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完善措施

  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认识误区也使创业教育的结果不尽人意,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使大学生未来职业得以成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主人翁意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事物传统的发展方式都受到了冲击,终身的职业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也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被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而主人翁意识里在企业表现出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像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岗位老板。当员工能以这种心态投入他的岗位工作时,他的人生才会永不失业,不管是在新的岗位也好创造新的企业也好,才真正的能够获得成功。

  传统对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基于主人翁意识在企业里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而我们传统的对创业的认识是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的:

  对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是片面的,紧急性和自觉性较差。简单的认为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只是简单的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另外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实际上,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学生马上就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新时代终身职业的能力、素质,培养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与此同时,接受过创业意识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具备了胜任创业的工作特征和创业条件的人,在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政府和社会的难题。所以,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更需要高等教育自发自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就业难的专业鼓励创业,好就业的专业不需要创业。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故一个职位千百个人竞争是司空见惯的事。政府和社会都鼓励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一个解决就业难的突破口,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目前,大部分省(区、市)针对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而真正的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和独立思考等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这些都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难专业要开展,任何一个专业,在新时代都需要员工用富有创业的精神去从事一份职业。

  “三无”毕业生,创业必然失败,鼓励创业是一种误导。一谈到创业,很多人就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企业、开公司。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的“三无”毕业生去办企业、开公司必然失败。但认为创业就是办自己的企业,至少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开公司,也可以是团队创业办企业。比尔·盖茨的早期创业也是团队创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比如负责一个大区,一个产品的市场开拓也是一种创业。国际上通常把这种创业叫做企业内创业。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三将企业内创业的人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创业活动的人”,也叫做内企业家。对受管理经验、资源、资金等限制的高校在校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创业就自己独立办企业是不现实的。经历了内企业家创业后再独立创办自己的企业才是大学生独立创业的最佳选择。

  健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对策

  营造创业教育环境。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其环境建设尤其重要。要搞好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一是要在政府、社会和高校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这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对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创业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务外部环境。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树立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使勇于改革创新、致力于创业发展的学生得到尊重;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业者和尊重纳税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形成谁创业谁光荣的浓厚氛围。彻底抛弃对大学生创业的种种不科学认识,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促进创业意识成形。高校要改革创业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加紧课程建设。

  通过创业企业实地参观、创业者讲座和企业家论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今后的创业做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通过创业相关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创业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创业学、战略和商业机会、创业企业融资、经济法规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保证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通过创业实训课程和创业情景模拟训练,结合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创业的各种技能,如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激励、团队管理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的各种能力,如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方面。

  创新“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建立创业社团和创业指导中心,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创业计划书大赛,把丰富的创业理论应用到多种形式的创业“第二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激发创业热情;投入资金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促使创业教育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转变。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薛丽红 李晓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