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复苏

  风机制造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晰,行业盈利逐步恢复,市场集中度明显改善;国内龙头与国际巨头差距不断缩小,海外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国内风电行业经历了“十一五”的爆发式增长之后陷入低谷,风电市场发展趋于理性。“十二五”期间,国内风电并网支持政策不断完善,风电外送通道陆续完成,2013年国内风电并网情况明显改善,风电场运营商收益率高企,纷纷上调2014年装机目标。

  2013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5GW,中国风电机组完成出口约692MW,同比增长约61%。

  目前国内风电整机龙头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与国际巨头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国内厂商产品技术的完善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国内风机的海外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在政策层面,酝酿已久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有望在2014年逐步出台,为风电行业长期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并网难题解决 运营商上调装机目标

  2010年之前,在国家要求控股装机容量超过5GW的发电公司到2015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装机容量来自于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以及2006年国家出台风电上网电价双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扩张。

  “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速高达100.05%,到201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4733MW,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18928MW,创历史最高。

  经历“十一五”风电装机容量的大规模扩张,风电行业问题逐渐暴露:(1)风电并网困难。由于风电出力不均,其功率难以预测,电网公司接纳风电入网意愿不强,装机容量大规模提升以后,风电场并网难题愈加严重,2009年、2010年中国风电并网率仅为63%、69%,弃风现象严重。(2)风机质量参差不齐。2010年中国众多风电场运营两年左右的风机均出现了风机断裂、风机起火,甚至2011年在河北、甘肃等地区风电场风机群体脱网,对当地电网造成了巨大冲击。(3)行业无序竞争,风机产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由于诸多企业涌入,风机产品价格大幅下跌,1.5MW风机价格从4600元/kW大幅回落至3600元/kW,产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2012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规模持续回落,其中2012年新增风电装机规模约12.96GW,较2011年同比下降约26.5%,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

  同时,国内弃风现象更加严重,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1890小时,较2011年继续下降,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

  由于弃风现象严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电网公司等诸多部门对风电并网问题日益重视。自2012年开始,国家能源局连续发布《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3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4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对过去一年全国各区域电网弃风情况进行通报,并对风电场并网建设条件、风电场调度管理等工作做出了规定。

  特高压、超高压送电大通道逐步建成,风电并网将继续改善。随着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和特高压跨区输电工程的逐步投运,大型风电基地的电力输出问题将有效解决,风电运营商的并网情况将进一步改善,预计风电场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不断推进,新能源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国内风电核准项目和招标量都出现了大幅提升。2014年2月底,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四批风电拟核准项目名单,项目容量为27.6GW。

  截至目前,“十二五”期间国家拟核准的项目容量已经超过了115GW,其中核准项目的重点地区由内蒙和东北向西北和华中地区转移。

  风电运营商盈利进一步提升,2014年风电装机依然快速增长。国内主要风电运营商2013年经营情况良好,除龙源电力受非经常损益影响净利润率有所下降外,其他厂商净利润率明显提升。

  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晰 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带动了风电行业产业链的繁荣,行业进入者不断增加。进入“十二五”,随着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不断下滑和风机产能的不断释放,风机制造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据统计,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已从高峰期的70-80家下滑到30-40家,市场竞争有所缓解。同时,风机制造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前十大风机制造商(扣除华锐风电)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70%,上升到2013年的75%。

  随着国内风电并网政策的完善,风电运营收益率高企,国内风电机组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风机行业竞争有所缓解,国内风机价格明显回升,1.5MW风机投标价格已从最低价的3600元/kW左右回升到4100元/kW左右的水平。

  目前国内风机制造竞争格局基本明确,随着国内风电装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们预计,未来风机价格将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保持稳定,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在原材料价格保持稳中下滑的情况下,风电行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全球风电装机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规模已经达到318.1GW,过去7年间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增长了近两倍。其中2013年新增风电装机约35GW,较2012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欧洲风电市场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在经济下滑期补贴削减导致其新增装机规模不达预期。

  2013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中,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印度位居前五,累计装机规模共计约230GW,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的72.2%;201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约35GW,中国、德国、英国、印度、加拿大位居前五,新增装机规模共计约230GW,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的69.5%。

  按照丹麦知名咨询机构MAKE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前十五大风电整机供应商中,国内风机厂商共有8家企业入选。

  2013年国内风电市场明显复苏,中国企业再次集群出现在全球风电企业排行榜上,预计2014年随着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国内风电整机企业全球排名将进一步提升。

  国内风机出口起步于2007年,经历了4年左右的技术提升,国内风机出口从2011年开始明显放量,其中2013年国内风机出口692.35MW,同比增长约60.8%,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风机出口1392.5MW,增速非常可观。

  随着国内风电企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品牌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风电整机供应商走出国门将是必然,海外业务的增速也将相当可观。

  配额制和海上风电打开想象空间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出台在即,风电建设有望超预期。

  2014年4月13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和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希望2015年后多数可再生能源具备经济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讨论稿)》确定了各配额相关方的主体,其中控股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为承担发电配额义务的主体,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内蒙古电力公司及各省级电网内独立经营的电网企业为承担收购配额义务的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配额指标的消纳。

  从实际电力需求和地方政府建设冲动两个角度都可以分析出风电实际装机将超规划。

  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有望出台,海上风电市场逐步打开。2014年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2013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约39MW,较2012年下滑约69%,且全部为潮间带项目;截至2013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28.6MW,其中潮间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5MW,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28.1MW。

  目前,标杆电价不明晰、审批缓慢、技术和标准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国内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国家层面的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在制定中,部分地区的海上风电补贴政策已经出台,为海上风电发展注入了活力。

  按照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风电发展规划,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照海上风电项目1.2万-2万元/kW的综合造价来测算,海上风电项目未来年均投资额近800亿元。

  作者为齐鲁证券分析师

  刘统/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