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竞合看未来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中国经济,苏浙模式,资源
  • 发布时间:2014-08-14 10:20

  最近媒体和网上再次热论浙江与江苏经济发展之争,近10年江苏发展在发达地区确实非常出色,其发展速度、企业做大、科技创新、产业转移、都市圈扩展辐射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经济总量上江苏超越山东、直逼广东。

  反观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1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浙江依托加入WTO后的出口替代战略和黄金十年的房地产飙升这两大路径,总体发展速度仍处于快速期,浙江企业或依赖出口,或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发展势头尚可。浙江的各地方政府依靠房地产带来的巨额收益日子过得还挺滋润。但2008年后,浙江企业的日子急转直下,外贸大幅下降,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也遇到瓶颈。依靠4万亿强刺激,浙江房地产业好日子并未延续几年,时下房地产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么是否说江苏业已超越了浙江呢?7月初,江苏代表团到浙江考察,从两地掌舵人的言语中可见端倪。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吴越地缘近,浙苏一家亲。浙苏两省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实现了一步又一步的历史跨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辉煌成就,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浙江学习借鉴。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说,浙江一直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一方创业创新的热土,是江苏学习的榜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就,特别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的积极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创新思路,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成功做法,敢为天下先、勇于创业创新的奋斗精神值得江苏学习。

  显然,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浙江似乎占据了先发优势。但回顾刚刚过去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江苏的确在多个方面领先全国。

  论总量与速度江苏占优,论质量与效益浙江领先

  从评价经济发展传统视角看,近十年江苏的确大幅超越了浙江。2008-2012年,江苏发展更快,江苏年均增长11.8%,比浙江9.6%高2.2个百分点。尤其是2011-2013年两地差距拉大,浙江经济分别增长9%、8%、8.2%,江苏分别增长11%、10.1%、9.6%。到2013年江苏GDP超浙江2.15万亿,两地人均GDP基本相当。从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方面,江苏明显占优。但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浙江依然领先。

  首先是经济发展最核心、对百姓最重要的指标,居民人均收入,浙江一直牢牢领先于江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一点浙江实现的更好。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上海、北京,2013年达到37851元,是江苏32538元的1.16倍。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29年位居全国省区第1位,2013年达到16106元,是江苏13598元的1.18倍。2013年,国家推出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新指标,浙江达到29775元(全国第3),是人均GDP的43.5%;江苏24776元(全国第5),是人均GDP的33.2%,比浙江低了10.3个百分点。而且,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35:1,比江苏的2.39:1低0.04,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其次,从GDP和财政收入含金量来看浙江一直好于江苏。据《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3年全国“GDP含金量”(单位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排名中,浙江位居全国第4位(列上海、北京、广东之后,2009年浙江列第5位),已经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方阵”,而江苏排在第18位。在财政收入质量上,浙江一直优于江苏,浙江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一直在93%以上,位居全国前茅,优于江苏10个百分点左右,显示出浙江财政收入更加稳健与坚实。

  再次,从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看,浙江明显优于江苏。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是国际上通行的、最为重视的经济发展指标。2012年浙江的消费率50.4%,比江苏高8.4个百分点。浙江居民消费水平为22845元,比江苏19452元多3393元。浙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很高,其中城镇28259元、农村13724元,都是江苏的1.17倍。浙江百姓吃穿住行都好一些。从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看,浙江21545元,比江苏18825元多2720元。其中,吃、穿、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的人均支出为9515元、1618元、1552元、4134元、1228元,分别比江苏多1529元、180元、115元、1444元、170元;每百户拥有汽车,浙江36.5辆,江苏26.2辆。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看,浙江10653元,比江苏9138元多1515元。其中,吃、穿、住的人均支出为3947元、752元、1950元,分别比江苏多898元、141元、457元。从人均居住面积看,2013年末,浙江城镇居民为38.82平方米,江苏是36.8平方米;浙江农村居民为60.82平方米,江苏是43.6平方米,多了17.22平方米。2012年末,浙江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26343亿元,人均48097元;江苏为30057亿元,人均37951元,比浙江少了1万多元。2013年末,浙江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29360亿元,人均存款余额达到53041元,明显好于江苏。

  最后,在生态和资源消耗水平上,浙江优于江苏。浙江森林覆盖率一直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2013年达到60.82%,比江苏高出40个百分点。在能耗和排放上,浙江也优于江苏。浙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更高一些,万元GDP能耗、地耗、水耗等指标都好于江苏。

  十年间,浙江经济总量为何大幅落后于江苏

  首先是两地资源要素决定发展差异。两地国土面积相仿,苏、浙国土面积均为10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但浙江的可用面积只有江苏的三分之一,对于仍处于东亚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的中国,有大量可消耗的土地就意味着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这点苏北广袤的平原做到了,为江苏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土地等资源的强力支撑。尤其是投资拉动方面,江苏大幅领先于浙江,近十年连续多年在10%左右徘徊,低于江苏10个百分点以上。

  其次是两地经商方式决定发展差异。浙江人喜欢行商,江苏人则倾向于坐商。浙江人全中国、满世界跑,创造了是浙江GDP体量相当的省外GDP(有的专家甚至认为省外是省内经济总量的2倍多),如果算GNP,浙江无疑在全国是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650万浙商在省外创办企业30多万家、专业市场2000多个,总投资4.5万亿元,每年缴纳数千亿的税收,创造数千万的就业岗位,为全国各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是近十年发展中浙江投资远逊于江苏。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为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力量加强、大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货币超发、地方债务迅速扩大;国企借机迅速做大作强、民企发展空间不能有效放大。显然这对于国企、外企为主导的江苏经济发展更加有利。这对于以民企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却很是不利。由于大环境所致,浙江民企未能有效转型升级、稍好的民企全跑去做房地产了。十年中江苏的国企和外企顺势而上,成为超越浙江的领头羊。

