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格里芬和他的城堡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肯尼斯·格里芬,投资
  • 发布时间:2014-01-25 12:50

  肯尼斯·格里芬(Kenneth C.Griffin)这个名字,或许对于投资圈以外的人来说,并不那么如雷贯耳。但这个身高1.83米,灰白色短发,外表俊俏的人,一眨不眨的蓝眼睛和咄咄逼人的目光,凝视自己的部下并严厉地盘问——他们中有许多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肯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学博士——所问问题范围涉及风险溢价到突然想起的随机动力学等各类事情。“格里芬只想进行其所谓的‘高带宽’的谈话。”一位前交易员说。“比如,你要是跟他谈论你的家庭,他可能会心不在焉。他不是可以谈论心事的那一类人。”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经营着“城堡帝国”——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权势的基金之一,拥有大约 130 亿美元的资产的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城堡投资集团)。

  少年时便主意多多

  与许多资本圈大佬一样,格里芬也是在年轻时代便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1968年10月15日,格里芬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他的父亲曾是通用电气公司(GE)的项目经理,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在外奔波。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供应公司,全家定居在波卡瑞顿。小时候,格里芬的母亲经常开车带着他去当地的一家电脑天地商店,他在那里向销售人员学习,一待便是几个小时,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电脑高手。

  读高中时,格里芬在 IBM 做兼职程序错误排除工作。“格里芬不是成天在电影院游荡的那一类17岁少年。”他在电脑天地那段时间的一位朋友丹·韦克斯勒(Dan Wechsler)说。“他的朋友们通常都比他年龄大。而格里芬知道自己的方向。他总有很多主意。”1986年,格里芬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想法:向学校出售教育软件。他和电脑天地里的两个好友共同创建了一个小型软件销售公司——探索教育系统(Diskovery Educational Systems)。尽管多年前他出售了这家公司,但它至今还在西棕榈海滩经营业务,负责人是韦克斯勒。

  1986年,刚刚年满18岁的格里芬偶然在《福布斯》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从此对投资产生浓厚兴趣。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格里芬发起了2只基金,来号召哈佛的学生把钱给他进行投资,还在宿舍外面装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来接收实时股票行情,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大约26万美元,建立了自己的一个可转换债套利组合,并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取得了不俗的收益。1987 年市场崩盘时,他正好处于空仓状态。

  华尔街最令人惧怕的人

  3年后,格里芬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经济学学位,他被引荐给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对冲基金人士、芝加哥格伦伍德资本投资公司(Glenwood Capital Investments)的创立者弗兰克·C·迈耶(Frank C.Meyer)。格里芬的热情和优秀的业绩记录打动了迈耶,他邀请格里芬为自己工作,并破例将100万美元由格里芬自主管理。而格里芬也不负众望,他通过程序交易使得这笔资金在一年之后获得70%的投资回报,这使得迈耶都禁不住鼓励他开创自己的基金。于是,1990年11月1日,在格里芬22岁生日派对的3周后,他用420万美元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 Citadel,取该词“动荡时期的魄力”之义,寓意基金即便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强大实力。2006年,Citadel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只承销债券的对冲基金,当年的金融时报评论格里芬是“华尔街最令人惧怕的人”。

  自成立之日起,Citadel就表现突出,成长迅速,尤为傲人的战绩是,自1998年起,公司年度业绩一直稳超20%。Citadel在业内的上佳表现和惊人的成长力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及投资分析员归入麾下,而其高度的保密性也让其成为业内的一支“神秘之师”。

  经常高价“挖墙脚”

  为了广聚英才,格里芬不惜以高价从其他公司“挖墙脚”,而这也招致了不少非议。他曾向他的竞争对手丹尼尔的公司Third Point挖墙脚,他的这种抢人的行为激怒了丹尼尔,以至于丹尼尔做出了强硬的回应声明:“我要声明,你这种不正大光明的挖墙脚的行为是不合适的,我警告你不要再继续试图从我或我朋友这里挖人,如果你再敢尝试的话,我将视你的行为为一种战争的挑衅行为,你给我记住,朋友的敌人即为敌人,敌人的敌人即为朋友。”尽管丹尼尔如此的强硬态度,但是大多数的基金经理还是支持格里芬的这种挖墙脚行为,由于Citadel投资的成功给他的员工带来了高收益,同时员工也回报了公司。绿光投资公司的经理大卫·艾因霍恩,甚至对那些跳槽到Citadel投资的人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迄今为止,Citadel在全世界6个地区拥有超过1000名雇员。在芝加哥最繁忙的中心地带洛普区一栋37层办公大楼的Citadel总部里,人们一边快速地在走廊和大厅穿行,一边快速地交谈,整个氛围融合了硅谷的高技术与华尔街的高热度。而坐拥150亿元管理资产的Citadel已然步入世界最大对冲基金之列,其日成交量接近伦敦、纽约、香港和旧金山四地日平均总交易量的3%。在投资者眼中,Citadel取得的骄人成绩理所应当归功于格里芬超凡的投资才能和技巧,而事实也确实如此,Citadel的投资和管理理念无处不带有格里芬浓厚的个人色彩。

