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廉政公署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廉政,行贿,受贿
  • 发布时间:2014-08-18 13:1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内地尚处于“文革”如火如荼阶段,而与内地一水之隔的香港,却已经开始了经济的华丽起飞,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与财富一样快速聚集的,还有欲望与罪恶。社会物质欲望的膨胀,人们拜金心态的扭曲,一点点吞食掉公平与正义的信念。加上监管措施的落后,贪腐之风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贿、分赃等枉法行为逐渐变得集团化、制度化,并以其强大的“同化力”,把一个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并入其行列,日常生活里潜规则横行,“不送礼、不行贿”,则“一事无成”。

  行贿与受贿,形成一个庞大而默契的共同体,整个香港体制进入灰色运转期,民怨深重而又无可奈何。及至1970年代,葛柏案的爆发,让积压多年的民怨达到沸点。1974年年初,港英政府为了挽救信任危机,终于痛下决心,铁腕反腐,廉政公署(ICAC)由此诞生,一场“静默的革命”由此而掀起。短短数年,诟病丛生的香港便“脱胎换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廉政时代。

  廉政公署靠一己之力澄清了香港这片海港,背后依托的是法治的保障。而“法治”,本身既是一种以公正和人道为目标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现实操作中,更是一整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安排,司法独立,权力分散,机制透明,监督严密,是其精义所在。

  而当反贪在法理和人心上以“零容忍”为准线时,贪腐便彻底失去了寄生的空间。“零容忍”,是上至特首下到普通民众,没有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是无论大贪还是小贪,甚至1元都要一查到底。“零容忍”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更是一种严厉的策略,是香港廉政不用重典而足以威慑贪腐的重要原因所在。

  “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这是廉政公署妇孺皆知的一句广告语。“你”,即为每一位香港公民。正所谓“众而不可欺者,民也”;而民心可用,民气可求,“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经过多年的宣传,“反贪”,早已完全渗入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心中,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市民大众对贪污的公开唾弃、积极举报、全民共诛,成为孕育廉洁社会的有效砝码。在香港,反腐倡廉,已经不只是廉政公署的行动,而且是自觉自发的公民意识;廉政公署,也早已不仅仅代表一个传奇机构,更是成了香港人引以为自豪的核心价值的一部分——公正、平等、法治、秩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廉政公署,这才是香港社会最让人心动的地方。

  □莫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