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路由技术

  Internet在商用领域不段发展,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多用户的通信网络。IP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网络技术的标准,在当今计算机网络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该文对IP地址和路由进行了分析,对IP网络路由技术做简要介绍。

  IP网络路由是以协议架构网络之间的技术。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占有最大的用户、规模和资源。

  IP网络路由技术

  IP网络路由是以协议架构网络之间的技术。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占有最大的用户、规模和资源。

  IP地址。IP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需要IP地址,一个网络的连接需要一个IP地址,但是主机上的IP地址不可以有多种。在IP分组中,IP地址在网络连接的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IP地址格式。IP地址是用十进制表示的32位的地址。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唯一性,网络地址必须由Internet权利机构(InternetNIC)统一分配,其他单位机构或私人不能分配。主机地址不是唯一的,所以可以各个网络系统管理员分配。

  保留地址。由于不同的保留地址在用途和安全上的不同,地址就分为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两种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公用地址,并且访问不受限制;私有地址在内部的网络中使用,私有地址单独无法访问,只能和代理服务器一起才能和Internet通信。

  若想要连入Internet,首先要申请公用地址才可以连接Internet。在IP地址中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它们的区域范围如下:

  10.0.0.0/8?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92.168.0.0~192.168.255.255

  而这些保留地址与其他网络不能连接,所以只能在内部通信。主要原因是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和其他网络互连的时候,路由设备在寻找路由时会出现问题。可以将内部网络的保留地址转换成公共地址,这样可以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无类域路由(CIDR)

  越来越多的主机连入Internet,Internet的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比较缺乏,可能耗尽整个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无类域路由这一解决方案,给Internet充分的时间等待诞生新一代IP协议。

  根据CIDR内容,可以申请几个C类地址(第一个字节、第二个字节、第三个是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是主机地址,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5)来取代申请一个B类地址。分配的C类地址的最高位相同,是连续的C类地址,此路由表用一个表项来表示一组网络地址。

  路由选择技术

  路由寻址。路由功能指路由器寻找路径,这条路径是从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相互转发数据包。为了实现高性能通信需要路由选择路径。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都被数据包记录下来。数据包在路由器转发的过程中,目的IP地址不会改变,但是每台路由器会把目的物理地址改成数据包所到达下一站或终点的物理地址,数据包发送到该物理地址的物理链路上。

  路由分为两种。路由分为直连路由和非直连路由。直连路由在网络接口配置完成后可自动生成直连路由的IP地址,接口通过这种方式直接通信。非直连路是由动态路由,人工配置静态路由或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获得。是在两个或多个路由器互连的网络之间需要通信的情况下使用。现今Internet的迅猛增长,促使IP网络成为现代网络的标准,IP网络路由技术不只是为数据传输找一条通道,路由所选路径的传输容量和服务质量也需要考虑,并且还要对全网负荷做一个分析,为了使网络中各条通道的数据流量保持平衡。除此之外,还要求域内路由和域间路由的算法有高效的路由表查询技术,并且能快速收敛。

  路由器的作用。基于IP协议建立网络,将各个IP子网相互连接起来,使用路由机制,把IP网关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网际网。

  大量的主机构成了IP子网,多个IP子网组成了整个IP网络。通过路由器完成IP子网的主机之间通信。路由器接受主机发出的IP包,通过查询路由表,来确定下一个输出口,以便把IP包发送给下一台路由器,如此发送下去,直到IP报到达通信终点的主机。IP协议中,网络有多种层次: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集线器处理物理层,一台交换及处理链路层,路由器转发数据,因为网络层只有以太线路接口,所以网络层只能在以太网中。

  IP网络路由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拥有最多资源的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IP网络路由在当今网络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现代网络发展的标准,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瑾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