  从工业领域来看,浙江不仅在投资总量上与江苏的差距越拉越大,投资结构的差距也是日益明显。浙江仅有1/3强的投资是进入工业领域的,而江苏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进入工业领域,工业投资中更有绝大部分是投入到制造业中。

  那么,浙江省近2/3投资都到哪里去了?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浙商资本就持续投入房地产、股市、基金、高利贷、担保公司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以及到省外炒作资源赚取暴利。这种投资方向,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浙江投资一直处在低位运行状态,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东部水平。”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徐志宏说。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里,浙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8年低于全国水平。第四是江苏的大城市群带动效应更强。浙江是省管县体制,这种扁平化管理体制带来的直接效应是促使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这也是浙江在全国百强县中占三分之一左右的原因。县域经济发达也带动了老百姓收入提高,为居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但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已进入了城市群经济发展新时代。这一点为实行市管县的江苏带来正效应,由于地级市集中全市财力大搞城市建设,导致江苏城市圈和城市群优于浙江,2012年,400万人以上的城市浙江1个、江苏1个,200-400万人的城市浙江1个、江苏7个,100-200万人城市浙江3个、江苏3个。江苏城市群带动和辐射效应也强于浙江,如2013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64%;而江苏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64.1%,首次超过浙江。得益于中心城市的集聚发展,2013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26596.0亿元,是浙江的1.5倍。

  最后,由于外来人口剧增导致浙江人力资源逊于江苏。投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在其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口结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和人口结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浙江常住人口5443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万,与2000年相比,省外流入813万人,相当于流入了一个海南省(867万人),而江苏十年只增加428万人。“十五”期间,浙江年均净流入22万人左右,江苏是29.5万人;“十一五”时间,浙江年均净流入79.8万人,而江苏只有6.1万人。大量低学历素质人进来的同时,带着资本、技术的人——浙商离开浙江,这种人口“逆向”流动的格局,实际上已经直接影响到浙江的转型。“浙江目前的产业结构,吸纳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进入,不仅加剧了资源消耗,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管理问题,增加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严重制约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一次在浙商创业创新会议上分析说。

  未来取决于孰能真正转型升级时下,江苏政府财政收入、多向显性经济指标超越了浙江,尤其是GDP大幅甩开了浙江,但从科学发展角度来评价,未来孰优还看苏浙谁能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谁能真正转型升级、谁能咬牙提高速度下行的容忍度、谁能挺住阵痛全力拼质量拼效益拼创新。

  从最近两年看,在咬牙转型、科学发展上,浙江似乎在逐渐超越江苏。虽然浙江当下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政府在科学发展上却是真抓实干、大刀阔斧,不比总量,而是搞效益型、内涵式发展。

  首先,浙江正在咬牙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正所谓“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当下浙江强力推进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就是浙江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咬牙忍痛转型的明证。浙江在经历了“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阶段后,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并率先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举措,兴起了“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热潮。虽然是自上而下推进的,铁腕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改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从当下看,浙江的发展速度下来了,但质量上去了,常此下去,浙江在科学发展上必然走出一片新天地。

  其次,浙江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尤其是草根创新力上更加占优。给点阳光就灿烂,一直被用来形容浙江人的创业精神,尤其是草根创业活力更甚于江苏。这也是浙江小老板、个体户远超江苏的原因。时下,浙江正全力打造全国“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地方政府,大大激发了浙江人的草根活力和创业创新。时下,浙江正在点燃激活民间活力的“新炉子”。比如,在海宁市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试点,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创新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配置机制,将亩产与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等挂钩,促进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还有在柯桥区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在富阳开展权力清单试点;在平湖市搞产业结构调整机制改革试点;在德清县搞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在开化县和淳安县谋划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国家生态公园等。

  特别是出身于草根代表未来商业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向的互联网经济,浙江已远超江苏。如浙江在网络经济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经济领域再次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浙江已成为电子商务大省,并正在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杭州正在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之都。论企业阿里巴巴业已傲视群雄。2012年,域名数浙江343万个,位居全国第1,是江苏52.2万个的6.6倍;网站数浙江19.6万个,位居全国第4,比江苏17.1万个多2.5万个。2013年,浙江已登记的网上商品交易市场157家,交易额为1.95万亿元,增长52%,首次超过实体市场,并且在前50强网上商品交易市场,浙江独占大多数,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浙江电商正在引领全国、带动全国,辐射全球。

  最后,随着改革深化,市场化发挥决定作用,浙江一直占优并大力推进的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可能再次发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近两年浙江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走在了前列。如正在大力推进的“三单一网”建设,实现“三个大幅度减少”。大力推进“三张清单”:即“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由基层管理更为方便更为有效的一律下放审批;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设全省网上政务大厅,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全流程”效能监督。

  所有这些表明,在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浙江作为中国市场机制最为完善、市场化最高的先发地区,有必要、也有可能和实力在这次市场化起决定性作用中获得再次辉煌的先机。从最近几年苏浙企业巨头发展态势来看,可见端倪。一向注重于稳健发展的江苏企业巨头也出现了变坏的苗头。如江苏新贵能源巨头尚德业已倒下,中国民企三巨头的苏宁今年一季度开始亏损,沙钢由于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来,而浙江的民企巨头目前却在逆势上扬,如娃哈哈、万向、吉利等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不错。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青年学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