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刻刀,命运的群像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平生欢,故乡,罪行
  • 发布时间:2013-12-25 16:14

  【√】有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离得远了,才能在某一天的回头中觉察到时间这把刻刀的力度吧。我们在那些不知悲愁少不更事的日子里可曾知晓,命运对我们的安排呢

  有三年未读到七堇年这么长篇的文字了,《平生欢》是一场久别的重逢。

  这个故事,与她之前所带给我们的不同,不再是一两个或是一两个家庭的故事,其中囊括的人物故事,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部小说。邵然、邱天、邱叶、李平义、陈臣、白杨、弹簧等等,他们从故乡小城雾江出发,各自在属于自己的命运中起起落落,在时间与宿命的长河里泅渡着,去往不同的彼岸。这更像是一张大的合影,不是某一瞬间的定格,而是一组命运的群像。这一组群像记录着故事中人们各自的生活与境遇,平实、淡然、不施脂粉。

  故事平淡,却也更加真实。她弱化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感情,但是弱化并不代表着单薄,故事里的感情还是浓厚得如一碗浓稠的粥,“我”与尹柔山的分分合合,弹簧对白杨的锲而不舍,平义对邱天的依恋,读来让人唏嘘。减少了对于那感情些描写的篇幅,让整个故事里的感情,成为人们宿命中的一些点缀,让人明白生命中除了情与爱,还有其他。如同平义独自一人开车去滇川交界的无人野外时所感受到的那样:“得失之心,一念之间的事,又不过是围绕一些比尘埃还渺小的东西。一个人作为一粒尘埃的俘虏,其实是很可怜的。”

  于是这个平淡却真实的故事就更加宏大了,它触及到了众多普通人的悲喜。

  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是南方的一座小城,我家也是住在单位大院里,小时候也和院子里的孩子们一块玩。但由于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市里读书,便早早地脱离了那个群体,那些玩伴们便渐次生疏,不再有过多的交集。于是我便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校里的同学,只认识人,但并不熟识他们的家庭,而院子里的玩伴们,早已生疏至陌生的境地,却仍旧能从家人邻居口中得知他们家中情况的二三事。

  记得有个男孩,比我小一些,小时候常在一块玩。他母亲患有心脏病,家中为了治病已是负债累累。某一天,那个阿姨就在与邻居们聊天的时候倒下了,那一年他刚十岁出头。多年后我在路上看见他的父亲,已经老的让我几近认不出了,干瘦的身材,头发花白,穿着一身油腻的工作服,与我儿时记忆里的他大相径庭,他曾是比我父亲要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啊,如今的境遇竟把他折磨成了这般模样。

  还有个从母亲那里知道的事情,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各自组建家庭。她跟着母亲,无心念书,去学了厨师,在酒店里打工,然后又不堪忍受那样的环境,想去读职校,她母亲任他颠簸,迁就他,让他就这么漂着。母亲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已经近十年没有看见他了。

  我离开他们太远了。

  有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离得远了,才能在某一天的回头中觉察到时间这把刻刀的力度吧。我们在那些不知悲愁少不更事的日子里可曾知晓,命运对我们的安排呢?

  时间与宿命,是她的文字中逃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卡桑的颠沛流离,还是叶知秋的陷落沉沦,抑或是余年一家人的爱恨纠葛,都摆脱不了宿命的那双大手。那双手死死地掐住他们,任时间在他们的生命中碾过,让最初的那个自己碎成渣。

  这个故事,亦是如此。从小城雾江出来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爱恨悲欢离开这片故土,或是去他乡打拼,或是去异国求学,有人想忘掉过去,有人想成为过去。待至多年后,才发现自己早已被烙上了那片土地的印记,那种一碰就锥心般的印记。陈臣终是成为了自己极度憎恶的父亲那般脾气暴烈的人,白杨终于沦落为最普通不过的小城女人,平义在经历了辉煌看遍了生死之后,接回了远在异国的邱天,回到幼年的“我们”曾经在春游时去过的那座老教堂成婚,“我”回到了故乡,过上公务员谨小慎微的太平日子。曾经想抛弃的逃离的,一转身,又回到了原地。世界如此之大,命运却如此牢牢地拴住他们几个,把他们与他们的过去归置在一起,相互牵扯着,谁都逃不开。

  这几年,从零零散散的一些消息中得知她境遇的改变,而这境遇的改变,确是影响着她的文字的。她不再是那个呼喊着生死悲怆,爱恨别离的青涩女子,她把自己隐藏在故事后面,不声不响,让人难以察觉。她没有在文字中批判什么,也并未赞颂什么,我们看不到她在文中对人们命运的态度,她只是把故事尽量真实的呈给读者,是非论断,任由他去。

  如同她在结尾写到的:时光驯服一切,我与往事之间,像回声,再怎么千回百转,终究消失在山谷。

  高飞,法学硕士,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律师、重庆市法学会刑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著有《刑事犯罪法律知识100问》。

  《罪行》 费迪南德·冯·席拉赫著 南海出版公司

  德国律师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的处女作。他1994年成为执业律师,专司刑事案件,这是一部依托于他的职业优势的小说,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本书讲了很多惊奇而发人深醒的案件,席拉赫也一度表示希望用文学推动现代文明社会法律的进程,他的普世价值和现代法律的运用通过文学创作带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这本书的畅销,也意味着现代法律不仅仅止于六角边界,更有来自人性的叩问和思索。

  《丹诺辩护实录》 欧文·斯通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克拉伦斯·丹诺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刑辩律师。很多人称他为“二十世纪社会正义的代言人”,他有一句名言“我憎恨罪恶,但不憎恨罪人”。

  本书是丹诺的传记,也是他的辩护实录。欧文·斯通用这部文字流畅、充满激情的传记,刻画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而又可亲可敬的丹诺,不仅如此,连丹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风貌,在书中也有体现。丹诺本来就是极具幽默感的人,而斯通似乎比丹诺本人还了解丹诺,他的语言正好能匹配丹诺的性格,这正是这部优秀传记作品的魅力所在。

  《致年轻律师的信》 艾伦·德肖维茨著 法律出版社

  艾伦·德肖维茨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之一,他2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代理过辛普森案、泰森案、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

  本书收录了德肖维茨对年轻律师关于职业的建议和忠告。在书中,他很坦诚地告诉年轻律师,律师是很现实的职业、没有绝对的正义、律师对于权威应该抱有审慎的态度、不要过度迷恋自己的工作等等,这些建议既真挚,又没有高高在上之感,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一种亲切而严肃的语气。对于律师这个容易迷失其中的职业,这本书很有价值。

  子生/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