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控股巨额资金去向成疑

  海虹控股巨额资金的投资收益尚不及银行定存,且持有的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严重缩水。

  凭借医药电商和医疗福利管理概念,海虹控股(000503.SZ)自2012年7月以来股价一路飙涨,市值一度从48亿元攀至最高的235亿元,目前仍高达160亿元。

  然而,海虹控股2013年净利润仅1300万元;《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公司巨额资金遭神秘客户长期占用,投资收益尚不及银行定存利息,巨额资金去向成谜。

  巨额资金去向存疑

  根据2013年年报,海虹控股对Fast Boost Limited的其他应收款项为9145.35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74.36万元。

  2013年审计报告称,2008年6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 Sino Power Management Limited与 Fast Boost Limited 签订投资协议,截至 2013年年底,累计投资1500万美元,双方约定该投资款的投资回报率每年不低于3%,且该款项可随时收回;截至2013年年底,对方向本公司累计支付334万美元投资收益。

  根据2012年审计报告,截至 2012年年底,Fast Boost Limited向公司累计支付289万美元投资收益,而公司累计支付投资款仍为1500万美元。

  据此计算,Fast Boost Limited于2013年支付给海虹控股45万美元投资收益,该笔资金的年收益率仅有3%,虽然达到了约定的最低回报率,但尚不及银行定存利息。

  此外,海虹控股2013年末有息负债6286.86万元,期初为6336.58万元,据此计算,2013年平均有息负债6311.72万元;而公司2013年利息支出为436.39万元,照此计算,海虹控股2013年的平均融资利率为6.92%。

  “既然收益率这么低,为何海虹控股还要将高融资成本的现金投资给Fast Boost Limited?Fast Boost Limited究竟从事什么业务呢?”有投资者质疑。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海虹控股2008年的公告中并没有找到与Fast Boost Limited之间的投资协议,Fast Boost Limited背景成谜。

  “上述金额没有达到披露标准,Fast Boost Limited管理层为专业投资人士,该公司未向我们提供股东情况。”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公司控股子公司Sino Power Management Limited资金均存放香港,由于香港银行活期存款执行零利率政策,为提高资金收益,公司与Fast Boost Limited签订了合作协议,委托其1500万美元投资相关证券资产,Fast Boost Limited按照固定年收益率支付公司投资收益。”上述负责人称。

  此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海虹控股提前预付的一笔款项也是疑窦丛生。

  2013年年报显示,海虹控股预付给广东三和药业有限公司4700万元,时间在1年以内,公司解释称合同尚未履行完毕。

  根据工商资料,广东三和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营药品技术转让和化妆品销售,控股股东为海南瑞达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李国江。

  “我们并不知悉李国江的任职情况。”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不过根据《证券市场周刊》以前的报道,李国江曾担任过北京盛彩创新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而这家公司被疑与海虹控股关系微妙。

  资料显示,北京盛彩创新科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复兴路61号,同样位于上述地址的还有北京众合聚盈软件和北京瞬间互动科技,均与海虹控股存在资金往来。此外,北京豪彩银科科技、北京药通创新科技、北京亚洲互动科技、北京加娱互动科技、北京浩天银科科技、北京宏科盛达科技、北京煜盛达科技、北京朗坤前景科技等多家与海虹控股存在资金往来的公司,也均存在类似情形。

  对此,《证券市场周刊》曾质疑称,“这么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相似乃至相同的公司同时与海虹控股发生资金往来,加之公司此前多次投资惊人相似地失败,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产生怀疑吗?”

  此外,饱受市场质疑的另外一笔巨额款项至今仍尚未收回。2013年财报显示,海虹控股对绍兴九州化纤工业有限公司的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时间在3年以上,计提坏账准备170万元。

  根据公告,2006年12月8日,海虹控股与绍兴九洲化纤、海南中恒实业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拟分别收购二者所持有的绍兴兴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的81%和10%股权,并已分别预付1.7亿元和2360万元的股权收购款。

  海虹控股随后发布的公告称,由于绍兴兴虹化纤已纳入绍兴市搬迁(关停)企业名单,上述股权收购协议中止,绍兴九洲化纤应于2009年4月30日前向本公司返还已预付的股权款1.7亿元。

  不过截至目前,海虹控股尚未收到上述巨额款项,而且欠款方一拖再拖。

  2013年4月22日,海虹控股与绍兴九洲化纤、浙江国大集团签署协议约定:在完成并满足相关协议规定的交易条件的前提下,绍兴九洲化纤将其所持有的绍兴兴虹化纤全部股权转让给浙江国大集团,浙江国大集团将以折合20500万元的资产直接支付给海虹控股。

  而2013年11月15日海虹控股发布的公告称,由于政府审批等原因,原协议约定的先决事项无法按期完成,决定将原协议中的截止日期由“2013年11月15日”改为“2014年11月15日”。

  “目前,协议各方通力合作一直在推进相关事项的进行,公司也将积极、实时关注事项进展。”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此外,《证券市场周刊》此前发布的《神秘“非关联方”豪取海虹控股资产》质疑,海虹控股与九洲化纤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巨额真金白银被九洲化纤豪取。

  减值风险

  根据2013年财报,海虹控股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5083.39万元,投资成本为1.02亿元,资产缩水一半。

  据统计,海虹控股投资的慧德投资(00905.HK)、凯顺能源(08203.HK)、华普智通(08165.HK)分别浮亏53.08%、31.27%、45.54%。

  2013年财报显示,慧德投资的投资成本775.12万美元,期末公允价值363.66万美元;凯顺能源的成本234.70万美元,公允价值161.31万美元;华普智通的成本273.76万美元,公允价值149.1万美元。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上述股票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已经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理论上应该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不过,海虹控股却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进行冲减。

  某知名CFA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企业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到底应该计提多少尚无定论,尺度不是很好把握。

  “从谨慎的角度讲,可以多计;如果此项权益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则可以少计;如果最后被投资对象经营情况好转,并处于良性发展轨道,可以将原先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计入股东权益。但是,不计提确实说不过去。”

  “以上投资均未达到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标准。”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此外,海虹控股投资的奇峰国际(01228.HK)、Giant Interactive Group Inc也已分别浮亏82.04%、30.41%,截至2013年底,已分别计提减值准备188.99万美元、131.51万美元。

  除此之外,海虹控股的一笔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较投资成本也出现较大幅度缩水。

  海虹控股长期股权投资“中国通用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投资成本为4900万元,2013年年末的账面余额为3137.18万元,较投资成本缩水35.98%。

  海虹控股2010年12月18日发布公告称,为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新形势,决定与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中国通用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其中通用医控以现金出资人民币5100万元、海虹控股以现金出资人民币544.7万元、海虹医药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出资人民币 4355.26万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该公司亏损989.4万元,2012、2013年没有单独披露盈利状况,不过根据持股比例及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变动情况推算,这两年分别发生亏损1196.18万元、1412.02万元。

  根据会计准则,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中国通用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后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求业务突破口。”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

  官网显示,截至2014年5月12日,中国通用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站首页访问量仅有84712次。

  根据工商资料,上述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2日,照此计算,日均访问量仅有73次。

  此外,海虹控股还持有大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过投资成果并不理想,对业绩造成较大拖累。

  根据2013年财报,海虹控股共持有7只股票,合计为-1962.2万元。

  本刊记者 杜鹏/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