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期待更深层次的融合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金融,易宝支付
  • 发布时间:2014-08-23 13:17

  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由来已久,但仿佛在2013年的某个节点,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突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在一夕之间爆炸增长?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金融互联网化: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化是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互联网周刊》采访了易宝支付CEO唐彬,以及众安保险总经理陈劲,两位在金融行业不同领域的资深金融家和企业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出人意料的一致:对于金融而言,互联网化是“一”的哲学。

  进入数字时代,在二进制的语义中,“0”和“1”变成了含义丰富的两个数字。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纷繁复杂的内容和进化皆源自于这两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从这个角度来看,“0”和“1”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唐彬与陈劲所言“一”的哲学,即是此“1”与彼“一”的殊途同归。

  在陈劲看来,金融的本质是对信息的处理,经营的又是数字资产,无论是数字化、信息化还是如今的互联网化,金融对“1”的诠释理应与金融的本质最为贴合。过去,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多半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实现金融业务的时空连接。即便只是这个层面,也取得了诸如网络银行、网络证券、银联跨行交易等了不起的成就。

  而现在,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从工具式的应用,已经逐渐向融合的业务层面过渡,无论是支付、借贷,还是资产管理,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都在向互联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迁移。

  在谈到互联网化对金融带来的改变时,唐彬和陈劲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去中心化和去中间层。去中心化和去中间层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特征,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这种改变具体在:省略了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物之间层层的交易环节,交易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使得基层的、大众的金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所以陈劲相信,未来的金融,可能就是终极形态的P2P。

  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已无法抗拒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化大潮,作为一个时代的趋势,互联网化正裹挟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向前迈进,从“0”和“1”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正在把每个行业向着互联网的方向拉扯,金融业身在其中,只能顺势而为。

  在陈劲和唐彬看来,互联网让“联接”变得更便捷,人们对自由与平等的要求空前强烈,人性的需要才是推动互联网化的内在驱动。反应在金融行业就是人们对个人的、小微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对金融服务的形式和范围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催生了金融互联网化“一”的出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形态或许是“二”,在未来,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还将有“三”和“万物”,一切才刚刚开始。

  问题只有一个:人才

  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唐彬和陈劲异口同声回答:“人才”。

  在过去,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多半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角,利用互联网工具解决一些业务流程中的环节问题。而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加入,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大量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金融业务,为金融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新的思路、新的业务、新的形式就意味着没有人是资深的行家里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陈劲承认,金融是一个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经验都有较高的行业标准,特别是涉及风险投资的金融服务,对相关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了。而当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展开新的业务时,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的不仅是高标准的金融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互联网技能和认知。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多是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产物,真正涉及金融操作的部分还是由金融机构来完成,这与金融领域较高的行业壁垒和人员要求是分不开的。

  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在近两年内骤然加快,同时具备金融与互联网专业素养的人才却非常稀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种金融领域、互联网领域的人才缺口大、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无序流动、人才成本急剧攀升和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尽管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至今让唐彬最骄傲的还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团队,言谈之中对人才的怜惜和渴求溢于言表。而陈劲认为,能够兼有互联网和金融专业素养的人才,只能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可能在三、五年后,才会被真正培养出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是近两年来用以定义金融行业互联网化的两种业态:一个重点在于互联网企业强势插入金融服务领域,另一个则重点描述传统金融业对互联网的主动结合。陈劲认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金融行业互联网化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分别从自身擅长的业务开始,同时探索不同层面的金融互联网化道路。

  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是将互联网高效率的工作流程、自由无限的创新精神、与生俱来的平台优势,与金融行业稳定的业务流程、可靠的信誉保障、强大的资本和雄厚的客户基础融合在一起的过程。而在融合之前,这一切都要先经过痛苦的打破。

  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有着太多的不同,甚至在很多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经历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陈劲对此感慨颇多。这些不同之处可能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互联网强调“接地气”,而金融行业则难以摆脱“高富帅”的形象;互联网讲究轻快好省,而金融行业则大多要求稳定和长线;互联网企业将互联网视作一种思维、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金融机构则更多地将互联网视作一种工具或策略。这些不同使得近两年来金融机构无法进入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开发,而互联网企业则对那些无法通过新技术降低成本和风险,从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敬而远之。

  就拿如今红火非常的理财“宝宝”来说,互联网系的“宝宝”在稳定收益方面拼不过银行系的“宝宝”,但却在短期内开发了大量的附加功能。两个派系的“宝宝”各有千秋,却又无法深入到对方的优势领域,P2P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电商小贷、网上银行,莫不如此。但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就是将双方优势进行撮合的过程,未来的理财“宝宝”将可能在拥有长线稳定高收益的同时,还能保持市场新鲜感。

  陈劲认为,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必须解决掉互联网和金融那些针锋相对的部分,创造出新的利益平衡方式,寻找最安全、高效的服务机制。如今,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甚至企业文化都既带有互联网企业的影子,又兼有金融机构的特质。在扁平管理的模式下,进行专业资产的经营,剔除了条条框框的同时,提供高、精、尖的服务,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有太多的规则和习惯需要重新培养。

  在唐彬看来,现阶段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还停留在表层,未来金融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应当是更深层次的,可以真正打通线上与线下环节,实现商业流程的互联网化。还是那句话,一切才刚刚开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