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变奏曲——2013年IT产业回顾和展望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庆丰包子铺,移动互联
  • 发布时间:2014-01-08 09:57

  一夜之间,庆丰包子铺成了最火的餐馆,一位从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嗅到商机,前来拜访这家包子铺。他问老板:“你们需要客户端吗?”老板说:“我们的包子一般都是客户端,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伙计也会端!”

  这虽然只是新年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却恰恰说明了“客户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IT技术带来的变化。当然,IT改变世界,变化的世界也同样改变IT。这些变化在2013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公有云落了地、互联网入侵了传统产业、大企业的日子也不如过去那么美??这不是一个好时代,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在变革中造就神话的时代。

  云计算

  竞争激烈下的掘金点

  2013年,IT的几乎每个角落都在向云靠拢,除了政策与市场引导,还在于巨大的商业价值。Gartner预计,到2016年云服务的所有支出将达到2070亿美元。

  这样的蓝海市场自然离不开中国。

  在中国,传统管理软件公司如东软集团、用友、金蝶等分别把战略重点转向医疗云、UPA云管理平台,以及社交云等领域。不仅如此,顶着创新光环的互联网大佬们也不甘示弱,百度、360、腾讯等公司继续强化对云存储、云搜索、云安全查杀等应用与服务的市场拓展。而在服务器领域,浪潮、紫光也根据云计算的虚拟环境推出了专属服务器。

  2013年5月,微软宣布世纪互联成为其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在中国的运营商;随后,IBM宣布与首都在线合作,将公有云业务引入中国;12月18日,亚马逊AWS宣布全面进入中国。未来,会有更多的跨国云服务公司进入中国。

  而在私有云领域,随着移动互联与BYOD的发展,微软、SAP、Salesforce、用友、东软等跨国企业已经把软件服务移到云端,推出多种移动附加值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一趋势也拉动了整个云计算市场的技术竞争热潮。

  那么,2014年,中国本土的云服务提供商不得不考虑在公有云领域与国外巨头一较长短。

  实际上,企业对部署公有云最大的疑虑还在于安全。2013年2月,苹果、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科技巨头都表示曾被黑客入侵,其中 Twitter 被黑后泄露了 25 万用户的资料。对此,业内人士都认定黑客将会瞄准大型企业、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这三个方向进行攻击。安全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安全云服务无论在终端还是移动端都大有可为。

  而另一方面,企业会在从私有云安全性及可靠性中受益的同时,也利用公有云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对此,用友集团的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表示:“2014年,预计本土主流企业软件厂商将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化为组成的新技术架构的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运营上全面发力,加速突破;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和电信增值服务业务。”

  智能终端

  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移动智能终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在大行其道的智能手机之外,智能电视在过去的一年里进一步普及,开始占据国内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2013年1~11月,智能电视国内市场零售量达1850万台,同比增长109%,约占彩电市场45%的份额。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为彩电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挑战。智能电视产业向“终端+应用+服务”的模式转型,竞争由主要依赖显示器件到对软件、芯片、内容服务、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的整合和掌控。

  与此同时,以谷歌Glass、百度EYE为代表的智能眼镜;以三星Gear、索尼SmartWatch、Pebble、盛大果壳Geak为代表的智能手表;以Nike+ FuelBand SE、百度咕咚、360儿童卫士等为代表的智能手环,以及智能鞋、智能衣、智能帽子、智能纽扣、智能戒指等产品层出不穷,智能终端的产品形态已逐渐由可携带设备向可穿戴设备延伸。

  在汽车电子方面,2013年车载智能信息终端快速发展,具备车辆故障信息采集和诊断、远程通信、实时路况信息导航等功能,正在成为车联网的重要一环,在智能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终端的火热首先归功于消费需求的升级。智能手机的普及引发了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新期待,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具备单一特定功能的“功能终端”,具备操作系统、可以接入互联网、能够通过安装运行应用程序的“智能终端”更受消费者青睐。

