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段艰苦的旅程,在这个旅程当中,如果能够获得投资人的亲睐,那么你的创业旅程将会锦上添花,那么,投资人到底会亲睐哪些创业企业呢?什么样的创业企业他们又是绝对不会投资呢?
达晨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于志宏:
达晨在很多行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都有投资。项目阶段上,以前挣钱的活也干过,IPO也投过,成长期也投过,早期项目都有投过,所以今天跟大家有更多的分享。
至于说不能投的东西,可能想起来还是从投的方面来讲,大体上投资像联想他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描述,这个事听起来比较有吸引力,大概说市场很大,我的竞争能力很强,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是比较好的成长故事。我的过往经历能给你看。但是你是好人,是好事,怎么证明你的能力?怎么把这个好事实现?我们这些人能看到很多企业,看到很多故事,心里有一杆秤,我们这些人通过你这个项目联想到另一个相似项目比较、比对。我们这些人更多的做的是这样一些事看你这个团队,看你是不是更吸引我?更多的是基于以往的经历。
具体说哪些不能投的?脑子里可能想了一些,因为我们毕竟投了很多案例,有一些可能不是很成功的,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不喜欢你很不熟悉,突然进入这个领域。或者有些人,比如以前做生意赚了钱觉得某一个生意好,投点钱就去做,这种我们可能不看好。我们希望你在某一个领域专注了几年,十几年,大家喜欢的团队是从一些既有的大公司出来的。比如你从华为出来的,做通讯很牛的人,或者从某一个游戏公司出来的,从金山出来的,过往经历能够证明一些东西。所以专业对我来讲很重要,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希望你在最喜欢的专业干了十来年,积累了很扎实的基础,你出来创业,拉一杆大旗。
第二点,可能有的人有多种资产,这一块,那一块,我们不喜欢这样的,因为精力会分散。如果不能专注一个事情上,精力会降低。初创期我们可能会收到这样的商业计划书,可能这个人还没下决心呢,说把这个钱拿到才赌进去,我们不希望是这样的,要把自己先完全的赌下去。还有就是有些知识分子创业,比如中科院教授或者大学的教授,一边做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出来融资,这也会很犹豫。也不见得不成功,但是我们想破釜沉舟勇气都没有,我们很难下决心。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哈工大的教授,觉得创业很难,后来想回去做教授了,后来我们肖总全力拿出自己的钱支持他坚持下去,最后还是成功了,但是这样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太愿意投这样的有退路的。
再一个我们不愿意投一些股权太分散的企业。创业头三年产品压力最大,要往前打市场、开发、要去弄钱。第一年大家还能坚持,第二年还会坚持,第三年就开始打了,实际上中国整个文化来讲,东南亚文化都是一股独大的文化。我们还是愿意投一些相对有一个核心人物,他的股权大一点。但是也有反例,我们也投了一个项目,蓝色光标,创业板上市了,上市的时候市值10几个亿,现在市值170多亿了,他就是股权6个人,很分散。对我们来讲,以后还是要投一些能够成功概率更大的企业。
所以今天很多初创企业你们几个朋友志同道合在一起弄这个事,觉得还不错,过往交往人也不错,但是没有面对巨大压力和利益面前的时候,人性最阴暗的地方体现不出来。所以这个设计一定要有主次,有灵魂和核心人物,天压下来的时候你们这几个人要有一个人去顶,而不是几个人大家一起顶,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对初创企业设计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些。一股独大有责任,有担当,这种责任在艰难的时候能顶过去,企业往往经过一两年这样的槛就走向光明了。
另外我们不愿意投一些没有产品,拿一纸商业计划书这种,或者说有的人拿一些专利,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少愿意投。我们感觉至少要有产品。创新不是说有一个想法就叫创新,创新是经过市场检验,被认可之后才叫创新。中国现在讲创新,创新这个词就泛滥了。比如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时候,你有一个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在客户那里经过试用,大家觉得这个产品客户有一个反馈,市场认可你。从客户的角度告诉你这个东西有需求,我们愿意花钱买这对我们投资商来讲,是可以把这个产品认定为是一个创新产品,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想法。相当于你要迈出去一步我们才能再往前走。
另外我们也不愿意投一些靠特殊关系的这种项目。比如说我们也遇到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比如说我后面有谁谁支持我这种,也不是我们愿意投的。现实也证明了,很多这样的东西都会有一些问题。
最后一点,一方面创业现在讲起来比较容易了,你愿意做一点事,有资源来做,就可以能做这件事。同时创业成功难度也加大了。经过么年的发展,很多领域已经有巨无霸站在上面,或者有很多竞争壁垒。这时候对团队管理要求很高,你的对手往往全方位作战,你要面对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比如我们偏好一般的老大还是以营销为主,这样他有很好的市场感觉,能够对市场回应做出积极的反应。他再带几个人,有做研发的有做后勤管理的,这样的一个整个团队做战的时候,我们觉得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功的概率。单打独斗模式可能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们考察项目的时候希望团队各方面人员比较齐整,不能一个人所有事都做。如果说有一个团队基础最好,至少从成功来讲,概率还很大。
此外,对于创始人,我们刚才讲了我们喜欢一股独大,有一个灵魂式的人物。用一句广告词,梦想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创始人的眼界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大家都是创业者肯定都很有梦想,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合作实现你们的梦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