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诞生的中国山水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废墟,山水,蜃市山水,杨泳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24 08:41
在废墟中创造出惟妙惟肖极其唯美的传统中国水墨山水,这是常人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青年摄影家杨泳梁将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他的《蜃市山水》充满了对现代建筑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安,这种不安却隐藏在作品的“安静”之中。
身为“80后”的多媒体艺术家,杨泳梁身上的传统文化情结却浓厚得化不开,十年修习书法、水墨、篆刻,让他在精神层面上更接近于年长于己的上一辈人,因此从他的中国山水的作品中,能够品味他对传统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批判。“我常常与‘年轻人’争辩传统文化的去留到底有没有必要。”他口中所谓的“年轻人”,不过就是和他年龄差不了几岁,却已经失去传统情结的那一群人。眼睁睁地看着从小玩耍的嘉定老街被改造成影视城里的“假古董”,杨泳梁有着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愤怒和惋惜,“既要做隐士,也必须表达不满。”杨泳梁的《蜃市山水》系列是以电脑绘画技术的成就,假冒文人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而实际却是反意境、反审美的。细看作品,那些山水之间的图章落款,用的竟然都是马路上的窨井盖。那些表面生机盎然,内里危机四伏的宽幅卷轴中,塞满了如此之多的现代生活、现代城市的细节。乱立的电线杆子取代了郁郁葱葱的树木,高楼广厦取代了飞檐亭阁,锃亮的汽车取代了盘旋山间小路的驴马,招摇扎眼的广告牌取代了飘扬在树梢、路旁的酒家招幌,大放光芒、令昼夜倒流的电灯取代了明灭于林间的幽暗烛火。杨泳梁的作品对于变迁的社会反映出了某些未来气质。杨泳梁认为,自己绘制的是头脑中的山水,如同在画笔涂抹之下渐渐呼之欲出的形象,杨泳梁所谓的摄影只是用摄影的元素——电子,合成绘制出了自己头脑中的山水。当摄影退化为素材的工具,本该包含的或多或少的客观性与在场感,完全消弭于这些虚构的山水氤氲间。“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表达什么,每一次创作我都是在脑子里想好了需要什么样的形式才端着相机去一路寻找。”一件作品元素的捕捉,前前后后的电脑修图,差不多要花费半年的时间。
“我不是在影射任何的民族性,我只是表现中国文化的断层和遗失,让大家能够觉察到事件的严重性。我们的城市天天在生长,可我们的身份唯一性又到哪里去寻找?”杨泳梁说。杨泳梁的内心在两个极端间摇摆,一个是有如文人般的宁静致远,另一个则充满华丽与力量,最终使绚丽和残酷共存。《蜃市山水》系列作品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时会认为它们全都是中国水墨画,但细看之下你就会发现这水墨中不仅有着山水的景色,还有零落的人类建筑以及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城市都市缩影,这些垃圾以及工地无疑都是对生活的讽刺。它们体现出一种分散的特征。而他的作品最终希望传递的还是对失去控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的描述。
创作思路
将古代的中国山水与现代的工地建筑看似毫无关联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实际上达到的是一种“反义”的美,引起人们对现代社会建筑的快速产生与自身价值矛盾的探讨,去追寻自我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所存在的意义。
创作手段
杨泳梁前前后后去往多个省市地区专门拍摄废墟、工地、垃圾站等几乎被现代人以往的角落。之后利用娴熟的后期技巧与中国水墨山水结合在一起,达到极致美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