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 风铃物语

  • 来源:《你·行乐》
  • 关键字:风铃,油灯,编织
  • 发布时间:2014-08-10 16:05

  暑热减几分

  风铃清脆的叮咚声会使人感觉到风的吹拂,从而产生一丝凉意,这是通过听觉来达到避暑效果。在东京银座这样的繁华之地,也会有货郎挑着挑子,出售各种风铃。

  普通的风铃形似倒扣着的茶杯,里面吊一根小棒儿,小棒儿下端垂一截线,线上系一叶被称为“短册”的细长纸片。短册俗称风铃的舌头,是用来增大迎风面积,使得风铃更敏感地晃动,发出清脆的“叮铃、叮铃”的声音。

  在郁闷烦躁的夏日,耳边都是嘈杂的吱吱蝉鸣,只有微风吹来时,短册在风中团团转,带动小棒儿不断撞击风铃。清脆的叮当声,有时似黄莺鸣啭,有时似乳燕低喃,在炎炎夏日听来,使人心旷神怡,暑热不知不觉减了几分。

  风铃的叮叮当当,单纯、素朴而缥缈。对日本人来说,这正符合他们崇尚淡泊素雅的审美之心。古时风铃在贵族间极为流行,被称为“风琴”,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当时,风铃价高难求,一般百姓可望而不可及。到了江户时代,制作工艺进步,可以大量生产,才在民间普及,成为夏日必不可少的消夏用品,也形成日本特有的风铃文化。

  起源与传说

  据说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有人也用它判断风向。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听玉片的碰撞声判断风的方向。这些玉片就是占风铎。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国。

  起初,风铃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人们认为,在可以听到铃声的范围内,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

  在日本有一则民间传说,明治末期,东京的京桥附近有个长长的陡坡,那里时有鬼怪出没,天黑后无人敢走。有一天,一个卖风铃的小贩回家迟了,经过这个荒山坡时看到一个窈窕女子站在路边,长袖掩面。于是小贩问她为何哭泣,却不见女子回答。小贩禁不住上前拽女子的衣袖。女子缓缓转过身来,却是一张无嘴无鼻无眼光滑如蛋壳的脸。小贩吓得大叫一声拔腿就跑,身后背的风铃大响。那女子本要追赶,一听到铃声便倏地消失了。

  风铃祭

  每年的7月~8月末,来自日本全国的风铃将在风铃祭上齐聚一堂,北自北海道,南至冲绳,奏响一首首轻快的夏日之歌。

  其中最有特色的风铃,当属只有在风铃祭上才能到手的“达摩风铃”和“牡丹风铃”等稀奇的风铃品种。达摩风铃是中间高两侧低的铸件风铃,音色清脆,结合驱邪招福的达摩而诞生;江户风铃因手工进行玻璃吹制形成而声名远扬,牡丹风铃则是在江户风铃上特别描上绘画而成的。

  或许古时的人们在夏季尤其体力衰弱,导致疫病流行,因此盛夏时期,在神社和寺院祓除不祥的祈祷频繁举行。风铃祭也算其中一种。成千上万只风铃在院内满满地吊挂着,微风拂面,乘着风,铃声摇曳,仿佛驱散了厄运,带来凉爽舒适。

  奈良县橿原市小房町观音寺每年都会举办风铃祭,约有2500只形态各异的风铃从日本全国聚集此处,装饰着寺院的各个角落。其中不乏岩手县南部铁器制作的声音十分响亮的“南部风铃”,还有色泽鲜艳的冲绳琉球玻璃风铃等。

  梅雨季节短暂的晴天,前来寺院的人们陶醉在玻璃陶器与微风演奏的清凉世界中。风铃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情轻松愉快。风铃祭的举办期间还将进行风铃现场销售。

  骏河竹千筋细工风铃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竹子。竹子材质坚硬,被喻为植物中的“钢铁”,纵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易断裂。在竹子漫长的一生中(60~120年)只在死前开一次花,这一特征使得多数品种的竹子在数百万年间成了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草本植物。竹子在日本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

  位于日本中部的静冈县凭借其温和潮湿的气候,成为竹工艺品之乡。骏河竹千筋细工,即骏河细工协会创建于江户时代(1603~1867)早期的1620年,当时的幕府将军以骏河城(古代的东海道就经过此地)之名为其命名,令其声名远播。不同于其他地区竹编工艺,骏河竹细工削竹为“筋”,以穿插、组立手法制器。3年生之苦竹与毛竹,经切割、钻孔、加热与穿组,数道繁琐细密工序后,变换为纤细柔韧的曲线。

  1873年,骏河竹细工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使其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如今在骏河竹细工专门从事工艺品制作的男女匠师共有14人,新一代的匠师人才也在茁壮成长。骏河竹细工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各种商品,种类极其丰富。精美的风铃在编织精巧的竹笼里发出阵阵清音。

  硝子风铃

  『硝子』在日文中是玻璃的意思。北海道的小樽以玻璃之城而闻名,明治和大正时代在小樽一度兴盛的鲱鱼渔业使用玻璃制造的浮球、油灯等,小樽玻璃的制造便始于此。如今在小樽有很多经营玻璃制品的店铺,北一硝子在其中历史最早,创业追溯到1901年。现在,北一硝子有数家店铺和美术馆,游客也可以在店铺内体验一下制作玻璃的乐趣。北一硝子最出名的店铺三号馆,利用了小樽作为商业港而繁荣一时所建造的仓库,是1891年建造的木结构贴石面仓库。

  铁器风铃

  日本的南部铁器,指的是岩手县盛冈、水泽产的铁器。那一带过去是『南部藩』,盛产品质优良的铸铁原料铁矿石。

  最早的南部铁器是『茶釜』,与贵族茶文化息息相关。旧派南部铁器以瓶、壶、锅等日常用具为主。新一代的南部铁器以铁瓶(水壶)、急须(茶壶)、瓶垫、茶托及风铃、灯笼等装饰品为主。

  南部铁器1975年成为第一批被认定的日本传统工艺品。每年夏季,日本冈山县都会推出『风铃有轨电车』,吹奏出清凉之音,风铃正是来自岩手县的南部铁器。

  锡器风铃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稀有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不变色并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温、保鲜效果。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用锡罐储存茶叶。由于锡器的密封性较强,因而用锡器储存茶叶,保鲜期比其他任何茶叶罐的时间都长,并具有不变味不变色的特点。

  锡也是制作风铃的绝佳材料,其音色历久弥新。事实上,在弯折锡器的时候,会发出『哔哔』的高亢声音,这是锡分子互相摩擦产生的,有一种极其浪漫的叫法,把这个声音称为『Tin Cry』(锡的啼哭)。

  晴天娃娃风铃

  晴天娃娃(日语:てるてる坊主,意指晴天和尚)在中国古称扫晴娘、扫天婆,是一种悬挂在屋檐上祈求晴天的布偶。中国的晴天娃娃常以剪纸或布头的形式制作成娃娃形象,一手拿帚,头上剪成莲花状;而日本的晴天娃娃多以方形手帕包裹乒乓球或棉团,并且在圆团上绘画五官。

  据说『扫晴娘』的习俗流传到日本后,因日本主持祈雨求晴仪式的都是和尚,所以扫晴娘就摇身变成为光头的『晴天娃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