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中的『侘寂美学』

  “侘”与“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作“侘寂美学”。知道了它,在欣赏日本的绘画、陶瓷器、服饰、庭院、建筑、景观,以及蕴含着日本特点的文化要素时,往往能使我们在熟视无睹之中蓦然有所发现。

  对于侘寂两个字的理解,中国人往往有所误解。因为中日两国同样使用汉字,人们习惯于按照中文字义进行推测,然而日文中的“侘寂”两个字与中文字义并不完全一致。

  在中文里,侘(cha)自古通诧(cha),是夸耀、惊讶的意思,与傺(chi)构成的词“侘傺”指失意的样子;寂的意思是寂静或寂寞。作为日语词汇,侘(wabi)的原义为贫乏、简素、寒酸、悲凉;寂(sabi)的原义为孤绝、寥寂、幽静。字义起初均中性偏贬,但近世以来侘寂二字逐渐纳入日本的禅宗、茶道、庭院的世界观中,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就美学概念而言,侘可从以下词汇得到诠释:清贫、简淡、清寒、野逸、质朴、粗陋、简洁、自然、和谐、节制、超脱,其精髓是素朴天然;寂则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衰萎,从以下词汇可以体会到与它近似的含义:古朴、枯涩、老拙、静谧、寂寥、幽寂、闲雅、枯寂、孤寂、萧索,也有人用清澄和闲寂来形容这两个字。侘寂美学崇尚自然美,认为自然界中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有瑕之美才最接近真实,才是万物的本来面貌。

  侘寂美学的形成与佛教禅宗密不可分。禅宗重视实践与内心修行,远离豪华与夸张,摒弃虚饰与繁杂,追求简

  在日本的茶道中,侘寂美学居重要的的地位。茶室简而不俗,陋而雅逸;再看茶碗那蜿蜒枯涩的表面,就像是山间风化的顽石或是春樱秋枫的溪谷,越看越有韵味,会使人感到整个世界凝聚在了杯碗之中。

  侘与寂的美学观念在日本的和式庭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枯山水庭院中发挥到了极致。枯山水以细石作水,巨石为岛,虽经人手而尽可能简洁和还原天然。它截取瞬间于无常,它让观景者静心追求细节于万籁谐音之中,它是一种人工造就的天然,非对称中的对称。

  在日本,你可以随处寻到侘寂美学的痕迹。知道了侘寂的概念,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的居酒屋不追求富丽堂皇,为什么日本庭院尽可能保留自然的气息,为什么日本的茶室古拙而素朴,为什么日本的服饰内敛而多采用中间色,为什么日本传统的和歌、俳句、能乐、绘画、工艺品会给人以独特的美感。那是因为,在日本文化的底蕴中流淌着源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加藤隆三木 作家、翻译家、诗人。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幼学习中文,访问中国数百次,曾驻上海近六年。2010年起从事专业写作,用中日两种文字发表,近年出版的作品有《日本和歌三十首》、《中国的美意识与日本的美意识》、《薰风涛声》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