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存亡博弈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15 10:35
  因腐败而被整顿--这个说法难以被驻京办主任们接受。如果继续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到中央各部委手中,那么归结于这个机构的种种弊病仍将难以清除

  文|本刊记者 郭芳 李秀江

  2010年的这个年关或许是县区级驻京办主任最难熬的一个年关。难熬在于未来个人命运的不确定。

  年前,国务院办公厅签发的红头文件终于下来了。在这份名为《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中,对各级驻京办的去留做出了规定,其中县级驻京办被勒令在六个月内全部撤销。

  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在全社会炸开了锅。

  “这个文件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震惊,连文件都没有接到,觉得很不可思议。”张瑞(化名),一位县区级驻京办主任说,他们很多人对此没有思想准备。

  他觉得有些茫然,也有些担忧。他所在机构的命运已经确定被撤销了,然而,他的前途与命运仍然待定。

  反腐的信号?

  在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这份《意见》的出台被视为是中央反腐的重要举措之一。

  《意见》出来之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对规范驻京办事机构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减少经费支出,将有重要意义。

  “撤销了驻京办,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就能发生很大的好转吗?如果说驻京办是腐败的源头,这太不客观了。”接受《小康》采访的一位县长在电话的那头提高了声音。

  “为什么现在说是腐败促成这个文件的出台呢?这就是一个偏读,片面地把国务院的文件偏读了。”全国驻京信息协会会长李安才显得有些激动,他从办公桌上拿来文件给记者看。

  “应当怎么看待驻京办,此次国务院下发的文件已经统一了全国的声音。文件里说得很清楚,先是肯定了驻京办的功绩,然后提出来了它的不足。这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问题都应该这么看。”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那些年里,这个布满了体制沉疴的机构,一直因腐败而备受诟病。甚至,它被社会认为是腐败的标志。

  这些年,中央对驻京办的整顿也多以“腐败”之名。

  早在1990年代初期,国务院办公厅曾转发一份驻京机构清理整顿通知:“各级政府的驻京办事机构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开办的企业要立即撤销。”

  2006年1月,中纪委全会提出“防止和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存在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随后,要求对“驻京办”的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清理。

  与此同时,整顿驻京办被中纪委和监察部列为当年四大工作任务之一。

  此后,改革方案一直未能出台。直到2010年1月19日,在等待了4年之后,国务院的红头文件才最终下发。

  然而,戏剧性的是,在该红头文件到达驻京办之前,《瞭望》的报道先出来了。1月24日,接受本刊采访的驻京办主任们从《瞭望》的报道中获悉了机构将被撤销的命运。他们难以置信,“一开始还以为是假新闻。”

  “消息出来的时候,我们从国管局很多内部人员那里获取的信息都说还在草案之中,但刚说完,第二天就公布了。”

  这个国家正在向那些可能滋生腐败的温床发起宣战了--该红头文件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是恶之花还是罪之源?

  然而,因腐败而被整顿--这个说法几乎难以被驻京办主任们平静接受。

  “这个机构设立的目的也是想捞一点信息、搞一点经验,初衷都是为了经济建设,谁会是专门为了搞腐败而来的?”李安才很激动。他说,他从来没有感觉到驻京办那么腐败,也从没享受过腐败的待遇。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李安才一直在这个岗位上迎来送往:“领导通常坐晚班飞机从广州起飞,我们一直等在北京的机场,冬天等到凌晨一两点都有可能。我在这里随叫随到,很辛苦的,不干这个的人不知道。”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他们曾经像营销员一样为广州的产品搞推销、跑订单。彩电、冰箱、电饭煲,办事处组织这些产品来北京展销、交流,跑使馆的订单,跑冰箱、电饭煲的出口。

  “那时候,广州的珠江啤酒一火车皮一火车皮地往北京运。人家打电话来说,要订货。我感到很自豪,因为要我们广州的产品了。”

  当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繁荣,办事处也鞍前马后地配合当地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

  “我们在北京经常做一些信息交流、产品交流、宏观政策交流,哪个省做了哪些中央认可的事情,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就向政府建言。比如,现在的垃圾焚烧是个问题,老百姓都不愿意建焚烧厂,怎么办?我们一直在看其他省有没有好的政策。”

  他觉得有些心酸,“为什么我们没日没夜地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那么多年以来,驻京办主任为什么不敢挺直了腰板为自己呼吁一下?”有人反问。事实上,接受本刊采访的驻京办主任也多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李安才的回忆中,关于“跑部钱进”的记忆成为了空白。

  然而,成为空白的这一部分记忆恰恰是公众发挥想象的重点。他并不完全回避对“跑部钱进”的进一步追问。

  在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消息传出后,在国家发改委门前,地方官员排起长队等着拉项目,拉政策。

  “一个项目分到某个省,从开始到最后完成,中间会有一个追加资金的过程,想要追加就必须要跑。”李安才认为,这是合情理的。“如果要说有问题,那也是体制的问题。因为这个过程中间没有一个透明公开的方式去分配资金,这是上面的问题,下面无权改变。如果说中央有个分配表将资金分到各个省去,不用跑,银行就自动将资金划了过来,那还有谁愿意请客吃饭、跑部?”

