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公里,只认真理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11 14:57
这让同事们感到愤怒。在他们看来,这所大学创办41年来,之所以享有今天的盛名,离不开罗巴切夫斯基校长的努力。
时间是1846年,已是54岁的罗巴切夫斯基担任校长的第20个年头。
39年前,他进入喀山大学的校园里学习后,至今不曾离开。那时,这个15岁的孩子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殊才能,并有些自命不凡,常违反学校纪律。3年后,在获取硕士学位时,他竟然与系里一些权威教授发生争执。由于成绩实在突出,头脑活跃的罗巴切夫斯基最终还是获得了学位。
然而,正是这个年轻人,在1826年2月23日,让一些欣赏他的数学前辈大跌眼镜。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罗巴切夫斯基宣读了他的论文《几何学原理及平行线定理严格证明的摘要》,“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听得台下几位著名数学家目瞪口呆。
这篇在今天被视为“非欧几何”诞生标志的论文,不仅与人们公认的欧几里得几何相悖,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符。“罗巴切夫斯基是在向一个公理挑战。”后来,爱因斯坦总结道。
走下讲台后,喀山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这位馆长,试图同与会者交流看法,但所有人都不愿评论这篇“荒诞离奇”的论文。
而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罗巴切夫斯基需要静下心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得有条不紊。由于没钱雇助手,他得亲自给图书分类编目,掸去矿物标本上的灰尘,或给剥制的鸟类标本清除害虫,必要时还得拖地板。
这种习惯,他在担任校长后也依旧保持着。有一次,他取下硬领、脱下外衣正在干活,一位知名外宾误认为他是工作人员,要求罗巴切夫斯基带他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校长不仅欣然答应,还带客人参观馆里最珍贵的藏品,并做了详细讲解。这给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临别时,客人要留下一笔优厚的小费。不料,原本文质彬彬的“向导”,态度瞬间变得冷淡,并愤怒地拒绝接受。
当晚,在省长的宴会上,外宾发现白天的向导竟然与自己同桌。他才知道罗巴切夫斯基的校长身份,并表达了歉意。
也正是校长身份,让罗巴切夫斯基的数学论文得以流传。他当年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提交的论文最终丢失,但这丝毫没影响他在非欧几何研究上的进展。他又写了论文《几何学原理》,或许出于对校长的“尊敬”,《喀山大学通讯》发表了这篇论文。
在校长的请求下,校方将论文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知名数学家奥斯特罗格拉茨基院士受命负责评审。“看来,作者旨在写出一部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他做到了。”院士在鉴定书中写道,同时强调这篇论文“不值得科学院注意”。
尽管饱受非难,罗巴切夫斯基还是坚持非欧几何的研究。回到校园内,作为校长,他还需要带领全校师生和他们的家人,与肆虐整个城市的霍乱作斗争。最终,校园里的660人,有644人保住了性命。罗巴切夫斯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对国家的忠诚,也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同事们。在他被撤职后,这些同事不顾自身安危,进行抗议。
“管理学高度奥秘,你们不过是些教授,从本质上不能理解。”官方一纸简单的通知,回绝了抗议的人。
在罗巴切夫斯基看来,官方的做法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这让他的身心受到很大创伤,不久,儿子的死亡更是让他的健康彻底垮掉。
失明的数学家在病床上口述完成了著作《泛几何学》,然后在几个月后郁郁而终。为他举行的追悼会非常隆重,却只字不提他在非欧几何方面的研究。
直到去世12年后,这个挑战公理的人开始被同行称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他的研究才开始被人赞美和接受。
(焦弘东摘自《中国青年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