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油变成盐”应对欧佩克

  应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能源专家安妮·柯林(Anne Korin)女士与盖尔·拉夫特(Gal Luft)博士前不久到访中国石油大学,与中方的能源问题专家、媒体人士和中国石油大学师生就全球能源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境与生活》杂志将两位美国专家的发言加以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编者

  很高兴来到北京,北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到“能源安全”,首先要明白我们所说的是同样的东西。要知道,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国或能源中转国对“能源安全”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像中国和美国这种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石油对发电不再重要

  能源安全意味着廉价、稳定和可靠的能源供应。今天的石油很少用于发电。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电来自石油。在全世界,只有5%的电来自石油。大规模用石油发电的国家是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如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因此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石油和电的关联不大。

  但是,美国2/3的石油需求来自交通运输。你看中国和其他国家,石油需求的增加都是由于交通运输。再看全球运输市场,你会发现石油主导了整个世界的运输市场,超过90%的燃料来自石油。这些燃料是石油制成的汽油。

  通常,谈起亚洲的石油,人们都会说到亚洲为石油支付的额外费用。相比西方国家,亚洲国家进口石油必须每桶多花5美元。但与此相比,人们为石油垄断额外支付的钱更多。在沙特阿拉伯,采油成本只有2.5美元一桶。波斯湾大部分国家的采油成本都低得惊人。但长时间以来,中美买石油的价格都是100美元一桶。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你需要看看过去40年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什么。垄断组织欧佩克国家拥有约70%的世界常规能源储备,约占全球的1/3,但它们每天只生产3000万桶石油,这些产量还包括欧佩克成员国自己消费的石油。

  中美与欧佩克利益相悖

  1973年,欧佩克的原油产量和今天差不多,还是每天3000万桶。但在过去40年里,中国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经济迅速增长,人口激增,石油消耗量也大幅增加。但欧佩克丝毫没增产,而是限制产能。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欧佩克的动机。以欧佩克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石油销售。过去几年,尤其是中东剧变之后,沙特为了维稳,政府支出大幅增加。为了平衡预算,政府需要扩大收入。扩大收入有两种方式:一是低价售出更多石油,二是高价出售较少或者等量石油。沙特的选择是——高价出售较少或者等量石油。沙特采油成本只有每桶2.5美元,而卖出去的石油约每桶100美元,而且这一价格越来越高。另外,欧佩克国家对国内石油的补贴非常多,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石油,国内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出口石油将会越来越少,石油价格会越来越高。为了本国利益,欧佩克国家希望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但这与中国、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其他石油消费方利益相悖,中美这样的石油消费国和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之间,存在很大矛盾。

  最近,有消息说北美能源产量增加了。可即便北美的能源产量增加,也一点都不会影响到全球石油市场。为什么呢?因为欧佩克是垄断联盟。欧佩克可以减少石油供应来应对。

  事实上,欧佩克根本不必减少产能,因为全球的石油需求一直在增加,供需本来就很紧张。因此,即使有好消息说某个地区石油增产,又能怎么样?

  汽车必须能烧不同燃料

  由此可见,欧佩克事实上垄断着全球石油市场。我们没法改变这一事实,因为大多数石油储量在欧佩克,而其他产油国产油成本十分高昂。我们无法打破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我们可以打破它在全球运输燃料市场的垄断地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美国和其他能源消费国必须重视这一点。

  为了打破欧佩克在全球运输燃料市场的垄断地位,我们需要将石油(这个赋予欧佩克权力的商品)与煤、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其他生产燃料的商品一同竞争。为此,汽车必须能够让不同燃料同台竞技。在发电、取暖等领域,石油已经因为太贵而败给其他能源商品。比如今天美国1%的电力来自石油,而40年前这一比例是17%。当今美国用石油取暖的家庭比例相比40年前也下降了一半。

  美国运输燃料领域还没有展开这样的竞争,因为汽车发动机还没做到可以随意加任何一种燃料。

  中国山西是世界典范

  但中国在这方面却是全世界的典范。中国的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15万辆出租车经过改造,已经可以采用煤制成的甲烷。目前,山西省几百万辆车都烧气。煤制成甲烷非常经济、清洁。

  如果汽车油箱可以加任何燃料,即能源商品可以进行公平竞争,那么运输燃料市场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要与煤制气竞争,石油价格从目前的每桶100美元跌成50美元,都未必有竞争力。

  中美两国的汽车产量加起来占世界的40%,如果中美的汽车可以加各种燃料,如煤制气、天然气等燃料,那么很多投资者将对这些燃料进行投资,最终形成全球运输能源市场的竞争。到那时,运输能源的竞争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价格。竞争将会压低石油价格,略微抬高煤炭价格。

  让石油“沦为”盐

  我想做一个地缘政治的类比。我们写过一本书,名为《将石油变为盐》。盐在古代曾是存储食物的唯一方式,因此是战略性物资。某个地区的盐储量丰富,强国就可能选择那里作为殖民地。看看历史,你会发现人们最初用瓶子、罐子和盐存储食物。直到后来,人类有了电冰箱,也就是说,存储食物的其他更具竞争力的方式出现了。慢慢地,盐不再有战略性了,很少有人关心某大国进口多少盐、其他地区的盐价是多少、谁控制盐储量,也很少有人担心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盐会发生意外……

  要知道,我们可以让石油发生同样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石油变成非战略性物资,变成普普通通的商品。为此,我们必须让石油与其他能源商品同台竞争,这样中美就可以跳出今天的能源困境。

  安妮·柯林 (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主任、美国能源安全委员会顾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