  程序的建立在交易之先

  格里芬是典型的交易型对冲基金管理者,他不关心股票的基本面或内在价值,只关心价格波动,通过大量信息以及各种数学模型来分析交易心态,从中寻找机会。Citadel是一个数量分析类基金,其两大明星基金——肯星顿全球策略基金(Kensington Global Strategies)和威灵顿基金(Wellington)都依靠程序做着交易。该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说:“Citadel首先是一个科技公司,然后才做交易。”

  在Citadel最核心的部门数量研究部,有来自名牌大学的80多名前数学教授和天体物理学家共同开发出的数学模型,为交易员提供支持。Citadel大楼的37层有一个被称为“博士排”的区域,从地板到天花板都布满了写满各种复杂数据公式的白板,连窗玻璃都不例外。

  在格里芬的办公室里,也有这种供随时涂写的白板,他常常会在上面写上一些程序代码,或是为可转换债券和抵押类证券编写定价模型。技术渗透到Citadel的每一种业务类型,并迅速渗透到格里芬新添加的业务。Citadel 是唯一以做市商身份开展期权业务的对冲基金,也是首批拥有自己的股票借贷能力的基金之一。它也有一个精细的后台部门,这个部门是金融公司枯燥的内部处理机构核心,负责处理交易、执行订单等工作。长达363页的私人债券招募书不知何故落到了媒体手中。其中显示,Citadel 计划将其后台业务部门卖给其他基金公司,这使其同普通对冲基金之间又拉开了一点距离。Citadel 甚至在芝加哥以外某个未透露的地点维持一套备用的电脑系统——这是大银行的标准做法,而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是十分不同寻常的。“公司有些风险管理的偏执倾向。”一位前高层管理人员说。“它就像北美导弹军事司令部一样。”所有这些技术,旨在保持公司高度敏捷。格里芬也因此能够“评估和把握各种机会,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闪电般的速度部署自己的团队”。一位前交易员如是说。“其他的对冲基金都没有这种能力。”

  近乎苛刻的风险管控

  “格里芬是一个才智超群的创新者。”供职于 Citadel 多年的前明星交易员亚历克·李托维茨(Alec Litowitz)说,他离职后创立了自己的基金 Magnetar 资本。“它改变了对冲基金的定义。”

  格里芬的观点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了解投资组合在不同的市场变化下将如何运行,如果对某种风险测试的结果不满意,那就应该提前调整投资组合。“好的风险管理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部署,而不是等到危机发生之后才有所应对。”格里芬说。

  格里芬这种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来自他在哈佛读书时亲历的1987年股市危机。在危机到来前,有不少专业投资人对格里芬说:“如果市场开始下跌,我就会卖出我的股票。”格里芬清楚地记得,危机爆发当天,新闻媒体的头条是有关南希·里根的健康问题以及中东地区的小规模冲突,谁料到当天美国股市暴跌25%。

  格里芬认为,市场波动剧烈且瞬息万变,投资者很难在危机之中改变投资组合。所以,风险管理的部署一定要在危机到来之前完成。

  为了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Citadel非常强调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并精心管理公司的现金流,此外,就是对投资组合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Citadel的风险管理人员每天模拟投资组合在不同危机环境下的变化情况——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或者是“9·11”事件重演。只要在一些情况下投资损失超过了可以容忍的限度,Citadel就会调整投资组合。Citadel将管理资本的30%作为流动资金,这一方面是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在市场波动时抓住投资机会做好准备。

  构建金融城堡的宏伟心愿

  格里芬有一个宏伟的心愿,像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和SAC资本的史蒂文·科恩(Steve Cohen)那样的对冲基金传奇人物的名声还无法让格里芬满足,一位曾经在Citadel供职的经理人曾这样描述:“似乎Ken想成为像J.P.摩根或约翰·D.洛克菲勒那样的人。”他的真正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相当于高盛或摩根士丹利的多元化大型金融机构。

  为达到这个目标,格里芬接二连三地迅速开展商业交易:这边收购一家抵押公司,那边又从另一家对冲基金手里收购不良资产。

  2007年秋天,Citadel宣布计划销售高达20亿美元的债券,这一举动在对冲基金业还是头一遭。为达到这个目标,格里芬还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包括一家抵押公司和一家对冲基金的不良资产。收购在天然气交易中破产的对冲基金不凋花(Amaranth Advisors)就是他值得称道的一个大手笔。

