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包容or取缔?放任or监管?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余额宝,钮文新
  • 发布时间:2014-03-25 14:28

  在包容、支持的政策下,重视监管层面的改革与创新,相信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健康发展的光明前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余额宝引发大论战

  近期,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发表名为《取缔余额宝》的文章。在文章中,钮文新表示,余额宝不仅冲击银行,更冲击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和国家经济安全。“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与此同时,他将余额宝和银行做比较,表示银行是通过经营贷款风险之后才获得的风险收益;而余额宝“睡着觉就可以从240亿元的收益中分走80亿元,而且风险比打劫还小。”

  此言一出,立即激起轩然大波。招致来自各方,尤其是民间的攻击乃至谩骂。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挨骂了,什么话都有,很惨!可以理解,其实从骂声中,我更多听到的是对银行的怨气。我也经常痛斥银行,但我的立场是实业,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业不仅和西方银行业学会了嫌贫爱富,而且学会了如何压榨实业,但风险控制,尊重股东权益、大比例分红的品行反而没有学会。记得,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时,内资银行担心它们会抢走贷款客户。但不曾想,人家来了不抢贷款客户,而抢的是‘富人银行业务’。结果,国内银行也开始提高富人服务水准,而小老百姓越来越不入它们的法眼。”

  钮文新之后再次撰文回应“取缔余额宝”事件。文章指出,之所以呼吁“取缔余额宝”,是出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有人会问,老百姓的利益不就是国家利益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有时却有矛盾。”

  钮文新以及“取缔余额宝”事件的发生,不仅让已经风光了近一年的余额宝再次成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焦点,更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金融改革这一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上。正如事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阿里的即时通信软件“来往”中发文所称:“改革进入深水期,今天改革要啃的是硬骨头。很多人听懂这句话,但并非所有的人能体会这句话。改革的最大阻力不仅仅是改革本身的难度和复杂度,更是来自既得利益群体。他们及其代言人为了化解并转移自己的危机,总是站在昨天‘专家’的角度恐吓和误导大众对创新改革的理解。他们天天骂着体制,却享受着体制,他们总希望改的是别人的利益,但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动自己的奶酪。专家都是昨天的,对明天来说谁都不是专家。”

  的确,事件发生后,相关各方可谓“态度鲜明”。包括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内的多位银行界人士纷纷呼吁加强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监管。而已阿里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以余额宝用户为主的广大网民则站在相反的一方。“余额宝之辩”俨然成为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之间,以及站在这背后的相关利益各方就金融改革方向与利益分配方式的论战。

  面对互联网企业刮起的“互联网金融”旋风,人们应该何去何从?政府应该采取何种举措?而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今天,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又将向何处去?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人们面前,无法回避。

  联合抵制?银行业并非“铁板一块”

  近期,业内传出消息: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对此,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对外界表示透露:“尽管余额宝每天会向100多家银行发出询价,但与国有银行的交易确实非常少。”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大行资金渠道较多,一般情况下是市场的拆出方,对融入资金的需求较少。所以目前与余额宝合作的银行主要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从价格上看,中小银行对货币基金存款的报价也相对较高。至于三家大行为何要在此时喊停互联网货币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因为近期市场资金紧张情况不再。“国有银行并不差钱。”

  不过,在“抵制余额宝”的问题上,银行界也并非铁板一块。某股份制银行资金部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间流传着一份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中国银行业加强存款利率管理工作的自律公约》,以及一份由中国银行协会牵头进行的课题报告。这两份报告透露出了通过行业自律抵制余额宝的意味。不过,上述银行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正式的文件下发,银行间的这种联盟很难形成。“缺钱的银行还是会和余额宝合作的。”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这一由国有银行牵头的抵制行动,即使情况属实,也不会对余额宝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货币基金,天弘基金投资协议存款,本身就并不依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大行由于“不差钱”,资金需求压力小,因此对市场并不敏感。也就不大重视价格偏高的协议存款。此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间拆解市场更多地扮演的是融出方。

  相关基金研究人士表示,目前,大约有30家中小银行在协议存款上比较积极,于是基金公司“在矮子里面拔将军”。因此,国有大行的抵制对天弘影响并不大。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基金经理的佐证,在他们看来,货币基金几乎不与大行做协议存款交易。“通常来说,大行的价格本来就没小行好,大行的协议存款业务本来就很少。”

  安全性争议不断,收益率渐趋正常

  从余额宝推出之日起,对于其安全性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歇。

  事实上,对于结构化理财产品,金融行业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就表示:“结构化产品的超高收益其实就是银行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而设立的,高收益肯定意味着高风险。4%的保本收益是银行为吸引大量资金而冒的险,这是银行在风险与规模间的博弈。”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选择1~3个月委托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选择能够实现“T+0”赎回的余额宝,涉及到的问题恐怕并不止流动性那么简单。

  “我其实不太推荐余额宝,除了技术上的风险,还有投资策略上的风险。余额宝几乎所有资产都用来购买银行存款,如果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根本没法赎回。”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的确,目前来看,余额宝所购买的银行资产的银行资质并非是最优秀的,否则也不会给出如此之高的价格。

  但是,余额宝的“高收益神话”也正在逐渐褪色。就在“取缔余额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细心的人们却发现,余额宝的收益正在悄悄下滑。近期,在7日年化收益率破“6”之后,余额宝继续下滑至7日年化收益率5.864%。在过去的20多天里,余额宝的收益率曲线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并且仍然没有反弹的迹象。

  对于这种关键时刻的“不给力”,余额宝方面表示:“余额宝自成立日2013年6月13日到2013年12月31日年化收益率为4.9%,并预估,余额宝长期的收益也会在这一水平上下波动。”天弘基金内部人士也表示:“余额宝的定位应该就是现金理财工具,不可能长期保持6%的收益率,回归到4%左右的收益率都是正常的。”

  高层表态支持,监管须立体跨界

  不难看出,余额宝无法延续之前的“高收益神话”已经几乎成为业界共识。其收益率正在向正常水平回归。但业界对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却一直没有消除。

  “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短短的一句话,出现在了堪称“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寥寥几个字,不仅让互联网金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在大方向上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肯定态度。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界直呼“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过,在肯定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很多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关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看法。

  近日,全国政协代表、中国工商银行监事长赵林在参加政协小组讨论会时就表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行业,只要是金融行业就可能有风险,所以要按金融属性加强监管。”他提醒人们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要足够重视。“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的金融模式,由于在发展之初,其在规范性安全性方面自律等方面存在不足,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新事物,不是我们等着看,政府应该发挥看的见的手的作用。”

  的确,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金融安全领域,政府在监管方面责无旁贷。而相关政府官员在这一问题上也已经发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虽然不会取缔余额宝,但对余额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会更加完善。

  不过,对于互联网金融该如何监管,却是一个新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就表示,互联网金融公司金额做大之后,自身风险无时不在,就要有资本金、坏账准备,都需要监管。但对于互联网金融,“不要用银行的办法管死,同时要让它懂得规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基因与互联网基因的嫁接,不仅要考虑金融风险,还要考虑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建议,应理顺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范围,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快速、频繁和虚拟性等特点,应加强信息技术非现场监管,建立有效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证监会已在加强监管,也很尽责,但仅这一家还不够。“互联网金融创新是跨界之举,应联合监管、协同监管。”

  在包容、支持的政策下,重视监管层面的改革与创新,相信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健康发展的光明前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