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 是辩证解读,不是颠覆历史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15 10:02
  “草根史学”打破了专家学者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或多或少,也算是大众文化兴趣和严肃学术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文|本刊记者 苏枫

  袁腾飞何许人也?2008年6月,网上出现一系列风趣搞笑的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一位留着平头的年轻人操着地道北京口音讲历史,他说拿破仑是一个“很够爷们儿的人”;他用“蛤蟆吞恐龙”来比喻“偷袭珍珠港”事件;他说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他的上课视频放在网上仅6个月点击量就超过2500万。此人便是袁腾飞。

  自从在网上一夜走红,袁腾飞多了不少称呼--“史上最牛历史老师”、“另类写史”的麻辣教师、中学老师中的“郭德纲”。2009年,他登上《百家讲坛》,成为最年轻的主讲。之后,他再接再厉,出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以“袁氏语言”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另类解读。袁腾飞不仅拯救了收视看跌的《百家讲坛》,也拯救了书市。自然而然,他成了“草根史学”界的另一位杰出代表。

  “君主专制就像一筐烂柿子”

  “草根史学者”中最早出名的要算写作《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他本是籍籍无名的海关公务员,因坚持在网上写历史,不仅成了畅销书作家,还加入了明史研究会。继“当年明月”后,陆续涌现了曹昇、贾志刚、袁腾飞等人,他们成名路线基本雷同:先后走红于网络,继而在出版商炒作后井喷式地出版历史题材畅销书。与传统正史四平八稳的面貌不同,“草根史学者”以民间视角表达对历史的认知,不按常理出牌,所述观点常常有悖“常识”,他们的“创新求变”打破了专家学者们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

  借古喻今,把日常生活跟历史联系在一起,是“草根史学者”们惯用的“创新”手法。就像袁腾飞在讲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性时指出“中国人的土地情结很要命”,他举例说:“电视剧《橘子红了》那里头的老爷在城里面有买卖,乡下还有一大片橘园,如果把那个橘园卖了,把钱投资在工业上不是更好吗?但是他认为土地最保险,地价肯定是不断地涨,不可能有跌的时候。可他没想过,倘若战争一旦爆发,土地是没法背着跑的,而工厂的机械设备却可装船运走,到了‘大后方’租几间房生意买卖又能干起来。所以,中国人的土地情结真是要命。你看比尔·盖茨再有钱,不会拿着钱去搞房地产。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不起来,正是‘以末置财,以本守之’造成了发展缺乏资金。即便到了今天,大家仍旧认为还是买地最保险,置地最能守住财产。人民大学的周孝正老师说过,今天中国的一百个首富里,五十一个是搞房地产的,没有真正像比尔·盖茨那样发展高科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讲史时,语言透着来自底层的放肆与野气,也是“草根史学者”们区别于正统史学家的独特之处。就像袁腾飞在论述自己为何喜欢宋朝时表示,“宋朝对知识分子好、对老百姓好、君臣关系融洽、老百姓的自由度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里是最高的。”袁腾飞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宋真宗有个妃子,结果这妃子在嫁给皇上之前就有一个老公。皇上选妃子,不知怎么回事把已婚妇女选上了。没想到的是,妃子的老公还来找皇上理论。这要搁在以往的王朝,借他十六个胆也不敢。而最后的结果更让人咋舌,皇上给妃子的老公一个官做,对他还挺好的。”

  而在解释自己为何不喜欢明朝时,袁腾飞给出理由则是“明朝的皇帝素质都太低:嘉靖皇帝整天炼丹,天启皇帝整天做木匠,万历皇帝整天数钱。虽说宋朝历史上不合格的皇帝也有,比如宋徽宗,但是人家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那些炼丹的、当木匠的、数钱的皇帝,太不靠谱。”

  然而,在对“喜欢的”、“不喜欢的”分别陈述理由后,袁腾飞还要“清醒”地补充说:“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与近代以来的民主政体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仅宋朝、明朝,各朝各代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君主专制就像一筐烂柿子,我个人喜欢的宋朝,也只是这筐柿子中的一个而已。”

  “你造反有理,但不一定造反有功”

  虽然常被人说做讲述历史时不按常理出牌,但袁腾飞觉得他的“不按常理”更多是体现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就像他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里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颇具颠覆性的定位--“以往说到太平天国,就是伟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我说了,太平天国的荒淫是远远超过清王朝的。这个东西过去不讲,认为凡是农民起义就是好的。我承认你造反有理,但不一定造反有功。”

  袁腾飞说,几年前有媒体发过一篇评论《爱国不要义和团式的蛮勇》,“这实际就是客观看待义和团,跟我的看法一样。讲述历史,是要让人们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向,至少不要人云亦云。让人不是听到义和团就热血沸腾,不是光从爱国主义出发,就抹去它所带来的一些破坏作用。”而与之类似的,则是我们不能提到明清政府,就只强调它的腐败无能。袁腾飞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中就写道:我们的历史书把明清时期讲得一塌糊涂,封建社会到了末世了,怎么都不行。反过来去看西方历史书,如剑桥历史是高度赞扬中国的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时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的农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为什么我们妄自菲薄?因为那是封建统治者,我们不能歌颂它。