  2006年9月18日上午,格里芬与价值9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不凋花咨询公司(Amaranth Advisors)在进行紧张的电话沟通。不凋花做了有史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交易投注之一——豪赌天然气价格将会上涨。恰恰相反,天然气价格狂跌,一周之内不凋花因此损失了46亿美元,几乎是其资产的一半。(不凋花最终可能会损失总计 64 亿美元。)了解此事的人评价说,在帮助谈判购买这个一败涂地的投资证券组合时,格里芬保持了一贯特有的冷静,与他的能源小组——其中一些人是从安然公司倒闭后精选招聘来的原安然员工——一起分析形势和市场,评估风险。格里芬还与不凋花首席运营官查理·温克勒(Charlie Winkler)多次进行深入交谈。温克勒5年前离开 Citadel 并加入了不凋花。温克勒知道,这正是格里芬喜欢的那类垂死交易。尔后,就像一位观察家所说的,“尸体尚有余温之时”,格里芬买下了不凋花的一半,而摩根大通则买下了剩余的部分。

  华尔街的一些人认为这是一次愚蠢的赌博,调侃说格里芬把自己陷进了“不凋花”。毕竟,天然气价格还可能会继续下跌。但是预言并未成为现实,而格里芬像往常一样,最后又赚到了钱。不凋花因为 Citadel 接手陷入困境的证券组合一事付给 Citadel 多少现金费用,具体不得而知——有消息来源称可能约为15亿美元。9月,根据一份基金文件,Citadel 的能源投资获得了3%的收益,从而推动这只基金迎来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年度之一。2006年,整个对冲基金业的平均收益为13%,来自投资者的数据却表明 Citadel 的收益高达30%。在一段时间里,Citadel 开始将投资触角伸向中国,并向信用衍生产品进行大笔投注。“肯非常擅长无需大量的分析就辨明形势。”Citadel的投资者、摩根-克里克资产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Asset Management)的马克·尤斯科(Mark Yusko)称赞道。“他能比任何人都更快地整合大量的信息。”

  2007年底,Citadel的辉煌达到了顶峰,公司资产达到200亿美元的峰值,但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Citadel带来了重创。

  过于自负2008年受到重创

  在2008年10月24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公司披露旗下两只明星基金——肯星顿全球策略基金和威灵顿基金在当年前10个月里亏损了35%。格里芬当时给投资者致信,对“没有预见到在9月发生的金融灾难”表示遗憾。Citadel的高杠杆早就给这场灾难埋下了隐患。相关公告显示,该公司的杠杆比例一度高达7.8∶1。格里芬此后在回顾Citadel过往时也坦言:“我宁愿当时少用一些杠杆。”

  在2008年之前,Citadel只有1994年一年曾经出现亏损,同时在这一年以前,格里芬常常需要拒绝一部分投资者。该基金的文件显示,成功入围的投资者在支付资产4%至8%的管理费用之外,还要支付20%的利润。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格里芬和其他高管也不得不给陌生投资者打电话来募集资金。

  这样的压力下,一向注重运动的格里芬体重曾飙升了20磅。Citadel在其交易策略上也做了调整。格里芬表示:“在利用信用违约掉期衍生品保护资产组合上的失败引发我们在组合建立和风险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变革。”在减持或退出流动性差资产的同时,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全球股票、可转债、能源和欧美国债等大型市场上。旗下的基金降低了债券的仓位,也退出了流动性较差的新兴市场。他的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相比2008年公司面临投资者12亿美元的赎回压力,2009年9月,公司已经赚了50亿美元的交易利润,到了11月的时候,Citadel 的主要基金涨幅达58%,一举逆转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亏损55%的颓势。在当年10月底的致客户信中格里芬写到,2008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于自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安度任何市场灾难。

  这便是那个肯尼斯·格里芬,就像曾经迈耶说过的那样:任何一个经理人都有长处,也存在缺陷。关键就在于经理人如何通过给予那些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足够的尊重来弥补他们的缺陷。拥有这种胸襟和重视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一个经理人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两项素质。

  全球十大最活跃的艺术品收藏家

  投资并不是格里芬的全部生活,这位对冲基金大腕在闲暇的时候喜欢收藏艺术品和捐助艺术事业。2004年的时候,格里芬和妻子安妮就已经被《艺术新闻》杂志列入“全球十大最活跃的艺术品收藏家”榜单。

  1999年,格里芬花6050万美元买下了保罗·塞尚的画作《窗帘、水瓶和水果篮》,创下了法国印象派作品的拍卖纪录;2006年10月,他又花了8000万美元从梦工厂的合伙人David Geffen那里买走了艺术家贾斯培·琼斯的作品《虚幻的开始》(False Start),同年,他还向芝加哥博物馆捐赠了1900万美元,这让他和安妮再一次成为全球的头版新闻人物——这是该博物馆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私人捐款。于是在博物馆的后面,一幢由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世纪大楼”的入口被命名为“格里芬和安妮·格里芬礼堂”。

  格里芬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尤为重视教育事业。格里芬是几个慈善机构理事会的成员,包括多个芝加哥慈善机构的理事。作为芝加哥公立教育基金会的理事,他声称:“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的成功依靠于大量的公立学校的成功”。2003年,格里芬由于他的慈善事业被授予ARK奖。2006年,格里芬夫妇和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联合在芝加哥建立了一所慈善性质的高中,名字叫做伍德劳恩高中(Woodlawn High School)。同时他还是“华尔街扑克之夜”(一个慈善晚宴)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投资者报》记者 孟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