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80后极客的创业路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创业,80后,极客
  • 发布时间:2014-03-25 14:30

  ——Cloud-Tea Studio团队成员师雪坤访谈

  像素级小游戏Flappy Bird,凭借着极简的设计和超高的难度风靡全球,激励着无数玩家一遍遍推倒重来,屡败屡战。这款游戏成就了越南游戏开发者阮哈东,也成就很多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先是有一系列模仿之作,如Flappy Fish,甚至还出现了Flappy Pipe恶搞视频,而后开始出现了实体版Flappy Bird游戏机,直到两个中国极客开发了“玩鸟机器人——Flappy Bird Bot,”用机器来应付机器,分数轻松过百。这让众多被小鸟虐惨的玩家们得到了一丝宽慰。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一极客团队的两名成员,一位是北航计算机专业的刘阳,另一位是浙大数学系毕业的师雪坤。比之于团队参与的其他一些项目,针对Flappy Bird开发的这款机器人更像是一款即兴之作,获得数十万点击量的视频,与制作精良一词也几乎毫无关联。然而正是这一即兴之作,以及这一段粗糙的视频为创业二人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并吸引了一批企业和投资方的青睐。

  这段视频最初了挂在了YouTube上。这也就解释了视频中的解说竟然是亲切地道的中式英语的原因。之后,很多外国朋友打电话,发邮件来交流经验,寻求合作。这也让他们对国外的这一行业以及行业内人士的思维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视频的火爆是他们始料未及的。随之而来的则是总也接不完的电话,总也回不完的邮件,从西安到深圳都没消停过。这也许就是出名后的副作用。就像Flappy Bird开发者阮哈东,不堪忍受玩家的恶劣态度,也不忍看着众多玩家沉迷下去,毅然决然地将游戏下架。而这对创业兄弟的态度则要积极的多。通过这个视频,他们与好久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取得了联系。而且“很多业内前辈和朋友都主动来和我们交流,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历、想法和拥有的资源,这让我们很兴奋,也很感恩。这些交流都是我们未来路上的宝贵财富。” 师雪坤直言,“我们之前虽说也在创业,但是接触的面其实很窄。”

  与视频的一夜爆红相比,他们的创业之路要漫长的多。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同时,随着接触的业内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业历程,开始思考曾经走过的路。

  从09年到13年,刘阳和师雪坤一直都在北京创业,并以技术合伙人的形式和另外几个好朋友一起做互联网。几年的互联网创业经历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得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开阔思维。期间,他们开发过移动终端App,还制作了一个豆瓣电台无线音箱,也参与了轻日记社区iBooloo的开发。尤为难得的是,在抒情已是九死一生的年代里,iBooloo清纯得像一朵千年难觅的雪莲。

  在团队的网站Cloud-Tea Studio上,还展示着另外一款构思中的硬件产品Smart Cube。 师雪坤讲到,他们一直在追赶创业的浪潮,但是总没有赶上。言语中透着一丝惋惜和不甘。在他看来,社区发展的黄金时间发展时间是06-09年。而当他们在09年开始做社区的时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发展期,却遗憾地与之失之交臂。

  问起两人的分工合作,师雪坤表示自己主要负责设计,刘阳主要负责研发,但两个人一般分工都没有那么明确,需要写代码大家分着写,需要做视频大家一起做。作为多年的同学和朋友,两人的合作默契十足。

  南下逐梦华强北

  早在2013年年底,两人便萌生了年后来深圳做硬件创业的计划。机器人也是在过年休息的那段时间制作的。对深圳良好的硬件创业氛围早有耳闻,同时又有着华强北这一巨大的硬件渠道,于是他们心生向往之意。

  师雪坤谈到,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网上的那一小部分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在互联网和线下产业的结合上,包括最近比较火的互联网金融,打车软件以及包括智能路由,视频盒子在内的智能家居。他们希望做一些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产品,再用互联网的营销方法加以推广。这是未来的一大机会,所以在老家西安短暂休整之后,他们启程南下深圳,选择尝试一下硬件创业,寄望着御风而行,搭上下一个浪潮。

  短短一周的时间,他们便深刻地体会到了北京和深圳创业氛围的巨大差异。尽管之前通过媒体已经对深圳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亲身体验之下,这个城市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对利润的追逐真真切切地刺激和颠覆着他们原有的认知。“在北京,虽然做互联网和媒体的很多,大家见面都会聊一些最近的大趋势,新兴的概念什么的,谈钱的很少。而深圳则更加直接更加现实,讲究具体的方案,以及利润的多寡等等。”在师雪坤看来,北京讲的是一种情怀,深圳讲的则是务实。

  师雪坤讲到团队未来的创业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顺着现有机器人产品继续深挖,设计出生活化的智能机器人。另一个方向是Smart Cube这种结合了个人云存储功能的智能数码产品,但是希望在初期避开像智能路由这类升温比较快的产品。

  两人原计划在深圳重点推进Smart Cube项目,然而当看到CES 2014后这一市场有着迅速升温的迹象,再加上智能路由的竞争加剧,团队内部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项目,并随时加入一些新的概念。同时在与相关企业和投资方接触时,他们也变得谨慎了许多,双方的沟通也多停留在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他们希望进一步完善一下产品思路和发展规划,留待原型机定型之后再与投资方进行深入沟通。

  两人已经做出了一个简单的Smart Cube原型机,尚没有制作外壳,暂时在家里自己用。然而,考虑到这个项目继续推进可能会和一些很有实力的项目,比如小米路由或者SanDisk的一些产品产生竞争,,他们就显得慎重了许多。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投放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很多其他资源,比如市场渠道和供应商渠道。而在没有得到这些资源的时候,他们选择小心翼翼地将其呵护起来,并不时进行修改和调整。或许,他们等待的是另外一个像Flappy Bird这样的契机。

  本刊记者 郝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