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问到叶准

  烈日当空,太阳把每个人身上的汗水烤干,又成功榨出更多的汗水。

  8月8日是全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也是咏春一代宗师叶问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在中国武术之乡广东佛山的世纪莲体育中心东广场,有5000多名咏春爱好者身着统一的服装,聚精会神一起打咏春拳。

  还在攻读法学博士的美国人杰夫因为咏春打得出色,被选中于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在广东佛山举行的5000人打咏春活动中领衔表演。

  表演之后,杰夫腰板直挺,毕恭毕敬地站在叶问之子叶准的身后。虽然他完全听不懂只会讲粤语的叶准说的每一句话,但他仍然绷紧神经、全神贯注,炯炯有神的碧蓝双眼从没有离开过叶准的身影。

  当《21CBR》记者将叶准表扬他咏春拳打得好的话翻译给他听的时候,杰夫的瞳孔瞬间放大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叶师傅真的这么说?哇,我居然得到他的认可,这太重要了,太难得了!”显然,“叶师傅”对于杰夫来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宛如武侠小说里的门派武道,这个白皮肤的外国人深信,于学武之人而言,掌门如父,更何况耄耋之年的叶准是一代咏春宗师叶问的嫡长子。这句表扬的分量,实在太重。

  希望叶准出席各种活动的邀请函像雪片般飞来,影视片约也络绎不绝。谈到咏春的商业化,叶准不以为意,流露出一代武学名家之后的坦然:“作为叶问的后人,将咏春发扬光大是落在我肩膀上的使命和责任。”

  子承父业

  咏春拳的弟子早已遍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门徒近200万。

  叶准穿着天蓝色短袖衫,几根银发在额际飘动,步履平稳,精神矍铄。他一边转动右手无名指上一枚显眼的镶钻戒指,一边笑着表示,8月8日的表演刷新了2010年在叶问故乡——佛山罗村创下的3167人纪录,成为全球咏春表演新纪录。

  叶准相信,随着咏春继续大规模发展,未来举办表演时的人数会继续上升,“一两年就可以达到6000到8000人的规模”。但是他一点也不居功:“咏春能做到今天这个局面,首先要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国内各级政府。第二要感谢支持我们的商界财团,比如和黄、新鸿基。第三,说到底咏春是靠热爱它的人共同努力,才得以薪火相传。”叶准的粤语有一点佛山口音,思路却条分缕析,完全看不出这是个年逾九旬老人的“感谢发言”。

  其实,美国人杰夫只是修习咏春的众多洋徒弟之一,咏春拳的弟子早已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门徒近200万,其中不乏各领域的精英和达官显贵。

  以前,叶准在全世界各地到处飞,教学生打咏春拳。他笑言,现在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就在家附近指点徒孙们打拳,“教功夫是必须自己动手的,我一直在教,顺便也锻炼了身体。”

  叶准特意向《21CBR》记者强调,自己习武的年龄其实很早:“我记得自己是7岁就开始学咏春,不过一套拳还没学完就没有学了。因为自己当时太小,觉得咏春不好学就不学了,爸爸也没有逼我。我的第一个咏春师傅也不是爸爸。”叶准告诉《21CBR》记者,他少年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玩音乐,会玩多种乐器。后来与父亲分隔两地的日子,他作为音乐老师的工资成为了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既然幼年与咏春无缘,为什么38岁时又重新学习?叶准嘴角微微上扬、笑得很接地气:“我年轻时在内地,爸爸在香港教功夫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等我去香港之后又忙于生活,忙着工作养家。到头来发现,原来教功夫也是可以赚钱的,很多爸爸的徒弟赚的钱比我还多。我觉得年纪大了,做会计未必长久,38岁才认真重新学习咏春,一直到今天。当时学咏春,主要还是为了赚钱。”对于有些家长想送孩子去学咏春,又怕孩子年龄大了错过最佳修习期,叶准觉得不必担忧:“学咏春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我38岁才认真学,很多人比我当时年纪大也在学。”

  虽说如今子承父业,但武术界都知道,叶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叶问于1950年初到香港,叶准随其在香港生活了一些时日。当时叶问拖家带口在香港打拼并不容易,叶准很快就和弟弟回到佛山与母亲共同生活。1951年广东和香港边界开始戒严,再也不能自由出入,叶问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全家再也没有收到过叶问的一封来信,只是偶尔托徒弟给家里带一点钱。

  在叶准的记忆中,母亲张永成直到 1960年去世,也没能再见到丈夫。而叶问则在香港跟一个上海女子同居,并生有子嗣。

  如今的叶准不愿再谈父亲这方面的事情,只是言及母亲当年贫病交加,仍然苦苦等候父亲回来的情景,神情中仍旧有几分动容。活得通透的他早已明白时势的无奈和父亲当年的苦衷,久久神思后道:“我家当时的生活,远比电影里颠沛流离得多。”

