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河流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中国经济,历史,经济制度
  • 发布时间:2014-08-13 16:21

  历史是一条河流,虽经百转千回,终将奔向大海。

  中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就像这样的一条河流。如果从1984年启动城市改革算起,中国企业改革迄今已历时整整30年,依然未竟全功。所以然者何?恐怕与缺乏终极目标和根本方向不无关系。

  中国国企改革不应再在急功近利式的短期目标主导下茫然前行,而必须确立一个足以烛照未来、指引久远的清晰航标。这个航标在中央最高决策层最近的表述中,明确为“混合所有制”。本期封面专题,我们就围绕如何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几篇文章。

  曾多次参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的资深经济学家张卓元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认为,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对中小企业来说,主要是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主要还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一步,公司制;第二步,股份制;再进一步,混合所有制。他强调,今后,要弱化企业的所有制印记,强化其市场主体地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着重从法律角度对国企反腐防腐提出了五点建议。

  安邦集团的陈功和贺军则提出了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安邦构想”。其核心思路是,以金融为抓手,大规模推广共同基金,以此来推进国企改革。他们认为,这一方案能够达致三个核心目的:在国资经营中全面引入社会监管;政府不搞直接投资,避免“政企不分”;能够最有效地吸引民资参与。编者以为,“安邦构想”不失为基于当前现实推动国企改革的一种可行方案。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毛元斌先生提出的“国企改革新出路”是,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中央企业改组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适度推进中央企业改制上市;继续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办法,为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路子;引导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国资委认真履行多元投资主体企业股东职责,为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奠定体制基础。这很可能是国资委近期将要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杰出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逝世十周年,中国国内经济学界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2014年7月5日至6日,“市场、产业与分工——中国的改革历程与经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杨小凯教授逝世十周年追思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杨小凯遗孀吴小娟女士出席,黄有光、林毅夫、张维迎等知名经济学家全程倾力参加,张五常教授更是远程视频发言,从“修正的斯密增长模型”,到“市场经济中,政府到底该如何作为”,再到“中国的经济学向何处去”,整个会议可谓是思想的盛宴,“林(毅夫)张(维迎)之争”更是不乏火药味,让与会者如飨甘霖。读者可以从翁一先生的述评中获悉此次追思会上更多的精彩内容。

  早在去年7月7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就曾举办过“纪念杨小凯教授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杨小凯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及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征得会议主办方同意,本刊本期摘要刊出了部分专家发言。

  本刊专栏作者党国英先生在《历史,游走于学者思想范式之外》一文中称,至今,中国思想界所讨论的很多问题仍然在杨小凯奠定的概念平台上推进。他认为,未来还需要有两组制度变革,方能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全面现代化,并完成社会转型任务:一是推动土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市场化,特别是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二是推动公共领域的权利配置改革。

  对江苏模式和浙江模式的比较和争论,是最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个热点事件。本期“区域”栏目组织的三篇稿件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江浙模式的各自成因、潜在动力及竞争前景,颇具可读性。

  要之,不管是国企改革还是区域竞合,不论是学术创新还是社会变革,从大的方面看,都融汇在近代以来中华文明转型这一宏大主题之下。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用穿过“历史三峡”来形容这一转型,庶几近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在中国历史的三峡中,早已镌刻上鲜明的航标,历史的主航道清晰了很多。凭借历史航标的指引,相信中华民族终能实现拥抱大海的梦想。

  文/崔克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