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从清零开始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重启,出版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4:01
正如我的好朋友著名自媒体人罗振宇所说的那样,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一切。
每当我在卫生间的马桶上收听罗胖每天一分钟的微信广播的时候,我就充满好奇心地等待着那句“在互联网思维看来——”在什么时候出现。罗振宇有本事把每件事情都分为互联网思维之前和互联网思维之后的两重天,就像《白毛女》里的著名台词“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互联网思维就像样板戏里的八路军,负责消灭一切黄世仁,解救一切杨白劳以及喜儿。
所以,出版社当然十分有眼光地找到罗振宇为《重启》一书背书。在这条推荐语中罗胖写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商业和个人生活得更加有趣。我们的价值通过更广泛、更充分的连接而产生,《重启》这本书从行动上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自由连接。这本书中涉及的商业趋势和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与《逻辑思维》一直以来提倡的观点高度契合。”
作为媒体撰稿人出身的营销界人士,他们写的书都是一个套路:一个听起来十分陌生的概念,加上很多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但通常,畅销并引发广泛关注的商业类书籍通常属于这种类型。
在此书中作者给出的陌生化表述的概念是:“重启,Ctrl+Alt+Delete”。也就是说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面对互联网思维,你必须让自己清零,重新开始。听起来言过其实,除了在零售、生活服务、传媒、金融等深受互联网冲击的领域里。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这些领域里,传统的商业逻辑的
确被不断颠覆。两三年前,京东开始发力,在各地建立仓储基地的时候,作为一个对商业模式有点研究的财经评论员,我依然十分怀疑它和苏宁、国美商战的能力。尤其是在我刚刚参观完苏宁总部,了解到他们将自己彻底转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决心之后。
作为一家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苏宁每年上千亿的销售额保证了它与家电生产商最有谈判优势的价格,遍及城乡的上千家实体店使它可以和顾客产生最直接的接触提供最方便的服务,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所树立起来的良好品牌,更重要的看起来甚至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主动转型,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击溃一家总是赔本赚吆喝的电商企业吗?
然而,到现在,京东依然不赚钱,却成为一家市值3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等于两个苏宁加三个国美。虽然在资本市场,总会给新概念虚高的价格,但即使从销售额上看,京东看起来也已经成为平起平坐的对手。
如果回到《重启》一书的理念,京东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所以不存在是否重启的问题,而对苏宁来说,虽然是一次重大的内部转型,但抑或是传统的惯性过于强大,让自己感觉已经是壮士断腕式的革命,用互联网思维来看依然是一次刷屏而不是重启。在作者米奇·乔尔看来,一家重启之后的公司,不能再把企业划分为实体店、互联网和移动端了,这是消费者的事,唯一重要的是消费者面前的屏幕。太多的企业都只是想如何在传统网络、手机和触屏之间分配市场推广,但这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让企业和消费者眼前的那块屏幕连接起来(这块屏幕,现在通常是智能手机)。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这块屏幕必须同时与消费者个人的社交媒体无缝对接。当企业的网购销售界面可以和消费者的社交界面无缝对接在一起,当消费者和他的社交圈非常容易地共同分享产品信息,求教使用功能的时候,才是重启后的互联网思维。那么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原住民京东是否比起传统销售商建立起来的电商渠道苏宁易购更得心应手呢?期待专家们给出答案。
《重启》的另外一半谈论的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启。作者的断言是如果你没有数字第一的姿态,你就会被时代抛弃。所有行业和企业的服务都正在经历戏剧性的数字化过程。可以说,不仅销售方式如此,企业的运营同样如此,不能胜任这种变化将自己进行一次重启,你将成为大批被淘汰的员工中的一个。我身边最新的案例是,我的另外一个好朋友赵鹏。他从招聘网站离职之后,目前创建了一家名叫“看准网”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公司,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又一次重启。在新近发生的有关央视降薪的谣传中,他给出的大数据是央视员工的薪水水平以及和其他行业和同行相比的的薪资水平。显然这种数据比起各种小道消息更有价值。
盘点一下我周围的朋友,凡是重启后和互联网思维近一步拥抱的人都将他们的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地。即使几乎和互联网不沾边的如我的老朋友经济学家马光远,也因为在微博上拥有数十万粉丝,从而在微博上抱怨联通的资费问题时得到该公司4名工程师和业务员上门服务的款待,这让一度曾经萌生淡出微博的我又改变了主意,即使你不用互联网思维赚钱,它也是你的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不被过早地淘汰,重启你自己吧。
刘戈