  积极的国家政策也是推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智能终端作为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要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

  展望2014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加快了从产品竞争向产业生态系统竞争的演进步伐,不管是苹果模式、谷歌模式还是“小米模式”,智能终端需要找到创新发展的路子。

  大数据

  “潜入”企业应用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大数据热”一直在持续升温。市场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宣讲活动,大数据的案例也不断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从中受益。比如,我们已经注意到,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百分点)推出了一种名为个性化搜索引擎的工具,库巴等电子商务公司利用它来分析访客的点击行为,找出访客的偏好、进行产品推荐。还有,可口可乐正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销售数据,来了解世界各地对各种口味的饮料的偏好,从而对各种饮料进行生产资料规划,以及新产品研发。更为人们熟知的例子可能是奥巴马在新一任美国总统大选中利用大数据技术随时了解选民的倾向,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帮助他胜选。

  不过,上述应用主要发生在互联网领域,或者说,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处理还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上,这也正是当下大数据应用的主流。但是,今年会有些变化。2014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出现在传统企业中,虽然也许这种案例不是以大数据的形式,而是以传统商业智能的形式,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传统企业中积累的业务数据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数据整合,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

  实际上,商业智能正在成为很多传统企业应用大数据的切入点。基于企业在商业智能上的投入(包括IT基础设施和人力方面的),大数据也容易在这些企业落地。这背后的大动力是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原有的IT围墙已经打破,企业的IT系统不仅处理防火墙之内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数据,还要延展到上下游,覆盖整个产业链。同时,也要将企业的社交媒体数据纳入进来,进行整体的处理。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传统数据和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从而做出更为可持续的决策。

  当然,大数据进入传统企业也与IT厂商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比如,IBM推出拥有4大核心能力的大数据平台,即Hadoop系统、流计算(Stream Computing)、数据仓库和信息整合与治理;甲骨文推出了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库机,其中内置了Cloudera版的Hadoop;SAP以其HANA为切入点,也试图在大数据市场分一杯羹;微软也推出自己的Hadoop发行版本。另外,Intel、EMC等很多厂商也都在大数据方面有不小的投入。今年年初,EMC把其从事Greenplum等大数据业务的部门独立,与VMware的从事应用开发的部分合并成立了Pivotal公司,专门做大数据。

  基于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的巨大想象空间,我们预计,2014年大数据热一定还会持续。而与过去的一年不同的是,未来大数据热的主要应用领域将会是传统企业,不是今天的互联网公司。

  智慧城市

  风生水起

  在百度百科中,智慧城市的定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在这一定义下,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便成为构建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

  在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如火如荼。从战略层面上看,一方面中央“十八大”中确定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使智慧城市的发展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住建部关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使这一战略开始落地。

  2012年12月,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试点城市;2013年8月,住建部再度公布试点城市103个,使试点城市达到193个,其中包括地市、区县和镇等不同的行政级别。

  在2013年,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谓遍布全国,无论是试点城市还是非试点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突出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一些西部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得到重视,期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逐渐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在智慧城市的投资上,各地政府开始趋于理性,同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从地方特色入手,也成为一些城市的选择,比如文化智能传承、智慧旅游等。

  在智慧城市的技术层面上,许多IT厂商都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从较早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IBM,到近期将全球“未来城市”计划引入中国的微软,从提供基础设施产品的众多厂商,到像神州数码提供解决方案的集成商,在技术上,智慧城市已经有了强力支撑。

  试点城市的确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政府参与和支持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在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上,政府的作用不可小觑。2014年,我们将看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越来越实在,所涉及的城市、区县和镇也会越来越多,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内容将不断延伸,真正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使我们在建设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上更进一步。

  网络设备

  SDN落地元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到了一年的年初,忆往昔展未来,网络领域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

