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最缺什么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瑞士制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 发布时间:2014-08-05 15:28

  瑞士人口800万,面积4.2万平方公里,建国历史800年,自然资源匮乏,处于内陆深处。中国人口13亿,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有5000年文明史。看起来两者缺少可比性,但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不是所有有价值的都能被计算,也不是所有能计算的都有价值。”通过近距离对照就明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还有太多的课要补。

  瑞士的成功这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创新能力建设。且以“瑞士制造”中的钟表业和旅游业为例。

  “瑞士制造”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尊重创新文化。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瑞士在全球142个主要经济体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在知识技术产出、创造力产出、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研究机构等8项主要指标都处于领先地位。本年度进入榜单前5位的还有瑞典、英国、荷兰和美国;中国排名第35,中国香港排名第7。

  瑞士钟表业的成功靠的是品牌及对科研、设计、技能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巨额资金投入。在结构上,瑞士沿袭历史上横向专业分工的格局,供货商和分包商向钟表商提供零配件,钟表商装配和销售成品。钟表商根据品种组织内部生产结构。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瑞士钟表工业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全系列产品,从人工上弦到全自动机械手表,从模拟式到数字式显示石英表,材质从贵金属镶钻、不锈钢、木、塑料到高科技陶瓷,款式从现代到古典、从运动型到时尚型,品种从闹钟、座钟、小摆钟到手表,可满足各种各样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而其世界级声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一代又一代表匠用智慧和汗水赢得了这份荣誉。瑞士钟表业对品牌和原产地标志的使用极为重视,使得名牌效应和“瑞士制造”的号召力相得益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品质保证。

  目前我国钟表行业也已跻身世界钟表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2011年,我国钟表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70%,但出口总值仅为20亿美元左右,仅占全球市场的10%;而且在国内市场,国产手表虽占有70%市场份额,但销售收入仅占市场销售额的30%,远低于国外品牌在华销售额。瑞士年产钟表仅占全球产量的3%,但出口额却占了国际市场销售额的40%。

  瑞士钟表业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要充分利用钟表制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契机,发挥我国钟表行业的比较优势,提高与国际钟表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层次,积极吸收和消化国际钟表企业的先进之处,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逐步增强竞争优势,缩短与国际钟表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产业升级。

  瑞士是令人向往的花园式国家,阿尔卑斯山多座令人心动的雪峰、1484个蔚蓝的湖泊,还有瀑布与溪谷、葡萄园与村屋、中世纪的小城建筑、数不胜数的独特景点及长久中立国地位所酿造的和平安详与悠然恬静的环境,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被誉为“世界公园”。多年来,瑞士每年的游客均达65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逾13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30亿瑞士法郎,位居世界旅游大国前十位,旅游竞争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与中国旅游业相比,瑞士旅游业3个特点:一是拥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瑞士用尽了其湖光山色的优势,旅游产品遍及水上水下、山上山下、地面空中,还设计了许多文化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旅游项目,全年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旅游者。比如瑞士的冰雪游安全、有趣、刺激,全年不停,无论在什么季节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冰雪爱好者,仅此一项就收入不菲。我国也有很多河流、湖泊、海滨与山峰,就旅游项目来看,还有很大发展余地。二是把环保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瑞士有完善的环保法规。许多景区都不准旅游巴士靠近,停车场设在离景区较远的地方,游客只能步行一段进入景区。瑞士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在湖畔与山区,对新建筑高度、式样及屋顶倾斜度都有严格限制,山区限量建楼且不准超过4层。为保护环境,瑞士所有景区的价格和游人进入体系都是经过环境科学家精心考察论证,绝不为追逐经济效益而过量接待游人。在景区与民宅区均建有很多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多池沉淀再经处理后才允许排放。三是不断拓展旅游内涵。瑞士旅游善于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辐射功能,形成会展旅游、林业旅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四朵奇葩。瑞士“三宝”钟表、军刀、巧克力世界闻名,凡到瑞士的游客多少都会购买一些。但无论购物还是旅游本身,瑞士都能提供优质、周全而人性化的服务。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售后服务及提供20种语言的“朋友式服务”,是放心在瑞士旅游购物的最大保障。

  “瑞士制造”成功的另一个要素,是企业家的集体责任感和对品牌、声誉的永恒呵护。传统上,瑞士提供的标志性产品是“一揽子经营模式”,例如,酒店与旅游业依靠交通运输系统的支持;银行与保险业伴随贸易共同发展。开放性是瑞士模式的关键特征。开放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由于政治迫害和贫困,许多最具创新力的人物迁居瑞士,形成了典型的国际品牌。海因里希(后来的亨利)·内斯特莱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梅因和朱利叶斯·马吉是意大利移民后裔。制表业的兴起,靠的是为躲避路易十四宗教迫害的法国胡格诺派人士,来自美国波士顿的阿里奥斯托·琼斯在沙夫豪森生产手表。二是对外开放以走出去的形式展开。塞萨尔·里茨是来自有13个农家子弟的家庭,他在伦敦和巴黎开设的酒店闻名世界。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格里斯曾在祖国瑞士学习制表技术,却以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名字获得国际声誉。瑞士桥梁专家奥斯马·安曼设计了乔治·华盛顿大桥,将纽约和新泽西连接在了一起,用维拉萨诺海峡大桥打通了从斯塔滕岛到布鲁克林的通道。

  长期以来,瑞士的优势依靠一大批成绩斐然的家族企业保持着。尽管也出现了诸如继承权之争、败家继承人挥霍等一些常见问题,但家族资本主义还是表现出连续发展的前景,并期望可长期开发一种产品和经营一个品牌。因此,即使是所有权变更很久以后,最优秀、最持久的瑞士产品仍保留了原有的品牌和声誉。

  在瑞士的企业家身上,至今还保持着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引领瑞士走向成功的价值观:被重视的是才能和成绩,而不是背景和地位。只要是能引领成功的好主意都值得被采用,不必在乎由谁提出来。正是基于这些根基,瑞士愿意接受并重视个人建议、集体责任观和企业家精神。实际上,企业创新精神不仅受到鼓励,也已成了社会预期。80%的瑞士人都在商业环境中工作,失业率低于3%。瑞士的社会共识是,没有企业家创新精神,就会导致失业。

  罗伯特·蒙代尔说:“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动力引擎,只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才能够创新产品,是天然的领导者,有能力预测供需的变化和市场风险,能够抓住机会,勇于冒险,使目标变为现实。”可见,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就不能存在;企业家创造了企业,企业家精神则使企业充满朝气与活力。

  面对瑞士这个参照系,我们深切期望,当代中国企业家能尊重企业家精神的基本价值观:创意、胆识和远见,加上纪律、技能和毅力,以及愿意承担风险和渴望使梦想成真的意愿。其实,翻翻古籍,这些可贵的品质在古代中国企业家身上早就有呈现。瑞士人一直这么做,所以“瑞士制造”誉满全球。如果中国人也坚持这么做,何愁“中国制造”不会成为“中国创造”?

  财经学者 吴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