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电动汽车能否冲出中国“雾霾”?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电动车
  • 发布时间:2014-03-03 08:47

  随着雾霾的加重,政府对电动车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国外车企纷纷押注中国。

  德国大众计划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车。日本汽车厂商也不甘示弱。丰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混合动力车将于明年投产。美国电动车企业的动作更为迅速。特斯拉已于去年底在北京开设中国首家直营店,首批纯电动跑车Model S预计今年3月交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去年的销量约为2200万辆,而电动车销量不足两万辆。在环保压力下,电动车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全球汽车巨头将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不过,在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动车市场面前,国外电动车企业也面临诸多挑战,激进扩张难有成效。

  首先,是地方保护的阻碍。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发展大多数依赖地方政府补贴,地方保护难以避免。

  以本土车企比亚迪为例,其推出的电动车“秦”在深圳本地可以享受补贴7万元,并且能够直接上牌,而在北京只能享受国家补贴的3.5万元,还面临难以“落户”的局面。

  地方保护的门槛连本土企业都难以突破,对于国外品牌就更加艰难。随着各地陆续加大对本地区车企的补贴力度,外资电动车的进入门槛将会更高。

  其次,来自本土车企的竞争也不容小觑。除了比亚迪外,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等中国本土车企都已在中国推出了混合动力车。

  而在质量方面,本土车企也有望迎头赶上。万向集团近来成功拍得美国电动车制造商Fisker的破产资产。Fisker是特斯拉的昔日竞争对手,中国版Fisker的诞生将对国外电动车造成强烈冲击。

  此外,缺乏充电网络的问题也仍未解决。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能否方便地给车充电是购买电动车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国外电动车企业在中国也并非没有机会。在反腐压力下,中国的富人正在寻找展示财富的新途径,购买时尚又环保的进口电动车正好能达到这个目的。

  《汽车商业评论》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90后正成为高端车市场的主要埋单人群。90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消费能力(主要是由于父辈或家族积累)使得主流高端车消费人群的购车关注要素变成了外观、性能。

  由于电动车工作原理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不同,使其天生就具备外观炫、加速快的豪车基因。消费观念的变化为国外电动车的切入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定位为豪华车后,其市场销售价格的上行空间将被打开,政府补贴和充电站建设等受成本制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准确的市场定位成为国外电动车提升市场占有量的重要支撑因素。■(来源:腾讯财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