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看不见的生命线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信息,看不见,生命线
  • 发布时间:2010-04-28 10:22
  地震灾难永远是不期而至。玉树地震救援行动所展现出的效率,再次显示了信息通畅、透明的巨大威力。

  朱小兵

  短短两天时间,新浪围脖的41万网友们,系上了绿丝带。由新浪围脖发起这项爱心接力行动,迅速赢得了围脖网友的关注和参与,只因大家的心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青海玉树。

  距离“5·12”汶川地震即将两周年之际,2010年4月14日清晨7时许,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震。在黄金救援的72小时内,中华民族再次显示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凝聚力。不过,各方在这次地震救援中的表现,与汶川地震显示出很大的不同。

  同样的悲天悯人,同样的心急如焚,同样的与时间赛跑,与汶川地震救援初期所不同的是,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在这次地震救援行动中的表现,已经显得更加自信而从容。同样的抢救幸存者,同样的投送救灾物资,同样的安置灾民,玉树地震救援传承的不仅仅是汶川精神,更是汶川地震所震醒的国民意识。

  我们对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记忆依然清晰。当时的情况是万分紧急、因通信中断一时无法恢复、地理情况复杂救援人员一时无法进入,灾区的死寂与外部的心焦相互交织,举国揪心。这次玉树地震的消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迅即传遍大江南北。从国务院各部门到地方省市,从社会组织到普通个人,立即予以了高度关切并迅速投入到各部门组织的救援行动中去。

  国家地震部门第一时间测定和发布了地震震中、震源深度和强度等信息,并立即启动了应急指挥平台,密切监测和通报余震信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总理温家宝先后赶赴灾区坐镇指挥。灾情就是紧急而无声的命令。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协调运营商,24小时之内紧急恢复了灾区的主要通信设施;武警、解放军迅速奔赴灾区,并通过车载卫星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前后方的信息的实时沟通,极大地确保了指挥调度的高效有序。卫生部门迅速组织了大批医疗救护人员赶往灾区。民政部门在地震之后的36小时之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灾区各种最新救援数据。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发出了西宁到玉树公路路况,提示前往玉树的车辆防雪仿滑等;公路、民航、铁路运输调度迅速为运送救灾人员和物资采取应急调度措施。

  各方救援行动,不是寥寥数语所能穷尽。灾难无情义,中华有大爱。与通往地震灾区的道路设施、运往灾区的救援物资相比,信息的畅通,同样是灾区的重要生命线。正是这条看不见的生命线,支撑起坚实的救援体系,传递着强大的救援力量。

  在地震、海啸、火山爆发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依然弱小。各种灾难永远都是不期而至。玉树地震救援行动所展现出的效率,再次显示了信息通畅、透明的巨大威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