  回顾2013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已经逐步脱离了概念炒作,大量SDN设备上市、众多企业开始尝试SDN;Wi-Fi开始向千兆时代演进,从单纯的家用市场向企业市场延展;核心网络变得愈发简单,多样化、复杂的功能交给边缘网络实现……这一年网络领域的变化着实不少。

  就SDN而言,2013年可以称之为SDN的落地元年。究其原因,除了部分网络厂商的大力推进外,与SDN能够带来的好处是密不可分的,节约成本、降低网络复杂度、提升控制力……再加上众多网络厂商,包括戴尔、华为、华三、思科等齐发力,推出大量支持SDN的网络设备,共同促进了SDN的落地。

  如今,很多试验性的应用案例已经出现,比如联通已经开始基于SDN探讨应用场景,并验证SDN所能带来的好处;腾讯鉴于业务实际需求,尝试利用SDN的本质,即将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把控制协议交由数据中心内部的中央控制器集中实现。

  展望2014年,SDN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实践性案例将更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SDN的市场规模将在2017年达到31亿美元,虽然相比几百亿的网络市场规模还很小,但其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同样在2013年,Wi-Fi正全面步入了G时代。伴随802.11ac协议的逐步形成,包括D-Link、NetGear等在内的大量家用级千兆无线网络设备在2012年面世,一时间掀起一股Wi-Fi设备升级热潮。经过2013年的沉淀、升华,千兆Wi-Fi设备已经不仅局限于家用级设备,同样已经延展至企业市场,包括华三、华为等在内的网络厂商相继推出了企业级的802.11ac千兆无线网络设备。

  到2014年,无论是家用Wi-Fi市场,还是企业级Wi-Fi市场,千兆无线设备都将成为主流。根据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发布的Wi-Fi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从2013年开始,兼容802.11n和802.11ac标准的双频(2.4GHz和5GHz)芯片组出货量将呈上升趋势,到2014年、2015年其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显然,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线网络正朝着功能性更强、控制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方向演进;而无线网络还在不懈地追求速度,目前,下一代802.11ad标准协议已经开始认证,其最高传输速度可达7Gbps。

  信息安全

  认知提升 攻击加剧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顾起全球信息安全产业的历史,那么有一个时间节点是绝对值得大书一笔的。这个节点就是2013年。

  在这一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棱镜门”事件莫属。一位名为爱德华·斯诺登的美国人,让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防信息安全。同时,有很多普通人也借此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国,“棱镜门”事件的出现使得IT产品“国产化”这一话题再次被重新提及。随之而来的“某些信息安全产品出现‘后门’”的新闻,使得这一话题被不断发酵。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国防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

  除此之外,信息安全攻击在2013年也呈现出新的动向。如今,黑客们之间的交易更多的都是在依靠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货币,由于这些新兴互联网货币具有“不可溯源”的特性,因此其对黑客们更加“安全”,黑色地下产业链运作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

  目前,互联网货币已经与“黑色产业链”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12月中旬,央行宣布比特币在中国为“非法货币”,联合四部委发出《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随后,央行网站间歇性出现访问困难或页面无法打开的状况,央行官方微博的评论中亦涌入大量“水军”。有媒体称,攻击者为比特币炒家。

  除此之外,延续往年态势,2013年各类数据泄露事件依然以高频度发展。从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到新版12306网站漏洞、快捷酒店开房记录外泄,再到美国银行、彭博社、苹果、Facebook 和 Twitter等信息泄露事件,令人咋舌的是,这些数据泄露事件的“主角”,大都是人们印象中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大企业。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提高,2014年将会成为信息安全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年中,国家信息安全、国防信息安全等将成为一个贯穿整年的话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陆续出台和被完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身边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黑客攻击事件。针对移动终端、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甚至可穿戴设备的攻击有可能会频繁出现,并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话题说到这里,我们需要缅怀一下一位名叫Barnaby Jack的黑客。他因ATM安全研究蜚声安全业界,2013年7月其不幸去世,终年35岁。本来,过几天他就要在某个黑客大会上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就是针对心脏起搏器的攻击和安全研究。

