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宜的坚持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周吉宜,周作人,文革
  • 发布时间:2013-12-25 15:47

  与周吉宜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63岁的周吉宜,一夜间成为众多媒体追捧的对象。他曾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为众人知,则是缘于其祖父周作人的一份手稿。

  2012年5月,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周吉宜质疑被拍卖的周作人手稿系“文革”抄家时遗失的物品,遂阻止手稿拍卖。但最后,周作人撰写、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以184万元的高价落槌。阻止拍卖失败的原因是,他不能拿出“文革抄家清单”来证明其所有权。阻止手稿拍卖的努力失败后,我辗转找到了周吉宜。在其家中,我看到了成堆的资料。那次见面时,周吉宜告诉我,无论如何,他会坚持走下去。当时,他已经咨询过多位专家、学者意见,也找了律师,正准备诉诸法律。不久之后,周吉宜打来电话,希望我能陪同立案。我答应在不表明身份的情况下,愿意一同去法院立案。

  立案过程并不顺利。法院告知周吉宜“立案要求有明确的被告,如要求追回手稿就必须在诉状上写明手稿买卖双方的信息(姓名和住址),否则法院不予立案”。但是嘉德以为客户保密为由拒绝提供,嘉德声明:只有法院有权力调取这些信息。周吉宜要求法院调取,法院说有规定,只有立案后才能去调取。但是没有这些信息法院又拒绝立案。周吉宜意识到,这是一环环相扣的死结。

  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去年8月7日,周吉宜单独以嘉德为被告申请立案,并告诉法院,立案后即请法院向嘉德调取买卖双方信息,再将其追加为被告,以满足审理的要求。

  130多天后,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下来后,周吉宜随即向北京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并向全国人大求助,要求立案。今年5月一天,周吉宜致电我,说经过多次交涉,东城区法院同意立案。

  对周吉宜来说,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很快,他意识到事情不那么简单。今年11月22日开庭时,法庭拒收了周吉宜关于“要求嘉德提供手稿买卖有关信息”的申请。有人告诉周吉宜,如果要求嘉德披露信息,那就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还说,不审查拍品委托者的所有权是国内拍卖行业的行规,不然这个行业就没法发展了。

  周吉宜想不明白,这个死结是怎么存在着的。他仍旧不甘心,开始又一轮的专家咨询,写信……

  冯建红/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