  驻京办主任们抱怨,规则的不公平,信息的不透明,政策的不稳定,这才导致了他们请客送礼、跑部钱进。

  “即使制度不规范,发改委也不是瞎分配,是根据项目在一个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分配。例如,一个项目,原本打算给5亿的资金支持,但如果应酬、说情比较多,也许就能增加2千万。法院判刑不也有一个3年到7年的自由裁量范围吗?”李安才说,这些都是可能的,也是人之常情。

  张瑞承认,驻京办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部委官员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驻京办是恶之花但不是罪之源,它也只是腐败的一个表现形式。”《驻京资讯》报社社长李罡说,腐败不是驻京办的专利。

  “跑部”的空间将缩减?

  2009年6月,《小康》发表封面文章《“驻京办”原生态》,客观地还原了这个被妖魔化机构的面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假如继续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到中央各部门的手中,而忽视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那么归结于这个机构的各种腐败与阴暗仍将继续存在。

  在这样一个制度环境下生存,这个机构将一点一点走向异化。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一直在研究驻京办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与驻京办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驻京办主任见了部委里的一个小办事员就像见了爷爷一样供着,办事处的车给他们免费使用、他们请客办事处来付账。

  “目的就是为了当地的项目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这个责任是在于办事处呢还是在于主管的衙门呢?是因为主管衙门的门槛太高了,才使这些人去贿赂你的,如果放低了、公平了,自然不会有人那么去做。”

  社会关系多的人是办事处最需要的人才。很多县一级的办事处连牌子都不挂,就委托一些在北京活动能量特别大的人代办联络处的事。

  “现在不光是县一级,连镇都来了,我都接触过。”汤锦程透露,这些人即使不是公务员也可以被县一级的外聘过去,例如企业界的一些名人。

  原国管司司长戚占云当年曾经对办事处提出过这样三个要求:认得人,哪个部委哪个领导在哪办公你得弄清楚;进得门,无论用什么办法,要进得去部委的门;办成事,办不成事要你做什么?

  “有的省委书记、省长下了飞机就直接被接到部委办公室谈,谈完之后晚上又坐飞机回去了,这个效率就在这里。大家怎么就看不到呢?”戚占云说。

  他当年提出了两个口号:一个,信息就是生产力,另一个,关系就是生产力。

  “没有关系谁也不要你,主要是看你的度掌握得怎么样。”他坦言,这些人当中确实有的人公关能力很强。

  汤锦程总结:驻京办主任的能量大小在于这个地方有没有名人文化。这个县市要是在北京出的名人多,他们跑项目比任何人都轻松。

  例如,信阳地区出了108个名人,这个办事处主任每次开家乡联谊会的时候都能见到很多的领导,他的事情就好办。

  这就是办事处的能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珠三角城市市长承认,在渗透各部委一些部门的薄弱环节上,驻京办确实是能发挥攻坚作用,打通一些环节。

  例如,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发达城市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竞争中,确实需要驻京办“跑部钱进”。“要是等着消息一级一级往下传,然后再一级一级往上申请项目,那肯定是没希望的。你不跑怎么行?”

  “但说县一级的驻京办能进京打通各种关系,有点夸大他们的能量。”五大连池市市长徐飞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在规则不是很完善的时候,驻京办的活动能量很大,但现在一些重要部门的操作程序也越来越规范,想要通过驻京办这种非正常的手段去攻坚,难度将越来越大。”

  五大连池是一个县级市,当地政府在10年前已经撤销了它的驻京机构,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财政的压力。

  “分税制改革以后,我们国家的县级财力都不太强,特别是北方的县,驻京办是要花钱养活的,而且成本都不低,从这个角度看,撤掉县一级的驻京办有必要”。 徐飞说。

  他认为,现在很多项目由基层往上报的运作流程正在走向规范,一个县级市的驻京办主任去改变一个结果的难度很大,那种投机性公关的能力在减弱。

  2月4日,国管局副局长尚晓汀接受网民提问时表示: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务公开制度的全面建立等,地方“跑部”的空间必将逐步缩减。

  这是一个被认为是治理驻京办沉疴最根本的方向。

  驻京办存亡史

  1962年4月25日,为贯彻中央精兵简政的政策方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撤销与保留的意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事处,除西藏、新疆和内蒙的继续保留以外,其他各地的陆续撤销。文件同时表示,各地若有困难或者实际需要,可予以保留。之后,绝大部分本应撤销的驻京办都保留了下来。

  1966年12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决定撤销各省、市、自治区、人委驻京办的决定》,除西藏办事处由中央另行处理外,当时其余的27个办事处全部撤销。直到1978年11月8日,国务院同意恢复各省市驻京办事机构。

  1990年代初,国务院办公厅就曾转发一份驻京机构清理整顿通知,要求“各级政府的驻京办事机构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开办的企业要立即撤销。”

  2006年1月,中纪委全会提出“防止和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存在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随后,要求对“驻京办”的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清理。

  2006年2月27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廉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将由国管局具体酝酿拿出驻京办的改革方案,同年,整顿驻京办事处还被中纪委和监察部列为当年四大工作任务之一。但该改革方案一直未能出台。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