  电影里梅开二度

  “中国传统武术不辱人而求健身自强的精神,我觉得还是传达得非常到位的。”

  虽然咏春拳馆早已遍布世界各地,门徒众多,但咏春真正在国内大规模兴起,源于2008年的电影《叶问》。随着电影的爆红,短短几年间翻拍叶问生平故事的潮流一发不可收拾,还有《叶问前传》、《一代宗师》、《叶问之终极一战》,以及计划开拍的《叶问3师徒情》等。

  当《21CBR》记者问及他最喜欢哪一部电影时,叶准孩子气般地笑了起来:“当然是我拿到最佳男配角的那一部啦!其实那一部也不是最好的,不过我有参与,而且还得了奖!”在2010年上映的《叶问前传》中,叶准饰演叶问的师傅梁璧,获得当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谈及电影对咏春发展的推动作用,叶准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无疑一系列叶问的电视剧、电影上映之后,忽然间多了很多人想来学咏春,内地到处都是学习咏春的热潮。电影中有些情节是真的,有些情节夸大了,但是中国传统武术不辱人而求健身自强的精神,我觉得还是传达得非常到位的。”他也认可荧幕塑造的叶问形象:“我会尽量帮助演员纠正对叶问的认识,出来的效果整体把握还是正确的。无论是梁朝伟、黄秋生还是甄子丹,他们对叶问的演绎都很到位。”

  叶准透露,他近来在为中央电视台拍摄一个推广咏春的纪录片。因为自己和制作团队的精益求精,“到现在都没有拍完”。

  在电影热带旺的内地学习热潮之前,咏春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除了香港澳门,许多咏春“粉丝”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咏春在欧美的广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叶问的得意门生、好莱坞功夫影星李小龙。叶准仍旧记得,当年李小龙成名之后归来探望恩师的情景。由于对咏春的需求太强烈,以前叶准每年至少有三四个月时间待在外国教授功夫,不过自从2001年起他不再出国,而把咏春发展的重心转向内地:“内地咏春的起步虽然迟了一些,现在学习的热情却比外国更高。”

  商业化之路

  在让咏春大规模扩张的道路上,最令叶准头疼的是人才问题。

  如果你在新浪微博搜索“咏春叶准”,会搜到一个加V账号,标注是“咏春拳宗师叶问之子叶准”。上面的微博更新不多,除了与学员的合影、世界各地咏春的赛事及活动外,更多内容是佛山叶准咏春培训中心常年招生的启事,并附有联系的电话号码和QQ。这个微博在圈里颇有影响力,不过显然不是叶准亲自打理。

  如同听曲、斗蛐蛐,咏春也曾经只是贵族的公子哥儿们才有资格修习的武艺。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咏春无可避免地变得平民化。对于咏春拳馆的四处开花,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叶准强调先量变而后质变:“每一件事情都有量和质,两者对咏春发展同样重要。但是没有足够的量,很难产生优秀的质。内地咏春刚起步的地方,我希望先增加量,量足的基础上再提升质。”

  但是在让咏春大规模扩张的道路上,最令叶准头疼的是人才问题:“我连续开了5年培训班,希望能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咏春人才,但是合适的人选太少。”

  随着咏春的兴盛,叶准也成为数之不尽的商业活动竞相邀请的对象。面对纷至沓来的请柬,不胜其扰的叶准提炼出一套筛选准则:“我年纪很大了,不希望别人惹我生气。如果有个活动邀请我,我要认真考虑这个活动会不会有什么人和事惹我生气。如果有,我就不去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别人要气你,你很难完全控制自己不生气,所以我只能逃避。”

  说到这里,他抬眼望了望身边七八个彪形保镖和助手,缓缓加了一句:“你问我平时怎么注意养生,饮食和运动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最重要的还是心境。”

  众所周知,世界上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希望成为奥运项目,因为那意味着这项运动的规模,以及人们的重视程度将完全不同,更毋庸赘述其将带动的巨大商业利益。

  当《21CBR》记者问及是否希望中国功夫成为奥运会项目时,叶准的心态实际而平和:“当然每一个人都希望他置身的体育项目能够成为奥运会项目,但是对于中国功夫来说,这条路的距离仍然很遥远。你希望一个运动成为奥运会项目,首先这个运动的游戏规则要为大多数人接受。不但大家认为这些规则是公平合理的,还需要彻底标准化。或许有朝一日中国功夫能成为奥运会项目,但是我应该看不到那一天了。”

  文/本刊记者 吴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