  服务器

  寒潮中的机会

  虽然各大调研机构关于2013年全年的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还未出炉,但是从1~3季度的数字来看,结果未必能令人满意。

  根据Gartner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发展报告,整个市场的出货量虽然略有增长,但是整个市场的销售金额同比2012年第三季度还是萎缩了2.1%。之前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也是分别下降了5%和3.8%,HP、IBM等传统服务器厂商遭受到的冲击愈加明显。IBM更是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甚至一度传出要出售基于x86平台的产品线的“谣言”。

  分析原因,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数据中心更加关注整合和提高效率,使得整个市场的增长相当有限。不过这种整合的趋势,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机会。例如,在2013年第二、第三季度思科的市场份额就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同比上年同期分别达到了40%以上的增长。

  除了思科,2013年波澜不惊的服务器市场也给中国服务器制造商带来了突破的机会。根据Gartner数据,浪潮服务器的出货量在2013年第二季度达到了全球第五位,华为服务器也在第三季度进入出货量全球第四位。国产厂商的增长也许是与某几个大单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公司在产业和技术方面的积累也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包括浪潮、华为、曙光在内的中国服务器厂商,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相关的定制化、整机柜等新型产品不断涌现,不但带来了在互联网等快速发展的领域实现了出货量的增长,更是在一些高端领域实现了突破。

  此外,随着关键行业的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相信在未来,国产服务器厂商的国家使命也会被进一步放大,政策环境会进一步向着有利于本土企业的方向演化。如何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就需要国产服务器厂商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技术与产业积累。

  存储

  创新与融合并存

  在商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对于那些希望凭借IT基础架构转型获得成功的客户而言,需要致力于三大核心技术以实现IT收益的最大化,即快速获取洞察、提升决策效率并释放资源、利用信息进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高价值的存储技术和产品,如闪存、融合基础架构等帮助其实现以更少的支出完成更多的工作,以全面加快利用信息建立竞争优势的创新步伐。

  闪存作为一种高效的可重写内存,能够将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读写响应时间从毫秒缩短到微秒,实现多个量级的提升。闪存不包含机械活动部件,因此,该技术也比传统的旋转式硬盘驱动器更可靠、更耐用、更节能。也正是这些优点使闪存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并且应用于各种设备中,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而今天,随着企业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对分析洞察能力越来越快的要求,以及数据中心能源成本的日益提高,闪存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提升存储效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由于闪存的经济性和高性能,这项技术将会对企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事务密集型应用。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和云技术重塑了今天的企业环境,这一切需要更快速、更高效、更容易接入的业务洞察力,而闪存正是提供这一能力的有效方案。”IBM系统与科技部存储事业部全球总经理AmbujGoyal表示。

  此外,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商业环境,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做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处理更多的业务。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与价值。当下,提升企业的效率需要从更快地数据访问,以及更短的应用程序响应时间开始。可以看到,企业需求正推动技术不断演进,而技术的创新也同样改变着企业的需求。“随着云计算的兴起,用户已经开始从购买单一产品向融合解决方案转型,而存储恰恰是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HDS执行副总裁Michael Cremen表示。

  据Gartner一项调查显示,一半企业已部署或正在部署融合基础架构,其中包括打包在一个端到端解决方案中整合的计算、存储、网络和系统管理资源。融合基础架构的目的就是整合系统、缩短部署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成本。

  如今随着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融合基础架构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认同,将其看做数据中心架构的标准化途径,通过统一且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来支持私有及公有的云基础架构。通过关键性工作负载(key workloads)对融合堆栈进行预先建立和验证后,融合堆栈也加速了部署时间,排除了解决方案的设计时间,优化了运行。总之,对企业而言,融合基础架构可以助其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集中资源用来创新和创收。

  策划 撰稿 《计算机世界》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