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安定感

  • 来源:《你·行乐》
  • 关键字:毕业,杂货,亲切
  • 发布时间:2014-08-10 16:12

  每次到东京都会去拜访的日本杂货名店Zakka最近开始搬家,表参道一侧街巷内的这家二楼店,可以说是我心目中理想杂货店的样子。进院子上到二楼,横向展开的空间拥有超大面宽,三面采光,陈列安静清爽,宛若画廊,甚为舒适。将日语中zak-ka以zakka的形式与杂货所产生的关联性解释,可以说这家开了30年的店功不可没。也正是它将杂货很清晰地定义为了zakka。

  30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作为生活道具屋的Zak ka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路,所以每次去都能踩准节奏。老板娘吉村眸在先生去世之后,像是继续维持着两个人的生活体系一样很认真地经营着Zakka,而换地方也是因为很早之前就与先生计划好了要在这个时间点进行调整,因为年龄大了,须得换个小一点的地方,才照顾得过来。听起来就像是在履行某个约定。

  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地将店开下来,保持着它一贯的风格和生命力,在我们看来这需要很强大的定性,来自自我的和来自外在的定性。不过对于东京的小店店主来说,这似乎都是开店的基本功课,他们投入自己日常的时间,将一家店按照自己的性格开下来,似乎没有过多去思考生存的因素,而是一味将自己的方式融入其中,空气中的任何一点气味,都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总是能吸引到气味相投的、能欣赏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活的安定感,时间因此而停滞不前。这就是东京为什么总让人感觉陌生而熟悉。

  东京表面繁华急速流转,但内里却是安定如河,是谓静水流深,这才是一座都市的魅力所在,而这一切,都是时间沉淀而成。如果有时间,我总是会习惯坐J R中央线去吉祥寺转转,贵为东京最有名的杂货集中地,那里有我最爱的另外一间杂货店,准确说是两间,小林和人的roundabout和OUTBOUND。15年前开设的rou ndabout与6年前开设的OUTBOUND风格迥异,一个是家常的生活杂货,另一个是有着某种概念性的日常杂货,但它们都是亲切的,都具有让人重新思考生活的能量。

  小林和人大学毕业后没有直接去企业入职,而是与朋友们合伙开设了期间限定的rou ndabout,朋友们在一年之中先后退出,进入社会的正式轨道,只有他自己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一个人坚持下来,变成了职业的杂货人。

  一直到今天,两家店的经营者小林和人都还是亲力亲为,每天会先去到roundabout忙活,然后去OUTBOUND,他自己的工作室也在这家店内一块区域,这种无处不在的体察、与客人的接触,正好形成了他所理解的“理想杂货店”——“客人通过那家店的整体氛围能感觉出幕后的店主是个什么样子,能够感知到店主是在按照他的喜好做事情,这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店。”

  距离惠比寿车站步行10分钟距离的一家咖啡+点心店“步粉”,可以说就是东京这种个人化小店的代表,之于我来说,亦是心水。每次路过惠比寿,内心里总是会惦记着这家开了8年的小店。10多个平方米的空间,从装修的每一个细节如旧桌椅到食器的挑选定制,都完全是依着老板磯谷仁美的个人审美趣味选择,而咖啡、红茶的冲制以及面包甜点的制作,也完全是她个人因为自我口味的需求而选料、研发,所以坐在步粉的店中,完全就是在仁美家中做客的感觉。而仁美也确实每一天开店的时候,都会在店中忙里忙外,那种因为店主的存在而带给人踏实的安心感,确实是东京不少小店的魅力所在。

  在某次采访小林和人的时候,他认真地阐释了这种“个人性”所带来的魅力:“我觉得那些比较真实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开着店的咖啡馆、酒吧、喫茶店、街角书店,它们更接近真正日常的生活,我会更喜欢。这种店没有那么注意客人的想法,有更多自我的趣味在里面,有自我经营的特点。尽量不要太多去考虑客人的想法,才能更好去完成一个店主作为综合体的想法——每个人本身就是受很多文化影响的综合体,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个综合体了,那就把自己的综合性表现出来就好了,不用再更多去关注或介意其他的东西,会更好一些。”某种程度上,东京是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生动有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