备栀子系列色素、红花系列色素等20多种天然色素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是国内天然色素产品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
毕尔锐思公司老板徐晖原来曾是永康石柱中学的一名教师。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徐晖不甘于现状,决定下海创业。永康是“五金之乡”,五金机械、工具等传统工业十分发达。徐晖认为,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未必能立稳脚跟,应该另辟蹊径,走一条别具一格的创业之路。
彼时,他从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了解到红曲这种传统的中国大米发酵产品近年来已逐渐由东方传入欧美国家,广泛用于肉制品、腐乳等食品类的着色,是世界上深受欢迎的天然红色色素,有其销售的广大市场。同时,他分析,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原料是早稻米,本地早稻谷种植面积广,储备充分,而且近年来人们食用早稻米减少,许多农民甚至为早稻谷的销路发愁。如果创办一个生产红曲系列产品的工厂,既有销售的市场,又有丰富的生产原料来源,在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致富道路的同时,又能解决农民售粮难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从此,徐晖与早稻米、红曲、色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1年,欧盟国家全面禁止合成色素的使用,推广使用天然色素。徐晖敏锐地嗅觉到这一商机,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打入欧盟市场。为适应欧盟标准,他投入巨资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分析实验室,同时扩建了水溶色素生产线2条、油溶色素生产线1条。
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使得栀子、紫甘薯、红花等色素提炼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加之初期欧盟销路并不顺畅,毕尔锐思公司的流动资金骤然紧张,不得不寻求银行贷款。
随后,在一次永康市政府召开的银政企对接会上,农发行永康市支行了解到了徐晖的困境。
“幸亏了那次对接会,幸亏遇到农发行,他们的10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无疑是天降甘霖,帮我熬过了那段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徐晖说。
2012年,农发行金华市分行给徐晖的公司增贷2000万元,企业贷款的余额达到了3000万元,均为低息贷款。目前,该公司提炼的天然色素已成功进入欧盟市场,同时还打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红花黄色素、栀子蓝色素、可可色素等产品产销量及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徐晖闯出了一条成功道路,也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门路。
■文/施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