  就这样,以往诸多被简单地以“善恶”、“对错”定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被袁腾飞用“辩证”的方式进行了重新解读。于是有人说他“颠覆”了历史。袁腾飞倒不觉得自己有那样的本事,“你所了解的我颠覆之前的历史,是不是已经被颠覆过了?如果是,那我只不过是把颠覆的东西,又‘颠倒’了过来。历史是不能先拿出一个结论,然后把对我有利的史实拿来,之后有选择性地遗忘。”

  一场大众学术狂欢

  美国人詹姆斯·洛温写的畅销书《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在中国流行开来后,袁腾飞有了一个新外号--詹姆斯·袁腾飞。对此称号,袁腾飞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在美国,同一学校的两个老师都可以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中国就不可能。我们的历史教育在进步,但没有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的境地。”

  不过有时,袁老师也会开些历史的玩笑:“大跃进的时候,有一个标语,墙上画一个大猪,写着‘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就是荒诞年代的荒诞事。我不怀疑这种猪能养得出来。水稻一亩地都能产十几万斤了,什么邪乎事没有?我就是有个疑问,‘赛大象’的猪,谁敢去杀啊?就是杀了,1958年也没冰箱,那猪肉你搁哪儿?还有‘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那萝卜吃不了不就糠了?我们家在五楼,我又怎么抬上去?”

  作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很关注几十年来中学历史教育的变化--“原来讲中国近代史,就是讲中国怎么受侵略,人民怎么反抗,中国近代史就是屈辱史和斗争史。现在讲,强调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的历史。再比如过去讲英国的政治,重点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资产阶级怎么把国王杀了。现在这个过程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讲革命的结果,由人治到法治,英国怎么立法,这个法律怎么对王权进行限制。”中学教科书中的变化,或许也代表着时代发展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历史观的转变--“由原来的阶级斗争史观和革命史观向文明史观转化”,在袁腾飞看来,这是进步。

  当然,就像每一位“草根史学者”一样,袁腾飞在收获追捧的同时注定要面对质疑与批评。有人就曾评价:袁可能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也可能是误人子弟的历史老师,因为他“写史如腹泻”。甚至还有人藉此总结出“草根史学者”的软肋--媚俗、轻飘。

  然而,我们多少也该运用一下袁腾飞提倡的“辩证”思维。“草根史学”的兴起多多少少普及了人们的历史知识,同时又强调娱乐性,一脸庄严的“正史”听腻了?那就“八卦”一下秦桧老婆跟李清照的表姐妹关系。“草根史学”让人先有娱乐快感,然后有思考,有联想的后劲,再有回味。或多或少,也算是大众文化兴趣和严肃学术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袁腾飞麻辣讲史

  有的电视剧,汉朝,老百姓一进门就给人捧出茶来,甚至春秋战国就捧出茶来喝,很好玩,可那会儿不是这样的。那会儿一进门应该喝酒,不应该喝茶。唐朝才开始大规模饮茶。

  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称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

  “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是这7个国家,当时一共有20多个国家觊觎霸主地位,历经战火洗礼,经过大浪淘沙的一番海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7位选手继续“死磕”了。

  管仲又名夷吾,这个家伙从小品德不太好,打仗的时候人家都是往前冲,只有他往后跑,他总是以家有老母自己又是独生子为借口,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进行解释。

  宋朝的GDP占当时世界的80%,可惜钱都在大官手里,不在国家手里。只有唐朝的时候,是公仓私廪俱丰实,老百姓有钱,国家也有钱,国力空前强盛。

  明经科就是填空,子曰什么时习之,你填上“学而”就完了。明经好考,所以考上之后也做不了大官。进士就特别不好考,诗词曲赋、国家大政方针,该不该开奥运,你得写一篇论文。

  长城是中国农牧业的天然分界线,我们老祖宗很明智的,长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种的,只能放牧,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呢,风不吹都能看见黄鼠狼。

  骑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吗,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不给你留脸半分钟就进一个,180比0。

  历史剧《孝庄皇后》里多铎戴着一个大耳环,一看就要吐。你见到过清朝王爷戴耳环的吗?以为是歌星呢!

  登州就是山东蓬莱,韩国人跟咱们套磁的时候,就说中韩两国隔着浅浅的一道海,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山东半岛的鸡叫声,也不知道什么鸡,叫那么大声。

  电视剧《天龙八部》里萧峰他爹被人误杀了,在那个墙壁上刻字。香港拍的剧,萧峰他爹刻的是蒙古文,我很佩服导演,没让他刻英文。大陆拍的,刻的就是契丹文。

  查嗣庭处斩,全家流放三千里与披甲人为奴,幸亏没满门抄斩,不然就没金庸先生了。所以你看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无一例外反清复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