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也不例外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16 10:03
制造型企业最致命的危机——产品质量问题爆发,发生在全球各地的频繁召回事件化成巨大的洪流拍打着这艘全球汽车业的航母,并最终由声势浩大“油门踏板”事件将丰田推至风口浪尖。
作为全球汽车业霸主,丰田的TPS精益生产模式至今仍是汽车行业顶礼膜拜的至高法则,也由此创造出丰田70年不败历史和盈利纪录。这是制造业“产品”层面的核心价值。但现在,精益化生产中“零部件通用化”模式开始遭到质疑——丰田在不同级别的车型上采用相同的零部件供应商,对于丰田来说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也埋下了隐患:一旦出现问题,爆发的规模波及面更广。
事实上,丰田犯下的致命错误也在于最基础的战略层面——实现了快速扩张,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扩张后的局面。从2005年开始。丰田在全球迅速扩张,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作为首要目标。扩张战略没有问题,但快速扩张战略下过于追求研发速度和成本控制,从而忽略了技术储备和质量控制,对市场占有率的盲目追求逐渐取代了公司长久以来以服务客户为宗旨的核心价值观。
丰田为中国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每个企业最初都是从某个国家、某个地区走出来的,都带有强烈的地区色彩和企业自身风格;但随着全球经营的扩张,特别是进入资本市场后,游戏规则越来越趋向一致——在纽约上市抑或在伦敦上市,企业都被要求按照资本市场的喜好行进,好比一匹野马被带进了全球赛马场,从此缰绳牵在了别人手中,步伐如何迈、迈多大都要听别人的,再也没有闲庭信步或者激情狂奔的自在时光。
凡游戏规则,均无人幸免。无论美国企业还是日本企业,每三个月都要面对一次资本市场的责问——你的报表业绩怎么样?这逼迫企业以眼前的赢利目标为最大关注点,盯住一个月,甚至一周,以免被资本市场快速抛弃。三个月为限更多是为了散户投资者研究何时进入市场,也并非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如果眼光放远到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似乎演绎的形式将有所不同。
短期规则不是没有遇到过挑战,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超长计划(Long-term plans)”概念登陆美国,日本企业不顾短期收益地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这让美国人目瞪口呆,但事实证明了日本商人的眼光——收购的资产在规模化后很快实现赢利。“Long-term plans”后来被写入了美国MBA课程,日本人也被叹为“经济动物”。
应该说,尊崇长期计划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内容之一。“义”指社会认为“应该如此”的道德法规,“利”指利益所得。“义”与“利”的关系构成利益关系的核心问题。能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行为一直都值得崇尚,不在利益多寡,甚至也不完全在于获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是否遵守一定的市场规则,所有的市场行为主体都应该具有理智、审慎、自律的理念特征。立足周边及生态链条的整体利益,眼光长远,关注远期发展和长期利益。
日本的经济神话在上世纪80年代末破灭,很多日本公司开始自愿或被迫接受西式的“战略性思维方式”:立足利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加强雇员激励来创造竞争优势。其实,所有公司都在同样规矩下生存的,中国企业也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但也许等到某一天,中国经济的体积和质量都真正够大,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会浮现出来,反过来影响全球市场的规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